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學步橋,因成語:邯鄲學步而得名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學步橋的位置在古代的邯鄲屬於中心大道,是邯鄲歷史的重要記載。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學步的歷史典故:相傳在2000年前,燕國壽陵有位少年,缺乏自信,感覺事事不如人,他竟然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感覺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後來聽說邯鄲人走路很美,所以就慕名來到邯鄲,於是開始仔細觀察趙國都城邯鄲內的人來來往往,觀察他們步伐、步法、擺手的姿勢,甚至身軀的擺動,於是開始模仿,他模仿的不能說不用心,可就是學不象很是苦惱。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小夥子迷茫了,反思自己為什麼學不會他們動人的姿態?或許是自己年紀大了?身體已經習慣了自己的走路方式?他下決心忘記自己的走路,從新開始。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的忘記了自己原來走路的樣子,不過他卻沒有學會邯鄲人的走路。莊子說,他最終是爬著回燕國的。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趙國人幽默的把他觀察學習走路地方這座橋叫做學步橋,一傳就是2000年。橋的南北兩頭都有個小廣場,晚上會聚集很多廣場舞大媽。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橋頭南廣場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橋頭北廣場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刻有成語的石頭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刻有歷史記載的石雕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每一個墩子上都有一個成語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學步橋碑記,已經模糊不清了,記載著學步橋的歷史。沁河原名牛首水,西出紫山,東貫邯城注入滏陽河。昔日河水蕩蕩,夾岸楊柳依依。北魏酈道元注水經雲:“洪遄雙逝,澄映兩川。”乃古城一大景觀也。惜乎迄於近代,源泉遞減,汙水漫流。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百廢俱興,政府遂治沁河,先建上游攔河壩,次治河床提防,繼修橋樑古蹟,開闢兩岸帶狀公園,實為人民休憩遊玩之佳所。復又撥款三十萬元,於公元1987年一月至九月修繕此橋,以保留原主體與風貌。當此落成之際,特立此碑為記。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的歷史印記:學步橋

邯鄲:一個三千年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這裡是我的家鄉,後續我會介紹更多的邯鄲地貌和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