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雙叒一封公開信,全球165名前政要與著名學者呼籲全球團結、中美合作

環球網綜合報道:4月6日,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的百餘名前政要及學者簽署“致二十國集團成員倡議書”,呼籲採取國際協調行動,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和世界經濟帶來的雙重危機。

又双叒一封公开信,全球165名前政要与著名学者呼吁全球团结、中美合作

英國《衛報》報道“致二十國集團成員倡議書”據外媒報道,該倡議由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和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共同協調發起。165個簽署人包括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5位前任和現任的總統總理(其中92位為前總統和總理,現任的有埃塞俄比亞總理、孟加拉國總理和塞拉利昂總統),以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學者和國際組織的代表。

又双叒一封公开信,全球165名前政要与著名学者呼吁全球团结、中美合作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致二十國集團成員倡議書”

他們呼籲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採取聯合行動,共同抗擊疫情的衝擊,並就國際社會團結抗疫提出了具體措施,包括支持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在協調國際抗疫行動中發揮領導作用,以及採取緊急措施促進世界經濟儘快復甦。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世界加強團結、合作、協調,以共同應對疫情的呼聲越來越大。4月2日,國際知名期刊《外交學人》(The Diplomat)刊發了100名中國學者聯名簽署的《致美國社會各界的公開信》公開信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呼籲全球所有國家團結起來,真誠合作,全力應對人類健康的共同敵人。公開信中提到,此次新冠肺炎是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之一。抗擊新冠疫情是一場漫長與艱辛的全球持久戰。各國應該團結、合作,而不是相互埋怨、推諉、指責。病毒沒有國界,愛也沒有國界。

又双叒一封公开信,全球165名前政要与著名学者呼吁全球团结、中美合作

百名中國學者在《外交學人》刊發《致美國社會的一封信》

中方學者公開信刊發之後,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公開信陸續收到了斯洛文尼亞前總統、波黑前總理、埃及前總理以及俄羅斯、阿根廷、加拿大、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美國、巴拿馬、伊朗等11國政要名流的積極響應他們分別以視頻、親筆信等多種方式表示公開支持、實名響應中國百名學者的做法。“我注意到了這封公開信,也注意到有一些國家政要,已經對這封百名中國學者聯名致美國社會各界的公開信作出了積極的回應。我也轉發了這封公開信。”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4月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理性、冷靜、正面、積極的聲音。中國駐美大使館、CGTN、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等諸多有國際影響力的推特賬戶均轉發此信,人民網、環球網、中新網、中國網、中國共產黨網、澎湃新聞等中國上百家媒體均報道了此信,數千萬人閱讀。

又双叒一封公开信,全球165名前政要与著名学者呼吁全球团结、中美合作

外交部新聞司長、發言人華春瑩,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Twitter轉發此信 僅僅一天之後,由美國亞洲協會牽頭,近百位美國前政府高官、專家學者也簽署聯名信,肯定中國抗疫的巨大成效,呼籲特朗普政府與中國開展合作,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當天,美國駐華大使館發佈消息,感謝中國對美國的支持。美方學者公開信發佈後,中方公開信的發起協調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4月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美國學者在公開信中仍對中國前期抗疫頗有微詞,但總體看,仍是對中國學者公開信的側面回應。這說明呼籲兩國合作是疫情下兩國知識精英的共識。”他表示,我們需要團結更多人,並把這種共識擴大,轉化為全球共同抗疫的力量。此次“致二十國集團成員倡議書”的簽署發佈,是中國學者公開信之後的又一次呼籲全球團結合作的倡議。世界各國之間加強合作、協調共同應對疫情的共識進一步擴大。公開信倡議,世界各國領導人應當履行承諾提供80億美元的資金,以儘快填補新冠肺炎應對措施中最緊迫的缺口,提議舉行一次全球認捐大會,由二十國集團執行特別工作組為主導,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需求提供資源。

