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大21週年特輯(三)丨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歐洲貴族肥飛入百姓家

金正大21週年特輯(三)丨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歐洲貴族肥飛入百姓家

金正大集團21週年特輯(三)

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歐洲貴族肥飛入尋常百姓家

2002年,萬連步考察歐洲市場,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緩控釋肥的產品時,不禁大吃一驚:這種化肥的價格竟是普通化肥的10倍!利用率高達60%以上!這意味著什麼呢?就是說,如果國內能用上這種化肥,那麼全國每年可以節約一半的化肥投入量,不僅能節約資金更能有效地保護環境。萬連步心想著一定要讓中國老百姓也用上這種好東西。

然而一開始,萬連步就遭遇了難題。緩控釋肥由於技術先進、造價高昂,在歐洲多用於高爾夫球場或私家花園等場所,因此被稱為“貴族肥料”。而由於是國內第一家搞緩控釋肥生產的,國內根本沒有可供借鑑的生產裝置和數據,國外技術又對中國全面封鎖。思前想後,萬連步決定迎難而上,帶著金正大人自主研發、建設中國第一條緩控釋肥生產線。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6年,金正大自主研發的第一條年產30萬噸緩控釋肥生產線建成投產。這不只是金正大的突破,更是中國化肥產業的突破。中國企業首次打破國外壟斷,依靠自主創新達到了化肥行業世界領先水平,且生產成本只有國外的一半。2008年,60萬噸緩控釋肥項目奠基,建成後金正大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這也意味著在緩控釋肥的跑道上,中國彎道超車,成功從追趕者成為了領跑者。

金正大21週年特輯(三)丨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歐洲貴族肥飛入百姓家

2006年3月 金正大在國內率先建立的第一條緩控釋肥生產線投產,成為亞洲最大緩控釋肥生產基地

實現了緩控釋肥生產技術的重大突破之後,金正大面臨的是如何讓中國農民改變過去傳統觀念,真正接受緩控釋肥。讓這個“貴族肥料”真正進入尋常百姓的田間地頭。走產學研用結合的道路,是金正大找到的一條大道。

金正大21週年特輯(三)丨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歐洲貴族肥飛入百姓家

金正大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示範推廣緩控釋肥應用

金正大先後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簽訂合作協議,在中國大面積示範推廣緩控釋肥,通過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等先進農業技術,累計推廣緩控釋肥面積達5.21億畝,實現節支增收1100億元。

金正大21週年特輯(三)丨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歐洲貴族肥飛入百姓家

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與金正大共同啟動“金正大緩控釋肥‘種肥同播’萬里行”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