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縣:為“雙戰雙勝”提供堅實紀法保障

河南經濟報記者 鄭浩 通訊員 王利生 崔瑞卿

“2月28日,臨潁縣總投資80.6億元的14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達100%,納入“十百千”工程的工業企業復工率100%,年納稅額3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100%;南街村集團、豪豐食品等52家重點企業產能恢復正常。”......因疫情影響而按下“暫停鍵”的小城臨潁已全面恢復甦醒。

重大決策部署安排到哪裡,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裡。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兩手硬”“兩戰贏”的戰鬥中,臨潁縣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廣大紀監幹部一直都在!他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立足職責定位,突出精準監督,督促各相關部門落實監管責任、工作責任,為打贏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紀法保障。

“各督查組在督查中要發現好的做法,注重解決問題,重點提出意見建議,更好推動防疫工作開展......”在疫情防控中,臨潁縣紀委監委第一時間成立了監督專項小組,對全縣防疫工作實行常態化監督,全縣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聞令而動、履職盡責,以嚴明的紀律,構築起縣級督查問題集中收報和部門、鄉鎮(街道)、村居(社區)三級參與的全天候、全覆蓋工作體系,他們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在疫情防控大考中展現了紀檢監察鐵軍形象。

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各督查組堅持“日查日報”,“日研日判”,確保監督檢查“眼睛”擦的亮、問題找的準,同時,緊盯共性、重點問題,靶向提出意見建議,及時上報防控指揮部提供決策參考,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紀檢監察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累計出動人員627人(次),檢查單位369個(次)、企業89家(次),發現問題313個,督促整改各類問題189個,提出建議69條,下發通報3則,通報單位20個,查處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違紀問題5起8人。

“今天,我們是來聽問題的,目前員工到崗率怎麼樣?復工復產中有什麼困難?相關部門解決了沒有?......”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變化,臨潁縣紀委監委不斷校正監督檢查方向,緊盯新形勢、新任務,既當好“疫情防控監督檢查”的先鋒隊,更當好“復工復產、恢復經濟”的先鋒隊,絕不讓戰“疫”和恢復經濟,一頭翹起,一頭壓下。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定位,堅持“監督找問題”與“服務解難題”相結合,圍繞企業開工難、用工難、備料難、運輸難、資金難等現實問題,多方聯動,督促衛健、發改、城建、教育、應急管理、財政金融、市場監管等有關職能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加強企業復工各項服務保障,推動復工復產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難關,積極有效推進經濟社會秩序恢復。

“大娘,你的低保金每月領住沒?”“咱們的扶貧幹部多長時間來一次?”“改造的廁所還好用吧?......”

2020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突如其來的疫情又增加了難度。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進行再動員、再部署。臨潁縣紀委監委迅速動員,周密部署,結合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結合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決勝年行動的要求,採取“四個直通”模式,做到班子成員直通到村、機關部室直通到戶、鄉鎮紀委直通到人、派駐機構直通到事,“一對一”精準監督,“心連心”護航脫貧,讓貧困群眾與紀檢監察干部建立“直通車”,讓群眾感受到紀委監委就在身邊,以嚴明紀律要求督促黨員幹部擔當盡責,全力確保“戰疫”“戰貧”都要全勝。

“作為紀檢監察機關,既要扛起監督之責,築牢紀律防線;也要擔起服務之責,落實紓困之舉。”臨潁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翟建鵬表示,下一步,全縣各級紀委監委將繼續強化精準監督,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作用,在做好境外輸入疫情防控風險監督檢查基礎上,雙線作戰,全力以赴保障“兩手抓、兩手硬、兩戰贏”。

一串串數字,一張張捷報,傳遞著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在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保障下,臨潁縣上下正在爭分奪秒、開足馬力,搶回被疫情耽誤的大好春光,迎接經濟社會發展的春意盎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