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傳下之上

公元352年

春季,正月

辛卯。苻健即皇帝位,建立年號叫皇始,大赦。

劉顯進攻常山,魏國主冉閔讓大將軍蔣幹留下來輔佐太子冉智守衛鄴城,自己率領八千騎兵救援常山。劉顯的大司馬清河(河北清河縣人)王寧以棗強(河北棗強縣)投降冉閔。冉閔攻擊劉顯,打敗了他,追著逃跑的劉顯一直來到了襄國。劉顯的大將軍曹伏駒打開城門放冉閔進城,殺死劉顯、劉顯的公卿及其部下一百多人【殺顯及其公卿已下百餘人】,焚燒襄國宮殿居民房屋,把民眾遷徙到鄴城。

後趙國汝陰王石琨帶著妻和妾幾個人逃到東晉,政府把他交給有司(公檢法)論罪,判處在建康(南京)人口密集的地方執行斬刑。石琨是石虎最小的兒子。石虎十三個兒子,五個被冉閔殺死,八個自相殘殺,石琨到這裡也死了,石家就絕後了。


夏季,四月。

甲子。燕王慕容俊派遣慕容恪等人進攻魏國,魏國主冉閔就要與慕容恪交戰,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勸說:“鮮卑軍隊趁著勝利的鋒芒和銳氣,況且他們人多我們人少,應該暫時避免和他們作戰,等到他們士兵驕躁,士氣衰落,然後加強兵力再攻擊他們。”冉閔生氣的說:“我正要用這些人平定幽州,殺掉慕容俊。現在遇到慕容恪卻迴避,別人會說我是什麼。”司徒劉茂、特進郎闓彼此相互告訴:“我們國君這次出去,必定不能回來了,我們為什麼要坐以待斃自取其辱!”兩人都自殺了。

冉閔軍隊駐紮在安喜(河北定州市),慕容恪率領軍隊跟過來。冉閔急行軍去了常山(河北唐縣),慕容恪追過去,到達魏國昌城(河北南樂縣)的廉臺(河北無極縣西十三里)。冉閔與燕國軍隊交戰十次,燕軍每一次都輸掉。冉閔向來就有勇敢的名聲,所帶領的士兵又是精銳,燕國軍人都害怕他們。慕容恪巡視陣地,對將士們說:“冉閔有勇無謀,匹夫之勇罷了!他的士兵飢餓疲勞,盔甲武器雖然精銳,實際上難以使用,打敗他們也不算什麼(舊文不足破也)!”冉閔因為自己帶領的軍士大多是步兵,而燕國軍士都是騎兵,就要引導軍隊快速地進入樹林。慕容恪的參軍高開對慕容恪說:“我們騎兵在平地交戰比較有利,如果冉閔軍隊順利進入樹林,就沒辦法制服他了。應當馬上派遣輕裝騎兵攔截他們,兩軍交戰之後佯裝敗退,把冉閔引誘到平原地帶,這樣就可以攻擊他們。”慕容恪採用了這個方案。魏國軍隊果然又回到了平地。慕容恪把全軍分成三部份,對參戰的將軍們說:“冉閔性情看不起人脾氣急躁,又因為他自己帶的士兵少,必然要致我於死地。我在中軍陣前集中重兵等候冉閔,一旦我和冉閔交戰,你們從兩邊攻打冉閔側翼,沒有不勝的可能啊。”於是挑選鮮卑士兵中善於射箭的五千人,用鐵鎖連著戰馬,在陣前擺成方陣。冉閔所乘的駿馬名字叫做朱龍,日行千里的寶馬。冉閔左手握著兩刃矛,右手抓著鉤戟,用它們擊打燕國士兵,一人個就斬了三百多個首級。冉閔從遠處看到了燕國的大旗,知道這是中軍主帥所在,直接向中軍發起衝鋒。燕國埋伏的軍隊從兩邊殺出來夾擊冉閔,冉閔損失慘重大敗。圍困冉閔的軍隊一重又一重,冉閔擊潰重圍向東走了二十餘里(約7公里),坐下駿馬朱龍忽然倒下了,被燕國士兵活捉。燕國人殺死了魏國僕射劉群,拘押了董閏、張溫和冉閔,都送去薊(北京市西南)。冉閔的兒子冉操逃跑去了魯口(河北饒陽縣)。

己卯。冉閔到了薊,慕容俊大赦。把冉閔豎起來責問他說:“你奴隸僕人一樣的才能,怎麼也敢胡亂稱帝?”冉閔說:“當今天下處於極大的混亂,你們異族像禽獸一樣的種類還稱帝,何況我是中原土地上的英雄,怎麼才能不稱帝呢?(何得不稱帝邪)。”慕容俊非常生氣,用鞭子抽了冉閔三百下,把他送去了龍城(遼寧省朝陽市)。

