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高白鶴眠”,透過我國唐代詩詞,談“琴鶴”在詩詞中的意象

“松高白鶴眠”,透過我國唐代詩詞,談“琴鶴”在詩詞中的意象

說到唐詩大家無一不說《唐詩三百首》,因為每個人在讀初中高中的時候都有過被唐詩支配的恐懼。其中有唐朝李白的《將近酒》及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說是這些都是咱們所熟悉的詩,因為在初中的時候大多數都背誦過。

談到這些唐朝的詩句在我們開始欣賞閱讀時都不免有些尷尬,尷尬有些詩的字不會讀有些字詞不懂什麼意思所以只能通過註釋才能大概清楚整句詩的意思。本篇便為大家講解唐詩中的“琴鶴”及其所表達的意象。

一、唐朝詩詞意象的表達

1、意象的美感

唐朝詩人崔顥在他所作的《黃鶴樓》中寫有這麼一句話“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描寫了作者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時有感而寫的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在我們看到首聯時就不僅聯想到一幅仙人乘著黃鶴向遠邊飛去,只留下那空蕩蕩的黃鶴樓。在這意象中不僅

顯露出了一種寂靜,還突出了那美感的意境。

意象的美感不是人為教導講解可以表明的,因為在每個人閱讀那些文人雅士的作品時都會有不同的聯想與自己的感觸。意象只是作者描繪景物時顯露的一個環境及背景故事,大多都是體現在自然意象中,而讀者則是一個旁觀者品味著詩詞中的那份意境意象。

在我們讀歷代文人雅士的詩詞作品時就好比在看作者經歷每一件事物,而這不就是詩詞作品的意象帶給我們的美感與感慨嗎。

“松高白鶴眠”,透過我國唐代詩詞,談“琴鶴”在詩詞中的意象

2、詠物借喻的情感表達

在詩詞中我們嚐嚐品味到詩人那諷刺社會陰暗的憤慨與痛惜國家腐朽時的無奈。而每當詩人們在創作出一首借喻抒懷的詩詞時都是作者對各種事物的表達與情感表露。

如李白著名的詩《靜夜思》及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我們都能看到詩人所表露的那種情感與遐想。不僅如此在詠物方面,古時的文人墨客都喜詠梅、柳、竹、花等等對象來顯示自己的心境超脫及自身的品德修養

另一方面又是來讚頌這些對象所代表的品質,如賀知章的《詠柳》王維的《相思》黃巢的《不第後賦菊》等等都是作者通過詠物的方式來表達其品質及反襯出另一種別樣的內涵與深意。

詩人詠物時的情感表露是創作詩詞的根本,若沒有這感慨與事物發生所觸動詩人的那份情感,這一篇篇流傳千古而不絕的詩詞絕對不會出現在世人眼前,更不會被世人所稱頌。所以筆者認為在

創作詩詞時自己的情感與感慨最為重要,其次才是對事物的領悟與自己的學識。因此詠物借喻等所表達的情感,都是詩人當時的心靈觸動。

二、詩詞中琴與鶴分別是代表著什麼

1、出現在詩詞裡面的“琴”

“松高白鶴眠”,透過我國唐代詩詞,談“琴鶴”在詩詞中的意象

詩詞中的琴講的是一種古代樂器,同時在古代文人墨客眼中琴又是修身養性必須要學習的一種技能即是琴、棋、書、畫四藝。在唐代詩人張彥遠《法書要錄》中便說道“辯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孫。辯才博學工文,琴棋書畫,皆得其妙。”

琴作為四藝之首,被古人視為“君子之器”,而古人在表現自己的文化修養及自身品德時便會展示自己的彈琴技藝,因為在四藝裡“琴”是最難學又是最難領悟的一種,這也是為什麼在很多影視劇中深山老林裡的高人隱士都被人看到時都是在彈琴,這向人展示的就是一幅高深莫測的一面。

不僅如此在古人的思想觀念裡“琴”代表著一種修養象徵著“正德”又有著九德之說,在班固創作的《白虎通義》中描述到“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

琴在古人心中代表著一些文人及有修養的人,

在唐朝詩人王維《竹裡館》中寫到“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因為琴在古代並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接觸的東西,也只有那些騷人墨客才有資格學習。而詩詞中的琴體現的是一種意境及反襯出詩詞中的人物情感,同時也通過琴來襯托著詩詞中顯露的自然意象。

2、“鶴”在詩詞中代表著什麼

說到“鶴”我們現代人都會想到仙人駕鶴西遊,認為鶴是一種高貴有仙氣的動物。而古人在看待鶴時與我們現代人有明顯的不同,古人認為鶴屬於“仙禽”視為長壽之物,而在文人墨客眼中鶴又被視作隱逸、清高、離別、脫俗、神仙的象徵。