他們呼籲聯合國、二十國集團各成員以及相關方面共同努力,協調進一步行動。《外交學人》雜誌總編香農·蒂耶茲(Shannon Tiezzi)直接參與了中國學者公開信的刊發工作,她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回應中方公開信為何有如此大的影響時表示,在對抗這一全球流行疾病當中,中美兩國學者敢於站出來積極發聲,呼籲兩國合作,實際上是在釋放十分積極的信號。現在,有更多的國際精英站出來,為加強國際協調,實現團結合作尋求解決方案。正如此次公開信中所提出的:“該問題的長遠解決方案是對全球公共衛生問題進行徹底反思,通過合適的渠道,重塑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國際金融架構”。

致二十國集團成員倡議書

我們謹此致函,倡議在未來幾天內採取國際協調行動,以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和世界經濟帶來的危機。

2020年3月26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聲明》指出了當前公共衛生危機與經濟困難相交織所帶來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我們倡議,當前國際社會應就具體措施迅速廣泛達成一致:支持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在協調國際抗疫行動中發揮領導作用,以及採取緊急措施促進世界經濟儘快復甦。上述兩點皆需要世界各國領導人承諾並提供遠超現有國際機構所能承擔的資金支持。

2008-2010年度,在全球銀行體系資本不足這一經濟斷層問題解決之後,迫在眉睫的經濟危機得以解除。當前,如果公共衛生緊急狀況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經濟緊急狀況也將無法解除。疫情不會因為一個國家戰勝了疾病而結束,只有確保所有國家都從新冠肺炎的襲擾中恢復,才能徹底宣告這一全球衛生緊急狀況的終結。

全球衛生措施

所有衛生系統都可能在病毒的持續壓力下崩潰,即便是功能最完善、資金最充足的體系也不能例外。然而,如果我們任由疾病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貧窮的城市,在缺乏檢測設備、呼吸機和醫療用品的脆弱的社區,以及在難以保持社交距離、甚至連洗手都不能實現的地區大肆蔓延,那麼新冠肺炎將會在那裡長期存在,並再度侵襲世界其他地區,從而無限期延長此次危機的存續時間。

世界各國領導人應當遵照全球應急準備監測委員會(GPMB)的要求,履行承諾提供80億美元的資金,以儘快填補新冠肺炎應對措施中最緊迫的缺口。其中包括:

• 世衛組織今年急需10億美元資金:這筆資金將使世衛組織能夠充分執行其至關重要的任務。通過對外呼籲,該組織已籌集到來自20萬個人和組織的1億多美元慷慨捐款,但它不可以僅依賴慈善捐款作為籌資渠道。

• 30億美元用於疫苗: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 (CEPI)正在協調全球研究工作,以提速研發和推廣有效的新冠肺炎疫苗。此外,全球疫苗免疫聯盟 (GAVI)將在疫苗採購,以及向最貧窮國家公平分配疫苗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該組織所需要的74億美元的資金缺口應該得到全部填充。

• 22.5億美元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治療加速器”的目標是在2020年底前提供1億次治療,並尋求利用這些資金使更多人群獲得治療。

• 如果國家之間或是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之間爭奪現有產能的份額,將面臨價格快速上漲的風險。因此,我們應當支持世衛組織協調全球醫療用品(如試劑盒、個人防護設備以及重症監護室)的生產和採購,以大幅提高產能效率,滿足全球範圍內的需求。同時,我們還需要儲備和分發必需設備。

據世衛組織報告,還需要籌備350億美元為衛生體系薄弱的國家以及特別易感群體提供幫扶,包括提供重要的醫療用品,提高對其國家衛生工作人員(在許多國家約70%衛生工作人員是低收入女性群體)的補助,加強國家恢復能力和準備工作。根據世衛組織的資料,近30%的國家沒有制定全國性的新冠肺炎預防與應對計劃,只有半數國家出臺了全國性的防控方案。低收入國家衛生體系將難以應對;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最樂觀估計,非洲將有30萬人死亡,而亞洲的死亡人數預計將高達90萬人。

我們呼籲舉行一次全球認捐大會,由二十國集團執行特別工作組為主導,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需求提供資源。全球經濟措施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來減緩疫情對本國經濟帶來的衝擊和影響。然而,一個全球性的經濟困境需要一個全球性的經濟應對方案。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防止流動性危機演變為償付能力危機,防止全球經濟衰退演變為全球大蕭條。為了確保實現目標,我們需要更好地協調財政、貨幣、央行和反保護主義的舉措。如果所有有能力的國家都能給予更有力的配合,一些國家積極的財政刺激措施將更加有效。