甲申,慕容俊派遣慕容評和中尉(御史中尉)侯龕率領精銳騎兵一萬人攻打鄴城。

癸巳,到達鄴城,魏國大將軍蔣幹和太子冉智關閉城門抵抗防守,鄴城以外都向燕軍投降。劉寧和弟弟劉崇率領胡人騎兵三千人逃跑去了晉陽(山西太原市)。鄴城裡大飢慌,人吃人,原來後趙時宮裡的人差不多被吃完了。蔣幹派遣侍中繆(音妙)嵩、詹事(太子詹事掌東宮內外事務)劉猗(音衣)手捧著奏表向東晉請求投降,同時向駐紮在壽春(安徽壽縣)的東晉安西將軍謝尚請求支援。

庚寅,燕王慕容俊派遣廣威將軍慕容軍、殿中將軍慕容輿根、右司馬皇甫真等人率領步兵和騎兵共二萬人幫助慕容評攻打鄴城。

辛卯,燕國人在遏陘山(遼寧朝陽市杖子鎮大西山村的馬山)殺死了冉閔。恰逢當時天旱,遏陘山左右七里(約2.5公里)的區域草木全部枯萎,暴發了蝗蟲災害,從五月開始,直到十二月都沒有下雨。燕國主慕容俊以為是冉閔的鬼魂作怪,派出使者到遏陘山祭祀冉閔,諡號叫武悼天王,當天遏陘山地區下起大雪。

當初,冉閔在李城起兵,擁戴石遵稱帝又殺死石遵,擁立石鑑稱帝又殺死石鑑。後來建立國家確立年號,又以為胡人和漢人勢不兩立,導致胡人與漢人互相屠殺,加上戰爭與天禍月月增加,中原地區十戶僅存兩戶。冉閔不知道積蓄民眾的力量,強逞一時的強盛,成就一個人的私慾,終究還是灰飛煙滅。歷史學家說這是冉閔引起的禍亂,也不過份。

謝尚派帳下督護(將軍部屬)戴施已經佔據了枋頭(河北浚縣),聽說蔣幹請求救援,於是自己從倉垣(河南開封市東北)遷移駐紮在棘津(河南滑縣古黃河邊渡口),攔住蔣幹派出去的使者劉猗和繆嵩,向他們索要傳國玉璽。劉猗讓繆嵩回到鄴城向蔣幹報告,蔣幹懷疑謝尚解救不了鄴城的危機,猶豫不決沒有答覆謝尚。

六月

戴施率領東晉勇士一百多人進入鄴城,幫助防守鄴城中間的銅雀臺、城南的金虎臺,城北的冰進臺。戴施欺騙蔣幹說:“如今燕國人就在城外,道路不通,玉璽也送不出去啊。你可以把玉璽暫且託付到我這裡保管,我讓人騎快馬報告天子。天子聽說玉璽在我這裡,相信你們是極其真誠的,必定會派出很多軍隊又送糧食過來救援。”蔣幹認為也是這樣,拿出玉璽交給了戴施。戴施對外宣稱說是讓督護何融去迎接糧食,暗地裡命令何融懷裡藏著玉璽送到了枋頭(浚縣)。

甲子,蔣幹率領精銳士兵五千人和晉兵一同出城與燕兵交戰,慕容評大破蔣幹,砍下魏晉聯軍的首級四千顆,蔣幹動作快逃入鄴城。

丙辰,燕王慕容俊到達中山。王午聽說魏國失敗了,於是自己號稱安國王。


八月

戊辰,燕王慕容俊派遣慕容恪、封奕、陽騖進攻中山,王午關閉城門親自防守,把冉閔的兒子冉操送往燕國軍營,燕國人掠奪了中山城外的穀物就退兵了。

庚午,魏國長水校尉馬願、龍襄將軍田香等人打開鄴城門接納燕國士兵進城,戴施、蔣幹從城牆上拋下繩索攀爬下來,逃到了倉垣(河南開封市東北)。慕容評押送魏國董皇后、仇皇妃、太子冉智、太尉申鍾、司徒條枚等人和乘輿御服(皇宮用品)去薊。尚書令王簡、左僕射張乾、右僕射郎肅都自殺了。燕王慕容俊製造假話說董皇后得到了傳國玉璽獻給了燕國,慕容俊賜號奉璽君,賜冉智爵位海賓(冥)侯。謝尚從枋頭迎接傳國玉璽到了建康,百官一起都來祝賀。璽光照洞徹,上面隱約有蟠螭文,刻著'昊天之命,皇帝壽昌'。這是秦朝傳下的舊玉璽。或有傳說傳國玉璽上的文字叫做'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公元三五四年


春季 正月

原來從魏國投降過來的將領周成造反,從宛(河南南陽市)突襲洛陽。

九月,有人告發燕國黃門侍郎宋斌等人策劃推舉冉智為國主要造反,都被殺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