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盛行,彩電行業掀起“護眼”風暴

網課盛行,彩電行業掀起“護眼”風暴

疫情之下,“停課不停學”,網上課堂、電子教材、雲學習紛紛“出道”。在這樣“眼花繚亂”的日子裡,人們對“緩解眼疲勞”的需求大幅提升。作為重要的家庭顯示終端,彩電在“護眼”技術上做起了文章。

網課激活“護眼”需求

網課大行其道,學生眼部健康成家長“心病”。

隨著人們對屏幕健康護眼的話題越來越關注,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顯示與視覺健康創新分會發布了《視覺健康十條》。《視覺健康十條》指出,在同等屏幕質量基礎上,應儘量按照屏幕從大到小的原則進行首選。此外,多個高校及相關機構都發布了“護眼攻略”,提出上網課首選設備為電視機。

對此,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彭健鋒表示,簡單而言,大屏更宜保持合理視距。大屏視距在2~4米之間,疲勞度比手機要低。對於護眼而言,產品性能因素比較複雜,包括顯示器件的藍光、亮度、頻閃、清晰度等指標都會對視覺疲勞和生理節律產生影響,這是個綜合的臨床醫學研究課題。彭健鋒建議,不要連續長時間觀看屏幕,應注意間歇休息。

网课盛行,彩电行业掀起“护眼”风暴

實際上,電視機在護眼方面的優勢,不僅在於屏幕尺寸,更體現於近幾年各品牌在護眼技術上的積極探索。

以短波藍光技術為例,它具有極高能量,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長時間照射可以引起視網膜細胞的損傷,導致視力下降甚至更嚴重的損害。其中,波長400~450納米之間的短波藍光對視網膜的危害程度最大,通常被稱為有害藍光。傳統液晶顯示屏、電腦顯示器、手機、LED燈光中,都存在有害藍光。

為此,彩電品牌通過硬件優化和軟件升級,過濾、規避乃至解決有害藍光問題,以保護用戶的視力健康。當前,OLED電視、QLED電視以及激光電視三大陣營都在護眼方面積極探索,並且均有不錯表現。

OLED電視:減少有害藍光

普通的液晶屏幕會散發藍光,這些藍光波長較短、能量較高,是危害視力健康的元兇之一。因此,各企業從背光源入手,通過對背光源的調節,改變有害藍光的分佈值,減少有害藍光波段。從光源處剔除有害藍光,在防藍光的同時,也不會對電視機的正常畫面顯示造成影響,實現了護眼不偏色。

OLED電視所使用的顯示技術為屏幕自發光,可以藉由增加藍光波長降低藍光的能量,減小對人眼造成的傷害。OLED技術是每個像素點單獨發光,就讓其擺脫了背光模塊。液晶電視在顯示純黑畫面時,背光源也是常亮的,這就導致了有害藍光光源的持續輸出,而OLED不需要背光源即可顯示的特性,讓其具備了從根源上減少藍光危害的特性。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測試數據顯示,以索尼OLED電視65A9G為基準,其藍光量約為液晶電視的30%。

因此,一些企業認為,OLED是當下最護眼、最適合人眼觀看的顯示屏幕。LG、創維、索尼等品牌都推出了OLED護眼電視。其中,LG和創維是當前OLED陣營中,推出產品型號最多的兩個品牌。這兩個品牌均將“護眼”作為OLED電視的主打優勢之一。

网课盛行,彩电行业掀起“护眼”风暴

以創維為例,在銷售平臺上詳情介紹的首頁,便是“OLED自發光 眼睛更健康”的宣傳語。創維有關負責人直言,OLED電視比普通電視機更護眼、更健康。“創維作為中國唯一有資質及能力自制OLED模組(OBM)的高科技企業,在OLED技術上有著強大的優勢與先進性。”他表示,為了降低LED/LCD屏幕對人眼的傷害,創維研發了獲得德國萊茵TUV認證的光學防藍光技術,該技術通過光譜平移的方式,把有害短波藍光轉為無害的長波藍光,不僅能很好地保護眼睛不受傷害,同時,還能擁有更加出眾的畫質表現。目前該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創維、酷開系列的電視機上,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

