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自然科研介紹系列紀錄片《中國抗疫志》

編者按:Nature自然科研今天推送了《共享經驗 團結抗疫》的文章,介紹了系列紀錄片《中國抗疫志》,現予以轉載。

Nature自然科研介紹系列紀錄片《中國抗疫志》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病蔓延全世界,越來越多國家加入抗疫的行列。中國作為最早採取行動防治疫情的國家,經驗值得借鑑。紀錄片《中國抗疫志》講述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節目中有努力保護人類免受病毒傷害的醫生,有居家隔離數月的武漢市民,有不知疲倦為全球運輸醫療品的企業家,也有享譽世界的政經學者。他們雖經歷不同,卻都對戰勝這場世紀瘟疫、以至從中汲取寶貴經驗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集:人類新對手

全球科學家正加速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藥物,然而謠言的散播遠快於藥物研發速度。本集採訪的專家以專業角度闡述了新冠病毒來源、中國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效和對人類必然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

美國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教學總監約翰·奧爾森說 : “有件事讓我很意外很震撼,那就是發現新冠病毒並進行基因測序的‘中國速度’。拿艾滋病毒來說,用了幾年時間才發現並完成基因測序。如今,只用了10天時間,從病人發病到獲取病毒的基因序列。一旦有了基因序列,就能快速推進我們對病毒的認知。”

Nature自然科研介紹系列紀錄片《中國抗疫志》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高級學者阿梅什·阿達利亞指出,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的。

第二集:行勝於言

短短兩個月,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蔓延至中國各省份,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本集從多角度闡述了中國疾控體系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和教訓,中國治理體系在應對突發危機時展現的頑強生命力和獨特優勢。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說 : “要將國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好,我們要確保任何干擾系統運作的人將觸犯法律。第二個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我們需要一個健全穩定的專家系統來作出判斷。”

Nature自然科研介紹系列紀錄片《中國抗疫志》

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何亞非指出,中國在找到正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方式之初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一旦發現短板缺陷,制度能夠自我修復、補齊短板。

第三集:這裡是武漢

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武漢市在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實施了封城措施。本集節目總結了武漢市民及外國人講述封城後的親身經歷,以及新冠肺炎患者積極樂觀接受治療和當前物資供應充足的實際情況。

江漢大學副教授薩拉·普拉託說: “小區被封閉後,我在小區微信群詢問如何購買食品。大概過了20分鐘,我的門鈴響了,他們帶來了蔬菜、雞蛋、食物,有一位還帶了非常溫暖的紙條,寫著:薩拉加油,中國必勝。”

Nature自然科研介紹系列紀錄片《中國抗疫志》

尚·馬龍講述了他專門為武漢抗擊疫情創作歌曲《黎明的編鐘聲》的過程,呼籲世界各國人民並肩作戰、共御強敵。

第四集:命運與共

無形病毒難以遏制地從一個國家蔓延到另一個國家,一些人選擇了抱怨、仇恨和無視,另一些人則選擇攜手抗疫。本集節目的受訪者呼籲世界各國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也不分膚色,通力合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倫敦金融城議員瑪麗安妮·弗雷德裡克說: “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懂得大家需要通力合作才能順利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生活在同一個世界。”

Nature自然科研介紹系列紀錄片《中國抗疫志》

江蘇大學醫學院2018級留學碩士研究生Glele Aho Letonhan Rodrigue Grace(中文名萊東翰)到南昌市進賢縣人民醫院工作。

第五集:疫情之後

所有經濟活動都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而有所減弱。人們擔心,就像多米諾骨牌,病毒不僅將中止全球經濟復甦,還將摧毀全球化進程。本集專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經濟影響只是短期現象,不會影響全球長期經濟發展趨勢。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牛津大學馬丁學院全球化與發展教授伊恩·戈爾丁說: “我們會看到中國和世界的經濟復甦。事實上,經濟發展水平可能更高,因為要追趕疫情期間因隔離和供應鏈受損而落下的進度。因此,我認為疫情不會影響全球長期經濟發展趨勢。”

Nature自然科研介紹系列紀錄片《中國抗疫志》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王海民講述了中國企業迅速復工復產,為穩定全球供應鏈積極貢獻中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