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郭沫若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和歷史學家,郭沫若的一生堪稱傳奇的一生,他在新詩、文學和考古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郭沫若是近代中國第一批留日學生,在日本期間寫下了大量小說,其中有很多對日本女人形象的描述。在郭沫若的筆下,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對日本女人形象的描述善惡並存,截然相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得迴歸郭沫若的作品本身和他的遭遇。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郭沫若

溫婉賢惠,善良體貼的日本女子

在郭沫若的留日小說中,寫了不少傳統日本女子的形象,這些女子的形象不完全都是以一種兇惡的嘴臉出現,其中不乏有溫婉賢惠、善良體貼的日本女子形象。例如《落葉》中的女主洪武師的愛人菊子,《萬引》 中是非分明的松野夫人。在《喀爾美蘿姑娘》中,主人公“我”已經有了家室,但卻對賣糖的喀爾美蘿姑娘一見傾心,賣糖的喀爾美蘿姑娘美麗溫柔,在主人公的心中是完美的、如白月光般的存在,因此主人公“我”即使有家室,也無法遏制想要得到她的衝動。

這就是郭沫若筆下日本女子的正面形象,但從他的角度來看,她對日本女子的美好形象,主要是出於對日本女人的幻想,以自我需要和慾望為中心的觀察。小說雖然只是虛構,但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的內心。民國三年(1914年),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國大學學醫,他見到的日本女人是一個初到日本的中國青年對異國女子的嚮往,因此日本女子賢惠與否其實關係不大,主要是他喜歡上了這些日本女子,渴望與她們交往。但正如《喀爾美蘿姑娘》的結尾一樣,作為有婦之夫的“我”,面臨這精神出軌的困擾,面臨對結髮妻子的愧疚,最終只能以選擇自殺的方式來逃避。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郭沫若在日本留學與同學合影

自私自利,兇惡可怕的日本女子

在郭沫若的筆下,日本女子的形象還是兇惡的。在他的小說《鼠災》、《曼陀羅華》等作品之中描寫了日本妻子自私自利、惡毒的形象,尤其是《曼陀羅華》中描寫的惡毒和毫無人性的哈君夫人,郭沫若將哈君夫人的惡毒描寫得淋漓盡致。在《鼠災》中,郭沫若表面上描寫了妻子溫柔的一面是,實則在溫柔之下卻是一個自私自利、慵懶和霸道的日本妻子形象,老鼠咬壞了家裡最值錢的衣服,妻子卻將所有的火發到丈夫身上。

作為丈夫的方普平,在面對妻子的霸道和兇狠面前,他沒有任何反抗的辦法,只得默默地走到書桌邊去。在書中,作者借方普平的口說道:“平時每逢他女人的東西攪壞了,或者放遺失了的時候,她是定要冒火,鬧得一房間的空氣如象炭坑裡的火氣一般”。除了這兩部比較典型的作品外,郭沫若在其他作品之中對日本女性的描寫,同樣存在著這個問題。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留學日本期間的郭沫若,對日本女子的兩種情感為何截然相反?

其實,這與他自身的經歷與當時的環境有關。郭沫若一生中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名叫張瓊華,是父母包辦的婚姻。在享受了5天的新婚日子後,郭沫若便離家出走,將張瓊華一人丟在了家中。

1914年,郭沫若到日本九州帝國大學學醫。在日本,面對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改革後出現的近現代社會風貌,郭沫若為之震驚,這與貧窮落後的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社會。衣著時髦靚麗的日本女學生自然吸引了郭沫若等留學生,對日本女學生的嚮往這是當時大多數中國留學生心中都有的想法。於是,郭沫若借《喀爾美蘿姑娘》道出了心中的痛苦,他眼裡的日本女子是美麗、善良的代表,但他又覺得痛苦,因為對不起結髮妻子“瑞華”。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郭沫若

不言而喻,書中的“瑞華”便是現實中的張瓊華。郭沫若與張瓊華結婚5天后離她而去,雖然包辦婚姻沒有多少感情,但他心中始終覺得自己對不起張瓊華。這個時期的郭沫若心中是非常痛苦的,他不知道該如何辦。最後藉助小說《喀爾美蘿姑娘》,利用自殺的方式結束這一切。

但在現實中,郭沫若沒有做到這一點,他沒有選擇自殺這種方式。郭沫若在日本如願以償地娶到了他心中的“喀爾美蘿姑娘”,這個姑娘就是日本人佐藤富子,郭沫若在留學期間結交佐藤富子並不顧家人的反對與她結了婚。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郭沫若、佐藤富子一家人

佐藤富子為了能和郭沫若在一起和家人斷絕了關係。這個時期,郭沫若收穫了他心中女神的愛情,他筆下的日本女子形象是美麗的、善良的。他將妻子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和自己在一起的經歷寫成《牧羊哀話》一書,書中的女主閔佩荑敢於衝破家庭束縛、敢於追求純潔愛情與心愛的人在一起,說的不就是佐藤富子嗎?