作為全球唯一一家生產大尺寸OLED的廠商,LG Display力挺OLED電視的護眼效果。2020年2月5日,LG Display對外公佈,大尺寸OLED面板獲得了全球安全認證機構——美國保險商試驗所UL授予的“低藍光顯示屏(Low Blue Light Display)”認證標誌。

據悉,LG Display的OLED面板比IEC無害性標準(100W/sr/m2)還要低50%,這相當於目前市場上同尺寸最高配置液晶電視藍光輻射量的60%左右。LG Display TV事業部長副社長吳彰浩表示:“此次認證證明了LG Display的OLED電視面板是最適宜觀眾眼睛健康的顯示屏,因此才能夠在國際上獲得認可。”

OLED電視當前面臨著成本高和良品率低的問題,某業內人士指出,OELD電視存在“燒屏”問題,壽命通常只有5000小時,要低於LCD至少1萬小時的壽命;不能實現大尺寸屏幕的量產;存在色彩純度不夠的問題,不容易顯示出鮮豔、濃郁的色彩。此外,OLED顯示屏還有一個飽受詬病的最大缺點就是頻閃。如若這一問題無所解決,那麼即使剔除有害藍光,長時間觀看,也會造成眼睛酸澀及視覺疲勞。這些問題,常常令一些消費者在選購時猶豫不決。

量子點電視:防藍光護眼技術護航

量子點電視是以藍色LED為光源,將採用量子點的光學材料放入背光燈與LCD面板之間,從而可以通過擁有尖銳峰值的紅、綠、藍光獲得鮮豔的色彩,色域達到或超過OLED水平。從技術原理上看,量子點電視仍然有藍光存在。對此,三星有關負責人表示,量子點LCD屏幕防藍光屬性弱於OLED屏幕,但量子點屏幕的藍光危害值在安全範圍內。

當前,作為量子點陣營中主要品牌,三星、TCL等品牌旗下都有護眼電視,但所採用的技術並不相同。據TCL有關負責人介紹,量子點電視通常採用防藍光技術,通過從光源處過濾有害藍光來有效保護眼睛。以量子點顯示技術為主的TCL護眼電視匹配了防藍光護眼技術,同時採用MEMC運動防抖、環境光感、混合調光、自然光等多重技術優化畫質,讓屏幕實現原色高色域,達到有效護眼的作用。

首批通過視覺低疲勞電子產品認證的三星QLED 8K電視,具有不錯的護眼效果。據悉,三星QLED 8K電視量子點薄膜採用無機材料,能夠在保證產品壽命的同時,極大降低藍光對人眼的傷害。

除了防藍光技術外,量子點電視畫面更接近自然、大屏等優勢也為護眼效果保駕護航。大屏自不多說,觀看大屏不費力,QLED不存在超大屏生產瓶頸。TCL有關負責人表示:“TCL電視用健康護眼技術,在追求畫面真實的同時,還具備畫面不閃爍、光源不刺激等優勢,可以貼心呵護消費者的健康生活。”以TCL 85X6C巨幕私人影院為例,該產品打破了色彩對屏幕傳輸限制,呈現大自然最本真的原色,還能看清汽車飛馳的清晰流暢畫面,解決了因運動速度太快出現的重影現象。

网课盛行,彩电行业掀起“护眼”风暴

激光電視:自帶“護眼”屬性

激光電視因產品原理的獨特性,被視為自帶“護眼”屬性。據悉,激光電視屏幕不是發光源而是通過反射光顯示圖像,將畫面由短焦投影機投射在增益屏上,再經過漫反射原理折射至人眼接收,整個過程不會產生藍光危害。

從技術原理上看,觀看激光電視時進入人眼的是反射光。激光電視發射的光線並不直接進入人眼,而是由反射式超短焦鏡頭先投向掛在牆上的屏幕,然後再反射到觀眾眼中。也就是說人們看到的畫面是反射光形成的。激光電視的“反射原理”降低了對人眼的刺激程度。

2019年底,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專家團隊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發起了一項電子產品視覺健康測試研究。實驗結果發現,與液晶電視相比,觀看海信激光電視後,人沒有明顯的視力變化和眼部不適感受,視覺舒適度好,更有利於保護眼部的健康。

