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命運最悲慘的狀元


中國歷史上命運最悲慘的狀元


自隋朝興科舉以來,至清末廢止,據統計一千三百餘年共有狀元504人(不算遼、金這類分立的政權)。狀元乃文人之魁首,是歷代讀書人最大的榮耀。不僅士人群體,自宮廷至民間,中國人有久遠的狀元崇拜史。能點狀元者那是上天的眷顧,運氣太好了。可有些狀元,雖然考運好,人生命運卻很差。

有狀元死後受到千古唾罵,如宋代的秦檜,但他生前當到了宰相,福壽雙全。有些狀元,生於末世,漂泊流離,最後被人殺死,如宋代的文天祥,但他就義後流芳千古,萬世景仰。我以為,所有的狀元中,命運最慘者莫過於清朝唯一的滿蒙旗人狀元崇綺。


阿魯特.崇綺是蒙古正藍旗人,後來因為女兒做了皇后,抬旗進了皇室所隸的上三旗之一鑲黃旗。走黴運,可以說纏繞著崇綺他們家族四代人,先得從他爹阿魯特·賽尚阿說起。

賽尚阿是晚清重臣,舉人出身。在那個時代,滿蒙八旗子弟能夠考中舉人,那絕對是好學不倦的讀書種子,在八旗子弟中是佼佼者。咸豐元年(1851年)春,賽尚阿授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管理戶部,已是位極人臣了。但他運氣不好,碰上了太平天國在廣西紫荊山起事。咸豐爺先委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林則徐逝於赴廣西途中,朝廷改派另一位漢族重臣李星沅為欽差,在廣西指揮軍隊圍剿洪、楊的軍隊,勞而無功,亦病逝于軍營。於是咸豐帝委任賽尚阿為欽差大臣,以首輔之尊親赴廣西督師。在權力上、財務上給予一切儘可能的便利,“特賜遏必隆刀,給庫帑二百萬兩備軍餉。”遏必隆刀就是戲曲中天子賜給欽差大臣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

咸豐爺希望將洪楊勢力撲滅於廣西境內,實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因很簡單,清帝國政治、軍事已到了腐朽不堪的地步,文武離心,官民敵對,綠營兵戰鬥力極差。賽尚阿到廣西后,看到了問題的癥結,他將與戰鬥力尚可的提督向榮不協的廣西巡撫周天爵解職,後來又重用了驍勇善戰的烏蘭泰。官軍開始打了幾個勝仗,差點將洪、楊主力圍剿於金田村一帶。官軍彼此配合出現問題,破綻讓抓住,太平軍突圍成功,進而佔永安州,圍桂林,入湖南,浩蕩北上,一發不可收拾。“文宗(即咸豐)震怒,詔斥賽尚阿調度無方,號令不明,賞罰失當,以致勞師糜餉,日久無功,褫職逮京治罪。”最後論罪,家產籍沒,三個兒子褫奪恩蔭的職位,賽尚阿本人遣戍軍臺效力。不幾年奉恩旨被釋放,復官,授正紅旗蒙古副都統。

塞尚阿被治罪的那年,崇綺23歲,受其父牽連,他被革去工部主事官銜。家道中落的崇綺乾脆閉門讀書。咸豐三年,太平天國北伐軍逼近天津,威脅京師。巡防王大臣調崇綺充任督練旗兵處文案。次年,北伐的太平軍被消滅,崇綺論功被予兵部七品筆帖式,並開復舉人,即有了參加會試的資格。

同治三年(1864),崇綺參加會試及第,取為貢士。然後去保和殿參加殿試,其文章寫得花團錦繡,一筆字雋永雍容,被點為一甲第一名。等到把密封的考生名字一拆開,發現竟然是蒙古八旗子弟。清代有個規定,旗人不列鼎甲(即殿試前三名)。因為旗人特權太多了,做官也容易。如果再和漢人搶科場的榮光,那就太不公平了。可這回名次已經排出了,再更改也很麻煩。慈安、慈禧兩位太后徵求閱卷大臣的意見,閱卷大臣延煦說:“但憑文字,何論滿漢。”崇綺便成為清朝兩百多年唯一的旗人狀元。

中狀元后,崇綺好運連連來。同治帝到了婚配的年齡,皇室從滿蒙世家中挑選相貌端莊、文靜嫻淑的女子入主中宮,崇綺之女被慈安太后看中,選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十七歲的少年天子和十九歲的阿魯特氏大婚。作為皇后之父的崇綺,循例受封為承恩公。

同治很尊重這位狀元教養出來的皇后,兩人琴瑟和鳴。這本來是一對年輕夫妻幸福的開始,可惹怒了另一位女人——天子的生母慈禧太后。婆媳關係自古難處,寡母將兒子帶大的婆婆尤其不好伺候,看《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的命運即可知,何況阿魯特皇后遇上的是控制慾強、掌握最高權力的第一惡婆婆。阿魯特氏雖然知書達理,但畢竟出自蒙古族世家,身上有著草原民族剛烈不屈的氣質,竟然敢頂撞慈禧太后。據說慈禧有一次訓斥阿魯特皇后,皇后竟然回嘴說,自己好歹是開大清門進來的。大清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只有迎娶皇后才開,慈禧太后是妃子出身,無非母以子貴罷了。這話太戳惡婆婆的心窩子了。