• 允許更多央行參與貨幣互換安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應與主要央行達成互換安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當利用硬通貨資源,建立自己的互換額度機制,為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提供緊急金融支持。至關重要的是,為預防大規模裁員,各國銀行必須迅速通過對企業和個人的可落地的支持,兌現其所在國家的承諾。

• 新興經濟體,特別是最貧困國家需要特別幫助,尤其要確保所有遭受經濟活動急劇減少影響的國家都能得到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它將調動所有可用資源,並額外撥付約5000億至100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同時,為確保各國擁有足夠的資金,我們鼓勵基金組織成員允許最需要貸款的國家超過貸款配額限制。

• 世界銀行和許多地區開發銀行最近已經進行了資本重組,但這還是遠遠不夠。2009年時,僅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的支出就從160億美元增加到了460億美元。現在,這一幕很有可能重演。該機構與許多地區開發銀行將需要更多的可用資源。

• 為履行人道主義援助、援助難民和流離失所者(他們可能會面臨更加絕望的困境),以及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等方面的責任,聯合國各機構本週緊急呼籲各國提供急需的20億美元的額外援助。

• 國際社會應當免除較貧困國家今年的債務償還額,包括非洲國家需要償還的440億美元,並考慮在未來減免債務,讓貧困國家能夠有財政空間來應對新冠肺炎肆虐對衛生與經濟所造成的影響。我們建議二十國集團責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進一步評估受影響國家的債務可持續性。

• 我們同意非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的意見,即鑑於其經濟所面臨的存亡威脅,生計和教育遭受的日益嚴重的破壞,以及其為個人和企業提供緩衝的能力有限,這些國家在公共衛生、社會保障以及其他緊急方面至少需要1500億美元的總體支持。

作為二十國集團行動計劃的一部分,這些撥款應在二十國集團執行特別工作組的協調下立即獲得同意,並在即將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會議上予以充分確認。這兩個核心經濟機構應保障提供額外的雙邊資金,並就進一步注資的必要性達成一致。

該問題的長遠解決方案是對全球公共衛生問題進行徹底反思,通過合適的渠道,重塑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國際金融架構。

聯合國、二十國集團各成員以及相關方面應共同努力,協調進一步行動。

2020年4月6日

簽署人

伯蒂·埃亨

愛爾蘭共和國總理 (1997-2008)

蒙特克·辛格·阿盧瓦利亞

印度計劃委員會副主席 (2004-2014)

馬蘇德·艾哈邁德

全球發展中心主席 (2017-至今)

埃德蒙德·阿爾方戴利

法國財政部部長(1993-1995);歐洲50集團創始人、主席

阿卜杜勒阿齊茲·阿爾圖維吉里

伊斯蘭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總幹事(1991-2019)

朱利亞諾·阿馬託

意大利總理(1992-1993; 2000-2001)

穆罕默德·阿梅西

阿梅西基金會創始人、主席

路易絲·阿爾布爾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2004-2008);聯合國國際移民問題特別代表(2017-至今)

奧斯卡·阿里亞斯^

哥斯達黎加總統 (2006-2010)

肖卡特·阿齊茲*

巴基斯坦總理(2004-2007)

伯特蘭·巴德雷

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兼首席財政官 (2013-2016)

鮑伊瑙伊·戈爾東

匈牙利總理 (2009-2010)

揚·彼得·巴爾克嫩德^

荷蘭首相 (2002-2010)

喬伊絲·班達^

馬拉維總統 (2012-2014)

埃胡德·巴拉克

以色列總理 (1999-2001)

尼古拉斯·阿爾迪託·巴爾萊塔

巴拿馬總統(1984-1985)

若澤·曼努埃爾·杜朗·巴羅佐

葡萄牙總理(2002-2004);歐盟委員會主席(2004-2014);高盛國際非執行主席

考希克·巴蘇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2012-2016);國際經濟協會主席(2017-至今)

德烏斯·巴茲拉

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全球健康實踐和影響中心聯合主任

馬雷克·貝爾卡

波蘭總理 (2004-2005);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2001-200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部門主管 (2008-2010)

尼古拉斯·博古睿*

博古睿研究院創始人兼主席 (2010-至今)

