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0年大蕭條,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大蕭條(1929-1939)是美國經濟受到的最大挫折。之前那些年,被稱為是“咆哮的20年代”,出現了大量的中產家庭。在這些年裡,伴隨著經濟的高歌猛進,出現了很多的新發明,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雙手,使得人們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進而出現了消費型社會。但大蕭條的到來卻再一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即便是富人也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在股票市場崩潰的4年後,在漫長的大蕭條中最荒涼的光景,全美四分之一的勞動力處於失業狀態。另外那些有幸還有活幹的人也不好過,工作的時有時無和減薪是家常便飯。

即便是所謂的金領階層,即醫生,律師等,平均下來收入也比之前少了40%。那些過慣了旱澇保收的富人們嚐到了捉襟見肘的味道。


美國10年大蕭條,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衣衫襤褸的母親和孩子


那時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是“新三年,舊三年,破破爛爛再三年。”節儉成了美國人生活的常態,為了保住他們的房子和車子,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

女性雜誌和廣播開始教人們怎麼用最少的錢能吃的更飽。辣椒,通心粉,奶酪等等食物成了大家的最愛。


美國10年大蕭條,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Potlucks

除此之外,許多教堂組織家庭聚餐,每個家庭帶一種菜,大家分享,既滿足了口腹之慾,也降低了成本,稱為Potlucks

體面,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大家在漂亮的花園裡紛紛種上了蔬菜和水果。花?給老子靠邊。許多地方政府也允許居民把公共空地改造成菜地。

以底特律為例,1931-1932年間,這種所謂的“節儉花園”項目為多達兩萬人提供了食物。很常見的情景是,花匠們悉心指導穿著襯衫皮鞋的白領怎麼種好蔬菜。

“棋盤遊戲和迷你高爾夫成為低成本娛樂新寵”

大蕭條期間,普通的美國家庭根本沒有娛樂消費的閒錢。在這之前,大家主要的娛樂項目就是去電影院看電影。但大蕭條來了就不一樣了,因為顧客寥寥,全美三分之一的電影院在1932-1934年間關閉了。

那時,一般家庭的娛樂活動就是和家人或者鄰居們打牌聊天,比如猜字謎和大富翁等,而這些遊戲也是在那個時期出現的。


美國10年大蕭條,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大富翁

廣播也開始為人們提供免費的娛樂。儘管拮据,但很多家庭家裡都有收音機,電臺裡會播放廣播喜劇,廣播肥皂劇,體育比賽直播,以及舞曲等,人們得以從生活的泥濘中暫時得到喘息。

與此同時,迷你高爾夫備受追捧。高峰時,全美有超過30000個迷你高爾夫俱樂部。


“婦女成了半邊天”

儘管工作機會不多,但那時的趨勢就是全職主婦加入了工人的大軍。


美國10年大蕭條,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正在幹活的女人們


有些人批評婦女在搶佔男人們的工作機會,但實際上很多婦女從事的工作是當前臺,電話接線員,服務員等在那時男人們不願意做的工作。而且,即便從事了和男人們一樣的工作,女性的工資也往往比男性要少一些。

“人們不再那麼排斥政府救濟”


美國10年大蕭條,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羅斯福

1933年,羅斯福上臺後,政府救濟成了許多美國人生活中或多或多少的一部分,也默默接受了,而在大蕭條之前,人們認為被救濟是可恥的,尤其是當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地方報紙裡的救濟名單的時候。


“經濟困難讓許多家庭崩潰”

陡然而升的經濟壓力讓許多家庭不堪重負,對男人來說尤甚,沒有了扛起家庭重擔的能力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恥辱,全美的自殺率在1933年達到了頂峰。

與直覺相反,離婚率在這個時期降低,因為許多夫妻承受不起離婚的成本,但是離家出走的比例上升。很多男人因為困窘離家出走。


美國10年大蕭條,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露宿荒野

據估計,有超200萬成了流浪者,其中甚至有不少青少年,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成了家庭的負擔,所以獨自離家想找一份工作。


美國10年大蕭條,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胡佛村

趁駕駛員不注意,跳上貨車搭“順風車”成了很多人共同的做法,儘管很危險。這些穿越全美找工作的人把聚居的營地取名為“胡佛村”,以嘲諷大蕭條早期任職總統的胡佛。


“犯罪率飆升?不過是炒作而已”

臭名昭著的雌雄大盜邦妮和克萊德連續兩年搶劫各大銀行,逍遙法外。而在新澤西,著名飛行員查爾斯林德堡的幼子被綁架,在拿了贖金之後被撕票。


美國10年大蕭條,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邦妮和克萊德

類似這些著名的案子被廣播和報紙頭條穿得神乎其神,也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犯罪率的提高,引導了部分人把在大蕭條期間積攢的恐懼轉化成了犯罪。

暴力犯罪在蕭條開始的初期確實有所上升,但就全國來看,1934-1937年間,兇殺率和暴力犯罪率是持續下降的。

如果有興趣瞭解這段歷史,強烈推薦大家去看這部電影


美國10年大蕭條,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電影《奔騰年代》


看完再來謝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