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地平線:零之曙光》是一款2017年發售的“老遊戲”了,獲得過多次大獎而又被低估的PS4獨佔的動作角色扮演類遊戲。如果在遊玩這款遊戲時,純粹為了增加白金獎盃,為了通關劇情而忽略了遊戲本身的故事和人物,那也許會損失些什麼。

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地平線:零之曙光》

《地平線:零之曙光》在整個遊戲過程中所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句話:“一個名叫埃洛伊的少女從小到大為了“找自己”踏上了冒險之旅最後拯救人類文明的故事”。如果真的要拯救人類的文明,這個選題是非常宏大的,非凡人不可為也。所以,遊戲劇情中的主人公“埃洛伊”生來就不平凡,既然在如此一個宏大的“選題”中展開劇情,那麼遊戲中通過劇情要反應一些深層思考也將是不小的層面。

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人生觀

從故事本身的人生觀切入:人,生來就分三六九等,這是不爭的事實且人生來本身就沒有絕對公平可言。而這一切重要嗎?答案是否定的。《地平線:零之曙光》已經很好的告訴了玩家們一個相對淺薄的,通過主角埃洛伊的身世帶出來的人生觀。

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從埃洛伊身上,玩家可以找到從小生活在一個受人歧視的環境之中,周遭的人認為她是被拋棄的“放逐者”不願與其交流,她也想得到與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樂趣,可事與願違。

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這些生來就被迫“歪曲”的人生,並沒有壓垮這位堅強敢於面對現實的小女孩。埃洛伊身上某些氣質與“人猿泰山”有些相似,敢想敢做,有毅力,在艱苦的生存環境中保持著一顆樂觀有愛的心,而這樣的人生觀在埃洛伊身上提現的淋漓盡致,因此,長大後的她能擔起拯救人類的重任,按照劇情邏輯是完全說得通。若碰上“玻璃心”的孩子,也許已經“撲街”在童年之中了吧。

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化

遊戲從人類本身的人性出發。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建立的在相對有約束的社會中。遊戲中的社會發生於3000年以後的人類社會,其中埃洛伊出生於302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劇情中的“人性”與1000年的人性並無太大差異:攤上大事,有甩鍋的,有挺身而出的;碰到危機,有伸出援手,也有退縮逃避的;面對“母神”有盲目無意識崇拜的,也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而在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因為一個特殊的原因,那就是“文明斷層”的出現,那時候的人類與祖先(對,我們是他們的祖先了)曾經的輝煌與文明一無所知,這一切的發生也同樣來自於人類曾經的“過失”,造就了“哈迪斯”邪惡意識。

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於是有責任心的人類選擇為這些“過失”造成的後果買單,埃洛伊的母親、AI蓋亞就是這樣的位勇士。

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提到埃洛伊母親,那就可以從“人性”的另外一方面“犧牲”或“付出”出發。劇情中很早領盒飯的羅斯特這個角色就有了很好的詮釋。他幾乎將所有的心血給予了埃洛伊,給她指明前進的方向。

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這表面上看像是父愛,其實是全人類的希望,他知道,埃洛伊身上的特殊使命。羅斯特的犧牲是好萊塢式的轉折,總要通過一些更大的挫折讓埃洛伊完成最後那一哆嗦的“發育”變得更為強大。大家都知道,埃洛伊當時告訴羅斯特自己的想法,不想離開他的時候,羅斯特內心的擔憂的,因為這樣埃洛伊永遠無法擔起人類的希望。所以羅斯特的犧牲是必然的。

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口是心非?善哉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玩家,遊玩過這款遊戲之後,會嘴上說著埃洛伊是女漢子,沒有一點女性的感覺,長得太粗獷,而內心卻是深深的“愛”上了這位“女強人”?這也許就是“人性”的一種真實感。

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在家庭中也經常能發現這樣的情況,比如,嘴上說老爸老媽太煩,背後想著給老媽買一臺按摩椅;嘴上嫌老公老愛打遊戲,沒有時間陪她,而在老公生日的時候偷偷給他買了電競椅;嘴上說嫌棄老婆胖了,而每次吃飯的時候把肉先夾給她。埃洛伊在遊戲中的人設是近乎完美的,現實中幾乎不存在這樣的人,而大多數人喜歡她的原因也並非是外表,而是內心那一顆有愛的心。從這裡,也不難發現,“人之初,性本善”的確存在,他其實時時刻刻存在在你的身邊。

隨筆:《地平線:零之曙光》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