埃裡克·伯格洛夫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2006-2014);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全球事務研究所所長 (2015-至今)

薩利·貝里沙°

阿爾巴尼亞總統 (1992-1997); 阿爾巴尼亞總理 (2005-2013)

蒂莫西·貝斯利

國際經濟學會主席 (2014-2017)

卡爾·比爾特^

瑞典首相 (1991-1994);瑞典外交大臣(2006-2014)

瓦爾季斯·比爾卡夫斯^

拉脫維亞總理 (1993-1994)

託尼·布萊爾

英國首相(1997-2007)

詹姆斯·布倫丹·博爾格

新西蘭總理 (1990-1997)

謝爾·馬格納·邦德維克^

挪威首相 (1997-2000; 2001-2005)

帕特里克·博爾頓

帝國理工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拉赫達爾·卜拉希米°

阿爾及利亞外交部長(1991-1993); 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危機聯合特使(2012-2014);元老會成員

戈登·布朗*

英國首相(2007-2010)

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

挪威首相 (1990-1996);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1998-2003);元老會成員

約翰·布魯頓^

愛爾蘭共和國總理(1994-1997)

費利佩·卡爾德龍^

墨西哥總統(2006-2012)

拉斐爾·安赫爾·卡爾德隆

哥斯達黎加總統 (1990-1994)

毛裡西奧·卡德納斯

哥倫比亞財政部長(2012-2018)

費爾南多·恩裡克·卡多佐^

巴西總統 (1995-2002)

希克梅特-切廷°

土耳其外交部長(1991-1994)

勞拉·欽奇利亞^

哥斯達黎加總統(2010-2014)

若阿金·希薩諾^

莫桑比克總統 (1986-2005)

海倫·克拉克^

新西蘭總理 (1999-2008);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2009-2017)

切爾西·克林頓

克林頓基金會副主席

埃米爾·康斯坦丁內斯庫°

羅馬尼亞總統 (1996-2000)

埃瑟琳·庫桑

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總幹事 (2012-2017)

阿爾弗雷多·克里斯蒂亞尼

薩爾瓦多總統 (1989-1994)

赫爾曼·德克羅^

比利時眾議院議長(1999-2007)

米爾科·茨韋特科維奇

塞爾維亞總理 (2008-2012)

加文·戴維斯

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兼全球投資部主席 (1988-2001);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部主席(2001-2004)

博日達爾·傑利奇

塞爾維亞副總理 (2007-2011)

凱末爾·德爾維什^

土耳其經濟事務部長(2001-2002);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 (2005-2009)

露特•德萊富斯

瑞士聯邦主席 (1999);瑞士聯邦委員會成員(1993-2002)

馬克·達布

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全球基金執行主任 (2012-2017); 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全球健康實踐和影響中心聯合主任

曹文凱

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 (2014年-至今)

米庫拉什·祖林達

斯洛伐克總理 (1998-2006); 斯洛伐克外交部長 (2010-2012)

加雷思·埃文斯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 (1988-1996); 國際危機組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2000-2009)

傑里米·法拉

惠康基金會負責人 (2013-至今)

愛德華多·弗雷^

智利總統(1994-2000)

楊·菲舍爾°

捷克共和國總理 (2009-2010); 捷克共和國財政部長 (2013-2014)

約施卡·菲舍爾

德國外交部長兼副總理 (1998-2005)

弗朗哥·弗拉蒂尼°

意大利外交部長(2002-2004; 2008-2011); 歐洲司法、自由和安全專員(2004-2008)

基里爾·加布裡奇°

摩爾多瓦共和國總理 (2015); 經濟和基礎設施部長 (2018-2019)

艾哈邁德·賈拉爾

埃及財政部長 (2013-2014)

納塔莉·戴高樂°

NB-INOV主席、聯合創始人

塞薩爾·加維里亞^

哥倫比亞總統(1990-1994); 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1994-2004)

尼卡·吉勞裡

格魯吉亞前總理(2009-2012)

費利佩·岡薩雷斯·馬爾克斯*^

西班牙總理(1982-1996)