同治帝患天花(也有人說是梅毒)而亡,未留下子嗣。深愛她的丈夫去世了,阿魯特皇后斷難獨活於宮禁之中。慈禧施展各種手段,逼迫阿魯特氏這個眼中釘自殺,為其兒子殉葬。關於阿魯特氏的死,有兩種說法。

《崇陵傳信錄》記載:“德宗(光緒帝)嗣祚,上徽號曰嘉順皇后。後悲鬱不欲生,遂於次年二月二十日吞金以殉。”

《庸庵筆記·卷二》記載:“後自穆宗之崩慟極,誓以身殉,遂不復食,以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崩,年二十二。”

不管是吞金還是絕食,反正年輕的皇后被慈禧老佛爺逼死則確鑿無疑。崇綺迫於慈禧的淫威,竟然勸說女兒自盡以殉節。有一次他進宮拜見新寡的女兒,在簾子外面提示,“能不能不吃飯?”即建議女兒絕食。

女兒的殉節,換來了崇綺一家的富貴,崇綺官至武英殿總裁、吏部尚書。到了“庚子事變”前,慈禧太后想廢除光緒,立溥儁為“大阿哥”進宮作為儲君培養。本來因病辭職在家數年的崇綺夤緣復出,和大學士徐桐一起選定為溥儁的老師,儼然是太子的師傅了。——而且從宗法上說,溥儁過繼給同治、阿魯特皇后為嗣子,算是他的外孫了。皇后女兒雖去世多年,眼下卻有當未來天子師傅的機遇,他當然要緊緊的抓住。他積極參與廢立圖謀,和溥儁的生父端王結成一夥,支持義和拳。據《庚子國變記》記載:

“義和團既遍京師,朝貴崇奉者十之七八。大學士徐桐、尚書崇綺等,信仰尤篤。”

“(庚子年)七月初三日(7 月28 曰),殺許景澄袁昶,秉衡有力焉。榮祿微爭,太后笑,祿未起,太后曰:‘若敢抗旨耶?’不許,天下冤之。刑部侍郎徐承煜監刑,色獨喜,昶笑謂承煜曰:‘勉為之,吾待公於地下矣。’景澄亦呼家人與言,皆陽陽如平時,顏色不變。徐桐曰:‘是死且有罪。’崇綺亦曰:‘可以懲漢奸,令後無妄言者。’”

太后下令誅殺勸諫不能攻打外國使館、誅戮外國使臣的大臣許景澄、袁昶,崇綺大叫殺得快。把這種漢奸殺掉,別人就不敢妄議了,向洋人開仗的國策少了干擾的聲音。

八國聯軍進城後,崇綺未能跟隨太后從北京北面逃走,而是出城南下,逃到了保定。據《庚子國變記》載,(八月)初二日(26 曰),“城破,走保定,使人聞道歸視其家,皆已死,遂自經。”崇綺聽說熟人帶來的噩耗,留在京師的一家人自殺了。他一這個衰朽的老頭,活下來還有什麼意思?也便跟著自殺了,後被清廷諡為“文節”。《清史稿》記載崇綺全家死難的慘狀:

“崇綺妻,瓜爾佳氏,先於京師陷時,預掘深坑,率子散秩大臣葆初及孫員外郎廉定,筆帖式廉容、廉密,監生廉宏,分別男女入坑生瘞,闔門死難。”

據另外有人記載,崇綺的妻子吩咐僕人在院內挖好坑,一家老少進了坑,讓僕人填土活埋。僕人下不了手,跑了。崇綺的兒子點燃房子,闔家自焚而死。

可以說,庚子事變中死難的大臣中,沒有人比崇綺這家人更慘烈了。就為國殉節這點來說,崇綺得到了士林普遍的尊敬。朱彭壽在《安樂康平室隨筆》中寫過這麼一段話:

歷代狀元以死殉國者,宋得三人:何慄、文天祥、陳文龍。元得三人:李黼、泰不華、李齊。明得五人:黃觀、劉鼐、餘煌、劉理順、劉文升。本朝一人:崇綺。浩氣英名,允為龍頭增色。

朱彭壽此說是為了譴責參與推動清室遜位的另一位狀元張謇。庚子之變導致國破家亡的禍患,是顢頇的君臣自找的,崇綺一家自殺殉難,毫無價值。另一位滿清的遺老高樹在《金鑾瑣記》中諷刺崇綺:

六龍西幸入秦關,為問鑾輿幾日還。

誤國已同韓侂冑,漫言風節似文山。

文天祥字文山,崇綺亦取字為“文山”,以示對文天祥的崇敬。可他的自盡,完全是誤國引起的,高樹將其比擬為南宋時促使朝廷草率北伐、與金國浪戰的韓侂冑,其自殺的意義和價值和宋末狀元文天祥抗元、明末狀元餘煌抗清的殉節怎可同日而語?但無論他生前如何糊塗,最終能以一死殉國,還是值得尊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