“松高白鶴眠”,透過我國唐代詩詞,談“琴鶴”在詩詞中的意象

歷史上描寫鶴的文學作品及事件數不勝數,如《詩經》寫到"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形容鶴的鳴叫,又如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所作的《池鶴二首》以池鶴自喻,借物抒懷。又如杜牧的《別鶴》等等,可見在歷史上關於鶴的作品多不勝數,而鶴又成了歷代文人雅士寫進詩詞裡借喻最多的對象。

鶴代表著純潔與脫俗,在詩詞中我們都能看到那些詩人以鶴來襯托出心靈的情感與超然物外的境界。如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尋雍尊師隱居》中就寫到“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在看劉禹錫在《秋詞二首》中寫到的“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形容著萬里晴空,一隻仙鶴直衝雲霄推開雲層而去時的心中感慨。

可見在文人墨客眼中鶴不僅僅是一種襯托自己情感的借喻對象,在詩詞中鶴所代表的是詩人們所描繪的那一幅幅仙氣縹緲脫俗清高的美麗畫卷。

三、琴鶴意象代表著什麼

1、琴鶴在唐朝的體現

唐朝出現琴鶴的相關記載是在唐朝鄭谷的《贈富平李宰》中其寫到“夫君清且貧,琴鶴最相親”。大概意思是讚頌為官清廉,這是唐朝詩人的對琴鶴意象的理解。認為琴鶴代表著自身的高潔與廉明。

在古人的理解中琴與鶴往往都是想相伴不離的,這是一種心靈意境的體現。而在詩詞文化興盛的唐朝,琴與鶴從兩種不同的意象表達逐漸被那些文人墨客組到了一起。如唐朝詩人顧況在《謝王郎中見贈琴鶴》中寫到“此琴等焦尾,此鶴方胎生”使琴與鶴聯繫到了一起。

除此之外唐朝的文人墨客把琴鶴作為一種意象用到了不同的詩詞作品中。其不僅以琴鶴襯托出詩詞人物的心靈境界,還通過琴鶴來反襯出詩詞中人物的品德。如唐朝詩人齊己在《送白處士遊峨嵋》中所寫的“琴鶴幾程隨客棹,風霜何處宿龍湫”。

“松高白鶴眠”,透過我國唐代詩詞,談“琴鶴”在詩詞中的意象

2、琴鶴在詩詞中顯露的意象情感

琴鶴象徵著清高與廉潔,常被唐朝詩人用以稱頌某位官員的清正廉潔,而琴鶴正是詩人所表達的一種讚美、顯示品質的意象。在古人心目中琴不僅是四藝之一,還是“君子之器”,而琴本就代表著一種修養形容著文人,因此琴的品行又是

高潔、隱逸,所以在詩詞中琴被廣泛襯托人物的心靈境界。

而鶴在詩人心目中又代表著純潔與脫俗,文學上光讚頌鶴的詩詞就不下千百首,鶴不僅被歷代權貴所喜愛,還被文人雅士鍾愛並在鶴的身上寄託了一種別樣的情懷。

在葛洪的《光朴子·釋滯》中這樣形容“君子為鶴,小人成沙。",可見古人對鶴的極高評價。而當琴與鶴所相連時這便又體現出了另一種不同的意象與品質,在鄭谷的《贈富平李宰》中說到琴鶴意象所代表的清廉,可以想象當古人把琴與鶴相聯繫在一起時又是什麼景象,是那種獨自在亭臺樓閣中彈琴而鶴相伴一旁的“清淨”,還是一琴一鶴相伴左右的那種“簡單”。

琴鶴在詩詞中的意象不過是形容著清廉簡單,如果硬要給其解釋一種情感也不外呼是詩人對那些品質清廉,堅守自己原則的人的一種讚頌。可想在唐朝人們對琴鶴的認知及賦予其的定意都是在形容人的品質。從詩詞中的意象表達中我們能遐想到那種清廉簡明的官吏,不貪富貴的品性,也正是愛民如子的他們才能被那些自視甚高的文雅之士用

“琴鶴”所稱頌。

“松高白鶴眠”,透過我國唐代詩詞,談“琴鶴”在詩詞中的意象

通過閱讀不同的詩詞,能感受到其中詩人所寄託的情感也能體會出作者創作詩詞時的感慨與對事物透徹領悟,正是如此詩人們才能通過借用不同的對象來形容著不同的事物。所以在品讀詩詞時我們可不能光看表面的字意,還需要欣賞其背後所表達的意象及情感。

結論:

通過分析琴鶴的意象我們得以體會出古時的人們用什麼方式來形容那些高潔、清廉的人,也看到了那些文人雅士的愛好與追求及其背後的文化,就好比古人把琴視作“君子之器”把鶴視為“長壽之物”,種種的雅稱真是讓如今的我們慚愧不已。

若是不服,那讓現在的人來讚頌一物或說出它的品質,可能多數人都沒有古人那種高雅的稱頌,也正是這種差別讓很多人好奇古時人們的生活與文化,其背後蘊涵的歷史不僅吸引著我們還吸引著國外的人來研究解析。甚至有的人無恥的把這些獨屬於我們中國的文化盜取到自己的國家,我們應當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