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哪些人容易成為“背鍋俠”?


職場中,哪些人容易成為“背鍋俠”?

小張在省直機關工作,今年崗位調整被安排到黨建業務部門。簡單的說,他們機關單位的黨員發展、黨員組織關係接轉都要經過小張這裡。

小張接手黨員信息系統後,發現黨員實力數據有出入。經查,去年單位從基層選調了一名主任科員小李,由於黨表不規範被“卡”住了。導致現在實有黨員人數比信息系統多了一人。

小張就此問題專門請教了原來負責黨建工作的“前輩”。

“前輩”說,這事牽涉到人事和黨建兩個部門。人事部門審查檔案說沒問題。但黨建部門在審核小李黨表時,發現“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時間未滿一年就批准為“預備黨員”,這是不符合規定的。導致現在,人事部門承認小李為黨員,而黨建部門因為黨表問題不承認。

小張再追問,那這個事情就不能解決了嗎?

“前輩”高深莫測的一笑,說,這個問題主要靠人事部門去與原單位溝通核查。不關我們黨建部門的事,我們的原則是:合格的黨員我們才接收,不合格的就不接收。

事後,小張就把此事彙報給了自己的直接領導。領導也是新調來的,一心想做“好事”、開好局。就讓小張把此事瞭解清楚,要求“能幫忙解決的”就給人家小李解決了,不能再拖下去!

小張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要找當事人小李瞭解情況。沒想到,小李根本不知情。聽說自己黨表有問題,急得眼圈發紅的找自己處長彙報情況。

這一下就把事情鬧大了!小張因為好心,結果卻辦了“壞事”:領導說他不遵守檔案保密紀律,檔案問題不能與當事人見面。只能由組織出面解決。就是說,出了這樣的問題,小張應當向領導彙報,與人事部門協調。再由人事部門去和小李原單位核實情況,讓原單位出具情況說明……

小張因為違反工作紀律受到單位警告處分。

職場中,哪些人容易成為“背鍋俠”?

在工作中,類似小張這樣的“背鍋俠”還有很多。通過觀察發現,容易當“背鍋俠”的人群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對政策似懂非懂之人。在體制內工作,對政策把握要求很高,如果不加強政策學習,按“人情”、憑喜好去辦事,特別容易“掉坑”。上面所說的小張就是典型!

2.性格內向之人。這種人不喜歡與人交流,對單位的情況瞭解不全面,特別容易被人算計“入坑”。

芳芳是個性格內向的姑娘,遇事從不喜歡與人計較。單位有個長舌婦,經常在背後說別人“長短”。一次,長舌婦又在背後說人時,被當事人聽到了現場質問。結果,長舌婦脫口而出說是她聽到芳芳這麼說的……雖然,最後水落石出,但芳芳卻因此傷透了心。

職場中,哪些人容易成為“背鍋俠”?

3.心直口快無城府之人。這類人往往想到什麼說什麼,不分場合不分對象。時間長了,特別容易得罪人。弄不好,那些有怨氣的人就會在背後“挖坑”讓他跳。

4.樂於助人無心機之人。樂於助人本沒錯,但如果幫錯了對象就不應該了。社會新聞中經常出現“幫扶老人被訛”的現象,在職場也有類似情況發生。

5.貪功好色之人。貪功之人由於心中有雜念,難免在工作中作出既損人還不利己的事。好色之人更可惡,總是對單位同事心術不正……這兩種人,由於有了致命弱點,特別容易被“坑”。

以上五類人,雖有外部因素,但更多是“內因”造成。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鍛鍊,提高防“坑”能力。

職場中,哪些人容易成為“背鍋俠”?


練好內功。在單位做事,一定要過好“規則”“制度”這個關口。只有做到心中有政策,才能保證做事有原則。特別要摒棄“好人主義”“經驗主義”思想。遇事把規章制度翻一翻,對著條件一步一步走。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

修煉內心。正確對待名與利,提高自身修養能力。面對非分之利不心動,面對非分之想不行動。管好自己,控制物慾,做到不貪不佔便宜;管好自己,控制口舌之慾,不背後亂議論,亂髮表意見;管好自己,控制情慾,不要對身邊同事動歪心事,謹記“兔子不吃窩邊草”的道理。

多留心眼。凡事都要做得保險一些,注意留證據。幫人時,只要不是遇到特別緊急情況下,一般事先要考慮“值不值得”“會不會出現意外”等等。

職場中,哪些人容易成為“背鍋俠”?

總之,人人都不願當“背鍋俠”,只有平時多留心,才能儘可能減少被“坑”的機會!

祝大家職場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