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在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其中一個故事“茉莉的最後一天”中

高中生茉莉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高中,是家裡的驕傲。

可就是這樣一位在家長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卻選擇以跳樓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讓她決定離開這個世界?

母親對茉莉人生過度的干預 ,以自己的人生模板為孩子鋪好未來的道路

在茉莉小的時候,媽媽有問茉莉:“長大了想做什麼?” 茉莉回答:“做一名收銀員” 媽媽聽後就很生氣的說孩子沒出息,要求孩子做一名會計師。

在媽媽的眼裡 收銀員是一種低級的職業,不被人看得起;而會計師則是社會精英,顯得高大上。 父母想讓孩子能有一個體面的工作這種想法是沒錯,但是360行,行行出狀元。而且孩子還小,哪裡會懂得區分職業的高低,他們只是根據自己喜歡的程度進行選擇。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從茉莉出生後,她的人生就是被母親規劃好的。

報考醫學專業,出國讀博。當茉莉向母親提出自己以後想報考中文系時,母親甚至對茉莉說讀中文系會給自己丟臉。

可是當孩子提出這個想法時,母親關注的點卻是這樣做會讓自己沒面子;而不是去想孩子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想法?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把自己的遺憾希望通過孩子來完成

茉莉的母親是一名高材生,有著美好的前程,但是為了孩子選擇在家做一名全職主婦。心裡肯定有很多的遺憾,所以她希望孩子能夠走完她沒走完的那條路,讓她的心中沒有遺憾。

又因為是為了孩子所以才使得自己必須放棄自己的事業,從一個事業有成的女強人變成一個每天都在家洗衣做飯的家庭主婦,難免會有怨恨,而茉莉則會成為發洩的對象。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把孩子當成一種投資

“其實生小孩就像是投資一樣,如果小孩書讀的好,才是我們父母投資的成功” 這句話是茉莉媽媽在和朋友交談時說的,當時茉莉就在旁邊。 當你發現你的母親只是把養育你當成一種投資,你的內心會有多奔潰?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茉莉每天都生活在媽媽的壓力下,小說則成為了她的精神支柱,夢想成為一名作家的茉莉在僅有的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中,將自己的生活寫進小說中。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自己好受些,結果卻總是讓她回想起那些痛苦的回憶。在與心理醫生交談時,醫生提議茉莉可以講自己寫的小說分享給母親看,茉莉只是選擇用沉默來回答。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看似平靜的生活往往藏著父母難以察覺的問題,父母習慣於發號施令,聽不見或者不願意聽孩子的想法。長期下來,孩子也放棄和父母溝通,把自己的心事都藏起來。但看不見的問題不代表不存在,它只是缺少一個爆發點。 當這個爆發點出現時,那一切可能都晚了。

怎樣避免

  • 尊重孩子,不過多的干預孩子的選擇

正如紀伯倫所說,你可以給予孩子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把選擇權還給孩子,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孩子是我們的,但是孩子的人生則是他們自己的。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建議,因為孩子還小 各方面的知識瞭解不足,思維相對而言不成熟,看待事情的角度有時會太過片面。但是我們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畢竟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是孩子去面對的。我們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做選擇的能力,例如選擇穿什麼衣服、吃什麼菜從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開始。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 多溝通才能更好的拉近與孩子的關係

和孩子多溝通,一來可以瞭解到孩子的生活和他的交際圈。二來可以讓孩子養成與父母溝通的習慣,將父母當成朋友,有什麼事情就會和父母說,有什麼情緒也可以向父母傾訴。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 瞭解孩子的喜好

瞭解孩子的喜好,父母就可以因材施教。當發現孩子對寫作感興趣,就可以把孩子往文學的方向發展;發現孩子對音樂感興趣,就可以讓孩子多學一些樂器。這樣又讓孩子學到了東西,又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開心。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 不要把對孩子的愛當成一種“投資”

把孩子的成績當成父母的投資,這是最愚蠢的行為。這樣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是最大的,會讓孩子感覺自己被人利用,對父母產生不信任。不要讓孩子成為完成你夢想的“工具人,”有的父母,因為種種的原因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最後把寄託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讓孩子活出自己想活出的樣子,這是對孩子的不公平。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別讓對孩子的愛,變成囚禁他的牢籠


其實,絕大部分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如果父母選擇了錯誤的方式,對孩子的“愛”用力過猛,就只會讓你和孩子越走越遠。不要以愛為名,把自己和孩子困在“成績至上”的牢籠裡。我們要做的是不斷調整和改變愛的方式,所謂父母子女一場,最好的狀態是相互成就

有時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 想想看你 在他心中是什麼樣子


豆瓣評分8.7,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愛孩子 但不要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