1939年,郭沫若返回老家,終於見到了結髮妻子張瓊華。此時郭沫若已經在日本娶妻,並且有了四子一女。郭沫若給守了活寡的張瓊華道歉。張瓊華一生再沒有重新嫁人,她守著活寡度過了一生,1980年病逝,沒有留下一兒半女。張瓊華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她是那個舊社會千千萬萬個守活寡的女性之一。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於立群

對於佐藤富子,郭沫若愛上她時她還是一個護士。郭沫若在日本東京聖路加醫院第一次見到了佐藤富子之後,給她寫去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我在醫院大門口看見您的時候,我立刻產生了就好像是看到了聖母瑪利亞那樣的心情,您的臉放出聖光,您的眼睛會說話,您的口好像櫻桃一樣,我愛上了您!”

不久後,郭沫若收到了佐藤富子的回信,郭沫若給佐藤富子寫去多封熱情似火的信,最終二人相戀併到岡山同居,郭沫若給她起了一箇中國名字叫郭安娜。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郭沫若於立群一家

抗日戰爭爆發後,郭沫若返回中國,佐藤富子沒有跟隨郭沫若回國。但他們依然保持著信件聯絡。1937年底,回國幾個月後的郭沫若結識了他的最後一任妻子於立群。於立群是郭沫若的情人於立忱的胞妹,郭沫若對於立忱愛慕已久,但一直沒有能獲得她的芳心。為了彌補遺憾,他將感情轉移到了於立群身上,二人於1938年初同居,後來生下四男二女。

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的日本妻子佐藤富子拖兒帶女來到中國找他,郭沫若離開的這幾十年時間裡,佐藤富子一人撫養五個兒女,歷盡磨難艱辛。佐藤富子來到中國後,發現郭沫若早已經娶妻生子,二人已無法繼續生活,於是她留在中國生活,沒有再返回日本去。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郭沫若一家

郭沫若去世的前一年,佐藤富子終於見到了郭沫若,二人早已經步入垂暮之年,再多話語已經成空,只能相顧無言。1994年,佐藤富子病危,她將畢生積蓄的500多萬日元捐給了中國。1995年,佐藤富子(郭安娜)在中國去世,享年101歲。郭沫若的最後一任妻子於立群,在郭沫若去世後的第二年,也自縊於家中。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於立群書法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形象為何是兇惡的?

在這個方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留日學生在日本飽受白眼和不公正待遇,日本民眾對留日學生的嘲弄、歧視使得留日學生心中都普遍留下了對日本民眾的不友好印象,關於這種經歷,魯迅曾經也有過,他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寫下了清國留學生的遭遇。

二是作為第一批走出國門的留日學子,郭沫若見識到了與舊中國截然不同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繁榮,驕傲自滿的情緒一瞬而逝,緊接而來的就是濃烈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讓追求日本女生方面遭到挫敗後,便會將這種不良的情感轉移,因而對日本女性的形象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晚年的郭沫若

三是留日學生在日本生活時,的確遇到了一些脾氣暴躁、高高在上和品行不佳的日本女人,這些日本女人一般以小商店老闆、房東老闆娘等為代表,她們處在社會底層,但也是對留日學生盤剝得最厲害的,魯迅曾記錄過這種現象:出租給留日學生的房子,中國留學生的價格要比其他國家的貴。在中國留學生心中,惡房東、惡餐館老闆娘,寫到文學作品中去,自然是自私自利、心腸惡毒的形象。

郭沫若對日本女性的印象如何?他筆下的日本女子為何截然相反?

郭沫若書法

綜上,郭沫若留日期間對日本女性的形象描寫,源於自身的情感經歷,也源於對當時國家、社會具體實情。他筆下的留日學生對日本女性的印象,代表了那個時代留日學生的普遍心理,這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

參考文獻:《郭沫若傳》、《喀爾美蘿姑娘》、《鼠災》、《曼陀羅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