畫質亮度,是當前激光電視品類中,爭議最大的問題。根據《激光投影電視接收機用光學屏幕技術規範》得知,激光電視屏前亮度標準為250cd/m2(尼特)及以上,這一亮度本身就明顯低於電視機行業的平均亮度400尼特。依靠過高亮度實現畫面的吸引力本身就是眼科專業人士對液晶顯示屏詬病的重點。能以相對低的亮度來實現更高的畫質,已經成為激光電視相較於液晶電視的重要優勢,同樣這種全新的顯示原理也帶來了“護眼”的可行性。

网课盛行,彩电行业掀起“护眼”风暴

有企業代表認為,畫質暗淡是激光電視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暗淡的畫質同樣會導致視覺疲勞。他認為,激光電視由於畫質上存在先天缺陷,且受環境光影響較大,導致激光電視常常會出現屏幕暗淡、色彩偏紫等顯示問題,長期觀看容易產生視覺疲勞。

對此,激光電視企業並不認同。在他們看來,存在色彩暗淡問題的產品並不是真激光電視。真正的激光電視具有高性能光學屏幕,有著適中的亮度指標、合適的對比度和色彩等。

防藍光軟件:無法徹底解決藍光產生

事實上,目前OLED電視、量子點電視以及激光電視的市場佔比都不大,市場上的主流產品仍是液晶電視。對於市場佔比最大的普通液晶電視,在硬件無法實現光學防藍光時,主要通過軟件實現護眼效果。

防藍光軟件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特定的計算機算法,將RGB三色通道中的藍光進行低通量調整,降低屏幕亮度,實現對過高強光、高對比度和高色度圖像進行校正,將30%~50%的高能可見光進行過濾,達到防藍光、降低視疲勞發展的目的。此外,防藍光軟件可以通過優化算法,生成戶外模式、夜晚模式,更好契合不同使用場景,實現大幅度降低有害藍光、幫助睡眠的功能。夏普中國區黑電總經理陸祖榮表示,相比硬件調節,對於防藍光、智能、光控等方面的軟件處理的寬度更大。

目前主流的防藍光技術,主要通過軟件調暖色溫,以降低藍光對視力的傷害,比如f.lux、Night Shift以及各式各樣的濾藍光的軟件。這種方式只是通過色彩的調教減少一部分藍光,並不能完全規避有害藍光,也無法徹底解決藍光的產生,還會造成畫面失真、偏黃。

誰更優秀?沒有絕對的答案

那麼,橫向對比,各品牌強調的護眼技術和推出的護眼產品,誰更優秀?彭健鋒認為,沒有絕對答案。“護眼是非常複雜的內容,而且是要通過多個維度來實現的。在護眼方面,每種彩電品類都有各自的優勢,例如降低有害藍光、反射光更柔和、色彩更好等,都是從不同維度實現護眼功能。所以,無法評判哪一類電視機更護眼。”

毫無疑問,在這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彩電競爭市場中,彩電品牌都在向更護眼的方向努力。彭健鋒表示,相信在三五年後,無論哪類電視機,都將變得更加護眼,這對消費者而言將是一件好事。

在這個全民讀屏的時代,消費者對顯示產品的護眼需求大幅提升。此次疫情更大大帶動了消費者的健康消費熱情,對於電視機也不例外,消費者在選購、比對產品時或將把護眼等健康因素作為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據三星有關的負責人介紹,根據蘇寧在315期間的大數據,疫情催生“宅經濟”,電視機重回家庭中心,學習娛樂兩不誤,護眼教育電視銷量同比增長超810%。奧維雲網調查數據也顯示,當前,為孩子健康考慮新購電視機的消費者比例高達10%。選購電視機時的關注點中,“

健康護眼”以20.7%的佔比僅次於“畫質清晰”和“最新技術”兩個選項。

由此可見,中國消費者尤其是高端電視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眼健康”,護眼已經成為顯示產品的主要宣傳點之一。

長期來看,護眼是否將成為未來決定消費者購買電視機的主要因素之一呢?多位受訪者一致認為,不會。在他們看來,護眼將短期內刺激彩電市場的銷售,但在未來,護眼應該是顯示產品的基礎功能或者必備條件,所有產品都應實現護眼效果。陸祖榮則認為,未來,彩電行業的競爭重點,依然將圍繞畫質、色彩而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