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0年大萧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大萧条(1929-1939)是美国经济受到的最大挫折。之前那些年,被称为是“咆哮的2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中产家庭。在这些年里,伴随着经济的高歌猛进,出现了很多的新发明,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进而出现了消费型社会。但大萧条的到来却再一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即便是富人也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股票市场崩溃的4年后,在漫长的大萧条中最荒凉的光景,全美四分之一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另外那些有幸还有活干的人也不好过,工作的时有时无和减薪是家常便饭。

即便是所谓的金领阶层,即医生,律师等,平均下来收入也比之前少了40%。那些过惯了旱涝保收的富人们尝到了捉襟见肘的味道。


美国10年大萧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衣衫褴褛的母亲和孩子


那时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破破烂烂再三年。”节俭成了美国人生活的常态,为了保住他们的房子和车子,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

女性杂志和广播开始教人们怎么用最少的钱能吃的更饱。辣椒,通心粉,奶酪等等食物成了大家的最爱。


美国10年大萧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Potlucks

除此之外,许多教堂组织家庭聚餐,每个家庭带一种菜,大家分享,既满足了口腹之欲,也降低了成本,称为Potlucks

体面,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大家在漂亮的花园里纷纷种上了蔬菜和水果。花?给老子靠边。许多地方政府也允许居民把公共空地改造成菜地。

以底特律为例,1931-1932年间,这种所谓的“节俭花园”项目为多达两万人提供了食物。很常见的情景是,花匠们悉心指导穿着衬衫皮鞋的白领怎么种好蔬菜。

“棋盘游戏和迷你高尔夫成为低成本娱乐新宠”

大萧条期间,普通的美国家庭根本没有娱乐消费的闲钱。在这之前,大家主要的娱乐项目就是去电影院看电影。但大萧条来了就不一样了,因为顾客寥寥,全美三分之一的电影院在1932-1934年间关闭了。

那时,一般家庭的娱乐活动就是和家人或者邻居们打牌聊天,比如猜字谜和大富翁等,而这些游戏也是在那个时期出现的。


美国10年大萧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大富翁

广播也开始为人们提供免费的娱乐。尽管拮据,但很多家庭家里都有收音机,电台里会播放广播喜剧,广播肥皂剧,体育比赛直播,以及舞曲等,人们得以从生活的泥泞中暂时得到喘息。

与此同时,迷你高尔夫备受追捧。高峰时,全美有超过30000个迷你高尔夫俱乐部。


“妇女成了半边天”

尽管工作机会不多,但那时的趋势就是全职主妇加入了工人的大军。


美国10年大萧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正在干活的女人们


有些人批评妇女在抢占男人们的工作机会,但实际上很多妇女从事的工作是当前台,电话接线员,服务员等在那时男人们不愿意做的工作。而且,即便从事了和男人们一样的工作,女性的工资也往往比男性要少一些。

“人们不再那么排斥政府救济”


美国10年大萧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罗斯福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政府救济成了许多美国人生活中或多或多少的一部分,也默默接受了,而在大萧条之前,人们认为被救济是可耻的,尤其是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地方报纸里的救济名单的时候。


“经济困难让许多家庭崩溃”

陡然而升的经济压力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对男人来说尤甚,没有了扛起家庭重担的能力成了很多人心中的耻辱,全美的自杀率在1933年达到了顶峰。

与直觉相反,离婚率在这个时期降低,因为许多夫妻承受不起离婚的成本,但是离家出走的比例上升。很多男人因为困窘离家出走。


美国10年大萧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露宿荒野

据估计,有超200万成了流浪者,其中甚至有不少青少年,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家庭的负担,所以独自离家想找一份工作。


美国10年大萧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胡佛村

趁驾驶员不注意,跳上货车搭“顺风车”成了很多人共同的做法,尽管很危险。这些穿越全美找工作的人把聚居的营地取名为“胡佛村”,以嘲讽大萧条早期任职总统的胡佛。


“犯罪率飙升?不过是炒作而已”

臭名昭著的雌雄大盗邦妮和克莱德连续两年抢劫各大银行,逍遥法外。而在新泽西,著名飞行员查尔斯林德堡的幼子被绑架,在拿了赎金之后被撕票。


美国10年大萧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邦妮和克莱德

类似这些著名的案子被广播和报纸头条穿得神乎其神,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犯罪率的提高,引导了部分人把在大萧条期间积攒的恐惧转化成了犯罪。

暴力犯罪在萧条开始的初期确实有所上升,但就全国来看,1934-1937年间,凶杀率和暴力犯罪率是持续下降的。

如果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


美国10年大萧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电影《奔腾年代》


看完再来谢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