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驚豔了多少女子:它的C位出道,竟緣於女人追求解放

愛旗袍的優雅沉靜,婉約得如浸透著時光。

塵世的繁華,交織著時代的滄桑,歲月蹣跚,但潮流永續。

如果我們不是偶遇,那想必是註定的相逢。

旗袍的故事裡,流傳著多少驚豔的女子。

旗袍驚豔了多少女子:它的C位出道,竟緣於女人追求解放

她們遇見旗袍,或妖嬈,或端莊,或雍容

1. 帶你走進“旗袍”的前生後世

因為喜歡旗袍,所以喜歡追尋它的故事。

旗袍的前生,有人說是滿族的旗服。在長達300多年清朝歷史中,女裝均以旗服為主。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

旗袍驚豔了多少女子:它的C位出道,竟緣於女人追求解放

傳統旗袍崇尚保守

上世紀30年代初,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婦女才開始領悟到“曲線美”。對旗袍不斷改進,推陳出新,旗袍腰身逐漸收縮,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出現了無領無袖的旗袍,力求把優美的身材曲線表現出來。

旗袍驚豔了多少女子:它的C位出道,竟緣於女人追求解放

宋氏三姐妹風華絕代

這就是旗袍的後世——“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旗袍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2. “旗袍”C位出道,居然緣於女性追求解放

不追尋不知道,旗袍,這流行近一個世紀的女裝,原來竟是新潮女子爭女權、爭平等的副產品。

漢族女性自漢代後,服飾逐漸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稱“兩截衣”,穿袍服幾乎成為男性的專利,因此女性穿“兩截衣”也成了封建禮教對女性壓迫的象徵。

張愛玲女士就曾在《更衣記》裡寫道:"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致採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於清朝提倡復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們初受西方文化的薰陶,醉心於男女平權之說……"。

一想到早在100年前,我們女性能夠如此堅定,為了信念敢於和封建禮教作鬥爭,9102的我們是不是更要努力活出新時代的“模樣”!

旗袍驚豔了多少女子:它的C位出道,竟緣於女人追求解放

2019年5月瀋陽旗袍文化節:立足旗袍,傳承文化

3. 旗袍,更能體現中華女性的賢淑典雅。

旗袍分京派與海派,海派風格標新立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旗袍承載著時代的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濃郁的詩情畫意,唯美體現出中華女性的賢淑、典雅、溫柔和清麗,將美的風韻發揚光大。

旗袍驚豔了多少女子:它的C位出道,竟緣於女人追求解放

忘不了林青霞淡雅純情的美

在文革中旗袍曾被視為“封建糟粕”,在大陸漸被冷落。直到80年代後,隨著傳統文化被重視,消失30餘年的旗袍又重新穿在愛美女士的身上。此時人們主要推廣海派旗袍。

早在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到2011年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法國著名服裝設大師皮爾·卡丹曾說:“在我的晚裝設計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的靈感來自中國的旗袍。”

旗袍驚豔了多少女子:它的C位出道,竟緣於女人追求解放

鞏俐儘管穿的是素淨的旗袍,還是擋不住“鞏皇”的氣勢。

4. 鍾愛旗袍,原來你也在這裡。

據說一代佳人宋美齡衣櫥裡的旗袍數量,可能超過吉尼斯世界紀錄。她的御用裁縫師張瑞香師傅幾乎每天都在不停趕工,為其製作旗袍。

旗袍也是張愛玲畢生的最愛,她的每件旗袍都是親自設計,並要求師傅"按圖施工"。

冬天穿的旗袍有絨夾裡,領頭不能太高太硬,因為她說:“旗袍領頭高而硬,把頭頸撐得筆直,坐著寫作很不舒服。”春秋季喜歡穿低領、束腰帶的“旗袍裙”。她畫的夏季旗袍無領、短袖、衣長至膝蓋的“風涼旗袍”款式,應該就是“連衣裙”了,而且一直流行到今天。

旗袍驚豔了多少女子:它的C位出道,竟緣於女人追求解放

被寫作耽誤的服裝設計師

張愛玲簡直就是被寫作耽誤的服裝設計師,她曾經說:就是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的。

5. 我的第一件旗袍

17年前我正讀大三,我的第一件旗袍是媽媽在老家集市上買的。它是彈力棉材質,丁香色帶著小白點點,低豎領,四分袖,胸前有盤扣,衣長到膝下,淡雅且保持著傳統韻味。

我十分歡喜,穿在身上像是為我量身定做,自然服帖,還不誇張突顯腰身。爸媽見了也是滿眼笑意,覺得自己姑娘穿啥都好看。

旗袍驚豔了多少女子:它的C位出道,竟緣於女人追求解放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媽是儉樸的農村婦女,我家姐妹三個,一般我都穿姐姐的舊衣服。但媽也不會委屈我們,只要價錢不貴,孩子穿上好看,都會買給我們。但她從沒穿過旗袍。

現如今,我們都已經長大,我也有了好幾件旗袍:純棉的古樸印花旗袍,真絲的改良旗袍,雪紡的典雅文藝旗袍。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媽媽給我買的那一件。

Ending

旗袍,從不以豔俗為美。

汲取秋色中一絲清婉的色調,把心中的暖,浸在這淡淡的月色裡。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讓記憶在流年裡生動不已。

親愛的,如果你也喜歡旗袍,

就讓我們一起遇見更美的自己。

作者簡介:遇見阿孟,一個喜歡寫詩的英文教書匠。願意用文字還原生活的美好,人性的本真。用溫暖的心,感恩此生所有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