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學生《清平樂》:一大波“全文背誦”向你走來,你背過幾首?

“全文背誦”《清平樂》

最近

《清平樂》這部電視劇正在熱播,以宋朝為背景,宋仁宗為主角表現那段經濟發達、文化鼎盛的大宋王朝。

向來對歷史感興趣的我也被它吸引,雖說電視劇多是改編,算不得歷史,但精美的道具和細緻周密的背景還原,還是讓人彷彿置身宋朝。

《清平樂》的主角是宋仁宗,相對於其他有名的皇帝,這位的名號可能不是多麼響亮,但要說他在位時期出現的文學家,你一定不會陌生。

晏殊、韓琦、歐陽修、范仲淹、司馬光、蘇軾……隨便提起一個都有無數耳熟能詳的詩詞跟在身後。

看哭學生《清平樂》:一大波“全文背誦”向你走來,你背過幾首?

《清平樂》劇照

這些曾經出現在我的語文課本上,伴隨著“全文背誦並默寫”的頭痛深刻於我記憶深處的大文豪們,就這樣具象而真實的在這部劇中一一出現。

聽著他們將那些熟悉到已經深刻於骨髓的詩文慢慢吟誦出來,那感覺真是又感動,又害怕。

宰相文豪晏殊

這部劇,你可能不認識主角宋仁宗,但你一定認識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的晏殊。

當劇裡淋著雨的晏殊慢慢念出“小閣重簾有燕過”的時候,有一瞬間,我真的以為眼前這個嘴角掛著淺笑的男人就是書中的晏殊了,那個年少成名、胸懷天下又閒雅多情的晏殊。

看哭學生《清平樂》:一大波“全文背誦”向你走來,你背過幾首?

《清平樂》晏殊

劇中的晏殊是重要角色,而歷史中晏殊的一生也是極其璀璨,五歲作詩、十四歲提名金榜、宦海沉浮一生最後官至宰相……

劇中所演是中年晏殊,這時的晏殊已經貴為宋仁宗的的老師,為宋仁宗傳道受業。給年少的皇帝保駕護航,而後來皇帝成年後,皇帝和太后的關係逐漸惡化,晏殊也因為一點過錯被罷黜出京。

不過後來皇帝正式當政之後,他便一路青雲,直至最後官拜宰相,位高權重。

這樣一位一生壯麗的人生贏家,寫的詞卻閒雅至極,身處廟堂,卻有著耕讀南山的心鏡。

看哭學生《清平樂》:一大波“全文背誦”向你走來,你背過幾首?

晏殊

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情調閒雅、懷抱曠達,寫富貴而不鄙俗、寫豔情而不纖佻,在柔情銳感之中,透露出圓融曠達,自成一派、極具特色。

心懷天下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這些句子你熟悉嗎?是不是經常出現在我們學生時代的作文裡?

宋代著名的政治家與文學家的范仲淹,就是上面這些作文常駐佳句的作者。

《清平樂》中范仲淹的出場可以說是非常的“清新脫俗”:頭戴斗笠、身穿粗布,拉著驢車來到應天府教書,甚至被學生以為是假冒的,還得晏殊來替他作證這段情節可以說是將范仲淹隨性豁達的性格表現得十分鮮明徹底了。

看哭學生《清平樂》:一大波“全文背誦”向你走來,你背過幾首?

《清平樂》中的范仲淹

而劇中非常多的細節都能體現出他的這種性格,被貶桐廬郡時,他毫無悲色,甚至看著眼前的美景赤腳跑入河裡,撩水吟詩:“使君無一事,心共白雲空。”

對別人來說無異於五雷轟頂的貶謫,於他而言確是求之不得的解脫與瀟灑,不得不讓人敬佩於他的豁達,也或許只有這樣豁達之人才能寫出那樣的詩句。

歷史上的范仲淹為人耿直剛正,因為隨行與直言三次被貶,他曾打趣自己說:“仲淹前後三光矣。”儘管如此,他卻始終不肯改變自己,與他人同流合汙。

雖然屢次被貶,但他在政治上卻也是頗有建樹,他主導的“慶曆新政”為後來王安石變法

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就如同他的詩中所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論身在何處,心中不變的都是對國家民眾的關懷。

看哭學生《清平樂》:一大波“全文背誦”向你走來,你背過幾首?

范仲淹

憂國憂民。愛國愛民,這不是簡單的標語,是他究極一生的情懷。而他也因為這種情懷,成為了後世很多文人墨客的榜樣

歐陽修這樣評價他:“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

以天下為己任,說的人多了,做到的,卻只有寥寥幾個。

千古伯樂歐陽修

歐陽修以范仲淹為榜樣,雖然沒有范仲淹在政治上的作為,但是卻在文壇中大顯身手。

《清平樂》中歐陽修的出場十分具有戲劇性,明明是天縱奇才,又得考官晏殊欣賞,狀元之位本該手到擒來才是,可是沒想到卻因為太后的偏見未能奪魁,只得了十四名。

這種反差可以說是非常巨大了,若是碰上個心理條件差一些的,足以被這巨大的落差打擊到懷疑自己,但歐陽修並沒有,消沉一段時間之後仍舊醉心詩文,在自己擅長又喜歡的領域繼續大顯身手。

看哭學生《清平樂》:一大波“全文背誦”向你走來,你背過幾首?

《清平樂》中歐陽修

歷史中的歐陽修除了和劇中一樣因為鋒芒太盛科舉不順之外,還有一點為人們津津樂道,那就是他的“識才之能”,蘇軾、蘇轍、蘇洵、曾鞏、王安石……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壇大家都是在布衣之時就被歐陽修看中,最後一步步提攜至揚名天下。

後世稱他為“千古伯樂”真的是一點都不為過。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位豁達瀟灑的醉翁,誰不喜歡呢?

看哭學生《清平樂》:一大波“全文背誦”向你走來,你背過幾首?

“醉翁之意不在酒”

竹杖芒鞋蘇東坡

《清平樂》中的蘇東坡還沒有出場,但是作為東坡先生的忠實粉絲,還是忍不住在這裡提上一嘴。

年少成名的蘇軾實在擔得起“天才”兩字

詩詞不用說,婉約豪放信手拈來,以詩為詞自成一家,多少千古名句都是隨手寫就;散文也是絕佳,可與歐陽修併為“歐蘇”;就連書法繪畫都是當時翹楚,他是“宋四家”之一的書法家,是“仕人畫”的開創者……

每多瞭解他一分,就不由多感嘆一句,上天是何其的寵愛於他,讓他將世間所有才華集於一身,將所有的美好品質全部傾注於他。

看哭學生《清平樂》:一大波“全文背誦”向你走來,你背過幾首?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還記得初讀這句詞時的驚豔,我彷彿看到了那個竹杖芒鞋的人,任憑風雨,他始終似仙人般縹緲淡然,我想他一定不食煙火。

後來,看到東坡肘子、羊蠍子、看到“日啖荔枝三百顆”,我才發現,他一直身處紅塵,甚至,他就是人間煙火氣,縹緲卻滿溢香氣。

寫在最後

如果世間真有“靈氣”一說,那宋仁宗時期應該是“靈氣”最為繁盛的一段時間吧。

國泰民安、清平盛世,還有一大堆極具靈氣的文人扎堆般的出現,寫下無數滿溢靈氣的好作品,流傳千年,直至今天,讀來依舊驚豔。

真想回到那個時期去看看,看看那個清平繁盛的盛世啊。

看哭學生《清平樂》:一大波“全文背誦”向你走來,你背過幾首?

《清平樂》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