哈米什·格雷厄姆

皇家兒童醫院和墨爾本大學國際兒童健康中心顧問兒科醫生兼研究員

布萊恩·格倫費爾

普林斯頓大學生態和公共事務特級教授

阿米娜•古里布•法基姆°

毛里求斯總統 (2015-2018)

謝爾蓋·古裡耶夫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2016-2019)

阿爾弗雷德·古森鮑爾^

奧地利總理 (2000-2008)

盧西奧·古鐵雷斯

厄瓜多爾總統 (2003-2005)

塔裡婭·哈洛寧^

芬蘭總統(2000-2012)

裡卡多·豪斯曼

委內瑞拉計劃部長 (1992-1993)

愛德華·霍姆斯

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委員會桂冠教授

本特·霍姆斯特羅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16)

奧斯瓦爾多·烏爾塔多^

厄瓜多爾總統 (1981-1984)

穆罕默德·易卜拉欣*

Celtel創始人;易卜拉欣基金會創始人和主席 (2006-至今)

埃克梅萊丁·伊赫薩諾盧°

伊斯蘭合作組織秘書長 (2004-2014)

托馬斯·亨德里克·伊爾韋斯

愛沙尼亞總統(2006-2016)

達利亞·伊澤克°

以色列代理總統 (2007); 議會議長 (2006-2009)

姆拉登·伊萬尼奇°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主席團主席 (2016-2017);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主席團成員 (2014-2018)

格奧爾蓋·伊萬諾夫°

北馬其頓總統(2009-2019)

希娜·吉拉尼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辯護律師(1992-至今);元老會成員

邁赫迪·賈馬^

突尼斯總理 (2014-2015)

伊沃·約西波維奇°

克羅地亞總統 (2010-2015)

馬茨·卡爾森°

世界銀行對外事務副行長 (1999-2011)

卡羅琳·肯德·羅布

非洲發展小組執行主任(2011-2017); 國際關懷協會秘書長(2018-2020)

約翰·基

新西蘭總理 (2008-2016)

賈卡亞·基奎特

坦桑尼亞總統 (2005-2015)

潘基文^

聯合國秘書長 (2007-2016);元老會副主席

弗雷德裡克·威廉·德克勒克

南非共和國總統 (1989-1994)

霍斯特·克勒^

德國總統 (2004-2010)

亞德蘭卡·科索爾°

克羅地亞總理 (2009-2011)

約翰·庫福爾^

加納總統(2001-2009)

錢德里卡·庫馬拉通加^

斯里蘭卡總統 (1994-2005)

路易斯·阿爾韋託·拉卡列^

烏拉圭總統(1990-1995)

裡卡多·拉戈斯*^

智利總統(2000-2006);元老會成員

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外交部長(2012-2015)

帕斯卡爾·拉米*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 (2005-2013)

李洪九^

韓國總理 (1994-1995)

馬克.倫納德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共同創始人兼主任 (2007-至今)

伊夫·萊特姆^

比利時首相 (2009-2011)

恩里科·萊塔

意大利總理 (2013-2014)

林毅夫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2008-2012);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齊皮·利夫尼°

以色列外交部長 (2006-2009); 以色列司法部長 (2013-2014)

彼得羅·盧欽斯基°

摩爾多瓦總統 (1997-2001)

諾拉·拉斯蒂格°

拉丁美洲和中美洲經濟協會名譽主席

格拉薩·馬謝爾

莫桑比克教育和文化部長(1975-1986)

毛裡西奧·馬克裡

阿根廷總統 (2015-2019)

喬治·馬爾格韋拉什維利°

格魯吉亞總統 (2013-2018)

約翰·梅傑

英國首相(1990-1997)

穆薩·馬拉°

馬裡總理 (2014-2015)

保羅·馬丁*

加拿大總理 (2003-2006)

裡卡多·馬蒂內利

巴拿馬總統 (2009-2014)

比阿特麗斯·韋德·迪·毛羅

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席(2018-至今)

塔博·姆貝基^

南非總統 (1999-2008)

邁傑希.彼德°

匈牙利總理 (2002-2004)

雷傑普·邁達尼°

^

阿爾巴尼亞總統 (1997-2002)

斯捷潘·梅西奇°

坦桑尼亞總統 (2000-2010)

本傑明·姆卡帕^

坦桑尼亞總統 (1995-2005)

