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是如何賺錢的? NBA盈利模式大公開


好多人說2020年爆發的疫情會影響到下一年NBA的收入,繼而影響到下一年整個NBA聯盟的工資帽,那麼帶大家認識下究竟NBA是如何賺錢的呢?

在北美,NBA一直都發展迅速,但因為美國市場其實並不占主導地位。NBA的收入大約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NFL聯賽的一半左右。雖然系咁,其實NBA一直以黎都系北美四大專業體育聯盟入面以創新性而著稱既,渠既收入來源系十分多樣性既當中包括門票收益,電視轉播權,商品銷售等等,最近兩年更開始允許球隊球衣上面印上贊助商LOGO。

NBA是如何賺錢的? NBA盈利模式大公開


NBA的商業模式

比起1876年成立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和1920年成立的國際美式足球聯盟,1946年成立的NBA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所以NBA在專業體育聯盟中以最具創新性而著稱。

例如NBA是第一個將全明星賽變成全明星周未的聯盟,第一個通過賣周邊商品獲得大部份收入的聯盟,第一個有意識將最有市場潛力的球員發展成全球媒體巨星既聯盟,相信就算不打籃球都聽過喬丹和科比兩個球星的名字。

除此之外,將整個聯盟國際化是最重要的一環。聯盟向從波蘭到蒙古各地的每個人口稠密的大陸廣播。球員名單方面,由1970年代清一色美國人發展到今時今日有大約4分1既活躍球員都系來自美國以外37個國家/地區。

因為它不是上市公司,所以NBA不會向公眾發佈詳細的財務報告。但是,根據定期編制NBA 30支球隊估值的《福布斯》雜誌的數據,上個賽季,該組織的總收入達到80億美元。每個團隊的價值至少為10億美元,而去年一個團隊的平均價值為19億美元,大約是五年前估值的三倍。

NBA的電視業務

同其他主要的體育聯賽一樣,電視一直都是NBA商業策略的重要一環。當電視第一次由奢侈品變成家家戶戶都有的用品時,部份球隊的老闆其實是拒絕將渠地賽事做直播或者轉播的。畢竟,為什麼您要在地球上將產品贈送給坐在家裡的人,而不是讓他們在現場看比賽呢?最終,團隊負責人發現,a)他們可以為每位購票迷帶來數十名電視觀眾,b)出售給中間商(即廣告商)的價值不菲),而不是直接吸引粉絲。加上玩遊戲的麻煩-門票價格,往返的時間,尋找昂貴的異地停車場所,可能在體育場或競技場遇到一兩個激進的醉漢-幾年之內清楚地看到,在電視上觀看比賽將是大多數球迷消費體育聯賽銷售產品的主要方式。

電視轉播收入系佔左NBA收入來源的一大部份,在2016-17賽季,TNT同ESPN同NBA重新簽訂左總值240億美元的合同。以NBA入面大約400名活躍球員,每人平均500萬美元收入,國家電視臺的合同也能產生足夠的收入來支付薪水。

NBA是如何賺錢的? NBA盈利模式大公開


NBA的商品業務

NBA既另一個收入來源,就係摸得到既商品啦。 NBA每年的商品收入高達10億美元,而2017-18賽季亦都歷史上首次容許球隊的球衣上面加入廣告。賣球衣平均可以為球隊帶來930萬美元的淨收入。而最特別的地方是籃球球衣本身就可以當做休閒服裝,對比起美式足球或者曲棍球球衣來講,籃球球衣佔據了優勢。

除球衣之外,另一個好重要的部分就是贊助商啦。例如密爾沃基雄鹿隊最近就起好左一個價值5.24億的球場,而這個球場就提供了大量的贊助收入空間,當中包括球場既冠名贊助費,高級座位及使用權等等。

而2015年既6月,NBA官方終止左同ADIDAS既長期合作關係轉為同NIKE籤左8年總值10億美元既合同,而呢筆交易比起上一份合同系節合每年增長245 %。

NBA的票務業務

可能你會覺得驚訝,現場賣票實際上並不是NBA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是,這並不是說票務根本不起作用。根據ESPN的數據,在2018-2019賽季,每場主場比賽的球隊平均參加比賽的人數從不到15,000到20,000多。門票的平均價格接近100美元,因此門票銷售所賺的錢會迅速增加。除門票外,其他與籃球相關的收入(BRI)還包括優惠和其他銷售。

未來的計劃

隨著NBA知名度的提高,球隊的價值增長遠遠超出了比例。NBA球隊的買賣並不那麼頻繁,但是一旦出售,記錄就每次都打破。在過去十年中,一支球隊的平均銷售價格增長了兩倍。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一個離群值:2014年洛杉磯快船的出售,該交易以空前的20億美元成交。即使折價出售,剩餘價格也顯示NBA業主和準業主顯然希望在未來幾年內收入進一步增加。

近年NBA已經超越美職棒成為美國第二受歡迎既運動,大程度是因為一場棒球比賽既季後賽系需要打四個鍾而且比賽中途沒有任何停頓

而以美國本土既收視來講,NBA的平均收視系低於4.0,作為參考的權力遊戲繫有6.4,而WALKING DEAD的.2,所以NBA的美國國內繫有好大的增長空間,而海外既增長潛力更加的大了,雖然NBA並未有公佈所有國家的轉播收入,但是單單2019年NBA同騰迅簽訂約5年價值15億美金的合同。

NBA是如何賺錢的? NBA盈利模式大公開


隨住越來越大的國際吸引力,國際投資者亦都隨之而黎,2019年阿里巴巴得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 以13.5億美元收購籃網隊的51%股權成為大老闆。

關鍵挑戰

接住落黎NBA其實系要面對多方面的挑戰。即使聯盟系美國同世界各地既受歡迎程度系持續增長緊,同時各支球隊既價值都系水漲船高,但系咁唔代表每支NBA球隊都系賺緊錢既,以克利夫蘭騎士為例,自從詹姆斯走之後,球隊的運營基礎上一直都是虧損的狀態,上年的球隊價值就下跌約4%至12.8億美元。

雖然NBA繫有一套收入共享系統去維持住各支球隊既基本收入,但系始終長貧難顧,亦都唔知要等到幾時先會再有第二個詹姆斯可以拯救到一支小城市球隊。

多重收入挑戰

NBA財務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收入共享系統。像其他一些主要體育聯盟一樣,NBA在各球隊之間共享與籃球無關的收入,以便解決全國不同市場之間的不平等現象。所有團隊將其合格收入集中在一起,以將收入從收入較高的團隊重新分配給收入較低的團隊。每個團隊然後獲得的收入等於該年的薪資上限。

NBA收入的其他挑戰可能包括隨著近年來其他技術的日益普及,電視收視的趨勢仍將繼續。迄今為止,現場體育運動一直傾向於免受這些變化的影響,但這可能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