馬里奧•蒙蒂*^

意大利總理 (2011-2013)

阿姆魯·穆薩°

阿盟秘書長(2001-2011);埃及外交部長 (1991-2001)

約瑟夫·穆斯卡特°

馬耳他總理 (2013-2020)

中川黎明

博古睿研究院執行副總裁 (2010-至今)

安德魯·納齊奧斯

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2001 -2006)

布亞爾·尼沙尼°

阿爾巴尼亞總統 (2012-2017)

古斯塔沃·諾沃亞

厄瓜多爾總統(2000-2003)

奧盧塞貢•奧巴桑喬^

尼日利亞總統 (1999-2007)

恩戈齊·奧孔約-伊維拉

全球疫苗和免疫聯盟理事會主席(2016-至今); 尼日利亞財政部長 (2011-2015)

詹姆斯·奧尼爾

查塔姆研究所主席

卓奧馬爾特·奧托爾巴耶夫°

吉爾吉斯斯坦總理 (2014-2015)

蘿扎·奧通巴耶娃^

吉爾吉斯斯坦總理 (2010-2011)

萊夫·帕格羅茨基

瑞典工業和貿易部長兼文化和教育部長 (1996-2006)

安娜·帕拉西奧°

西班牙外交部長 (2002-2004)

傑弗裡·帕爾默

新西蘭總理 (1989-1990); 新西蘭法律委員會主席(2005-2010)

喬治·帕潘德里歐

°

希臘總理 (2009-2011)

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納^

哥倫比亞總統 (1998-2002)

P. J. 帕特森^

牙買加總理 (1992-2005)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2010)

羅馬諾·普羅迪^

意大利總理 (2006-2008); 歐盟委員會主席 (1999-2004)

揚·普龍克

荷蘭發展合作部部長(1989-1998)

豪爾赫·基羅加^

玻利維亞總統(2001-2002)

扎伊德·拉德·侯賽因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2014-2018);元老會成員

依維塔·拉迪喬娃^

斯洛伐克總理(2010-2012)

若澤·拉莫斯·奧爾塔^

東帝汶總統 (2007-2012)

奧斯卡·黎巴斯·雷格^

安道爾首相 (1982-1984; 1990-1994)

瑪麗·羅賓遜^

愛爾蘭總統 (19990-1997);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 (1997-2002); 元老會主席(2018-至今)

米格爾·安赫爾·羅德里格斯

哥斯達黎加總統 (1998-2002)

丹尼·羅德里克

國際經濟協會主席 (2017-至今)

彼得·羅曼^

羅馬尼亞總理 (1989-1991)

陸克文*^

澳大利亞總理 (2007-2010; 2013)

若熱·桑帕約^

葡萄牙總統 (1996-2006)

胡利奧·瑪麗亞·桑吉內蒂^

烏拉圭總統(1985-1990; 1995-2000)

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

哥倫比亞總統 (2010-2018);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2016); 元老會成員

凱拉什•沙提雅提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2014)

沃爾夫岡·許塞爾^

奧地利總理 (2000-2007)

伊斯梅爾·薩拉傑丁°

世界銀行副行長 (1992-2000)

羅薩利亞·阿特亞加·塞拉諾°

厄瓜多爾總統(1997)

韓昇洙^

韓國總理(2008-2009)

約翰·塞克斯頓

紐約大學名譽校長; 紐約大學校長 (2002-2015)

珍妮·希普利^

新西蘭總理(1997-1999)

埃倫·約翰遜-瑟利夫^

利比里亞總統(2006-2018);元老會成員

哈維爾·索拉納 ^

歐盟理事會秘書長(1999-2009);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1995-1999)

喬治·索羅斯

開放社會基金會創始人兼主席(1984-至今)

邁克爾·斯賓塞*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2001)

戴維·斯里達哈爾

愛丁堡大學全球公共衛生教授 (2014-至今)

尼古拉斯·斯特恩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2000-2003);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1994-1999)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1997-2000);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2001)

佩塔爾·斯托揚諾夫°

保加利亞總統 (1997-2002)

萊姆多塔·斯特勞尤馬°

拉托維亞總理 (2014-2016)

費德里科·斯特澤內格

阿根廷中央銀行行長(2015-2018)

漢娜·蘇霍茨卡^

波蘭總理(1992-1993)

勞倫斯·薩默斯*

美國財政部長(1999-2001);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2009-2010);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1991-1993)

鮑里斯·塔迪奇

°^

塞爾維亞總統 (2004-2012)

斯特普·塔爾博特

美國副國務卿(1994-2001);布魯金斯學會主席(2002-2017)

恩斯特-路德維希·馮·塔登

曼海姆大學校長 (2012-2019)

吉格梅·廷裡^

不丹首相(2008-2013)

赫勒·託寧-施密特*^

丹麥首相 (2011-2015)

埃卡·特克舍拉什維利°

格魯吉亞副總理 (2010-2012)

讓-克洛德·特里謝

歐洲中央銀行行長 (2003-2011);法國銀行行長 (1993-2003)

達尼洛·圖爾克°^

斯洛文尼亞總統 (2007-2012)

卡薩姆·烏蒂姆^

毛里求斯總統 (1992-2002)

安德烈斯·貝拉斯科

智利財政部長 (2006-2010); 倫敦經濟學院公共政策學院院長 (2018-至今)

居伊·費爾霍夫施塔特^

比利時總理(1999-2008)

倫納德·萬切肯

非洲經濟學院創始人兼院長 (2004-至今)

魏尚進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2014-2016)

羅恩·威廉姆斯

坎特伯雷大主教 (2002-2012); 基督教援助會主席(2013-至今)

詹姆斯·沃爾芬森

世界銀行行長 (1995-2005)

楊榮文*

新加坡外交部長 (2004-2011);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長 (1999-2004)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2014)

卡特麗娜·尤先科°

烏克蘭第一夫人 (2005-2010)

維克托·尤先科°

烏克蘭總統 (2005-2010)

何塞·路易斯·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

西班牙首相(2004-2011)

瓦爾迪斯·扎特勒斯°

拉托維亞總統 (2007-2011)

埃內斯托·塞迪略*^

墨西哥總統(1994-2000)

朱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 (2011-2016)

行動援助

吉里什·梅農,CEO

非洲經濟轉型中心

K.Y. 阿摩珂, 主席兼創始人

非洲綠色革命聯盟

艾格尼絲·卡莉巴塔,總裁

國際關懷協會(英國)

勞麗·李, CEO

天主教國際發展慈善會

克里斯汀·艾倫,會長

基督徒救助

阿曼達·穆克瓦什, CEO

樂施會

丹尼·斯里斯坎達拉賈, CEO

國際救助兒童會

英格·阿辛, CEO

救助兒童會(英國)

凱文·沃特金斯, CEO

他們的世界

賈斯汀·範·弗利特, 主席

水援助組織(英國)

蒂姆·溫賴特, CEO

世界領袖聯盟-馬德里俱樂部

瑪利亞·埃萊娜·阿奎羅,秘書長

我們也非常感謝以下人士的支持:

阿比·艾哈邁德博士

埃塞俄比亞總理

朱利葉斯·馬達·比奧閣下

塞拉里昂總統

謝赫·哈西娜·瓦吉德

孟加拉國總理

肯·奧福裡-阿塔

加納財政部長,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主席

* 博古睿研究院21世紀理事會成員

˚ 尼扎米·甘伽維國際中心成員

^ 世界領袖聯盟—馬德里俱樂部成員

又双叒一封公开信,全球165名前政要与著名学者呼吁全球团结、中美合作

病例超100萬!百名中國學者聯名致美國公開信,反對汙名化,人類須團結

又双叒一封公开信,全球165名前政要与著名学者呼吁全球团结、中美合作

11國政要名流、中國外交部、美國百名學者、CGTN、胡錫進都回應這封信

又双叒一封公开信,全球165名前政要与著名学者呼吁全球团结、中美合作

剛剛,國際期刊《外交學人》總編坦承,首發中國學者公開信的真實原因是……(中英雙語)

又双叒一封公开信,全球165名前政要与著名学者呼吁全球团结、中美合作

中央提“做好長時間外部變化的準備”,怎樣變?怎麼辦?(附直播預告)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人大重陽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又双叒一封公开信,全球165名前政要与著名学者呼吁全球团结、中美合作

“在看”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