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聽評書


那年,那月,聽評書


早上等紅綠燈的當口,身邊的出租車裡傳來一句沙啞而熟悉的聲音“……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聲音是在我的腦海播下了種子的,太熟悉不過了,就只因這一聲,把我拉回到三十多年前的夏天,那段聽評書的日子。

那時我還青春年少,懵懵懂懂,不諳世事,只想吃飽;總也吃不飽,從來沒吃飽。

非但肚子飽不了,精神上更是貧乏,直瘦出了骨風。村上只有一份報紙,輪不到你這兒,課書之外能見到的文字只有那固定的幾家牆上地方出現的標語:“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幹部走上第一線帶動群眾千百萬”“團結團結再團結,學習學習再學習”風吹雨淋雪打日曬,牆皮這掉一片,那兒少一塊,都不成文了!

直到有一天機緣巧合地聽了一回匣子(收音機),才有了久旱逢甘霖的解渴;世上竟還有這麼多動聽的故事,這麼精彩的人物,這麼如在眼前的場景;那匣子裡的人是誰?咋這能耐的?咋記性這好?還能憑一張嘴吃飽飯?!

那年,那月,聽評書


之後的幾年間,我都在北街的黑教爺家聽評書。

那是秦嶺山腳下農家最平平常常的院子:一個小門樓;七尺高;藍布瓦搭在兩邊,木門的黑漆也斑駁了,一個低矮的門檻,跨進去是一個院子。

左手有一棵高大的椿樹,白椿的,枝葉覆蓋了院子一大半;右手的對口粗的一架葡萄樹的老藤繞過頭頂向左伸過去攀在那棵白椿樹上;白椿樹下方是一株木瓜樹,木瓜在枝葉間招搖;木瓜樹腳下有一口水井,井口用藍色的城牆大磚圍了一圈,常年被青苔罩著。

白楊木的光滑井杆依靠在廈子的山牆上。用井杆提水是要講技巧的,這一點我在行:勾口在左,桶接水面之際,往右側輕輕一劃,迅速按桶系穿下水面,朝左猛一櫓,迅速上提,只聽花的一聲,滿桶出井。

放學回家先提水,是怕聽書時做飯沒水了,要你提水而影響聽書。做飯是大人的事,提水是小孩的本份;一大桶水提著吃力,走Z形路,一路水花落。

收音機在廈子的房沿邊,漆藍的木盒子外面有均勻的小孔罩著收音機,是正午,很靜,鳥也不叫了,只有單田芳的沙呀的嗓子在頓挫,在穿過電波……

聽的第一部評書是單田芳的《隋唐》,其時,秦瓊吃了官司,被髮配北平府,解差謝甲童環兩人一路陪著,好吃好喝。之後打擂史大奈,結識張公謹,認親於王府二堂。

……程咬金、尤俊達六月二十三長葉林小孤山劫皇槓,秦瓊染面塗須詐登州,賈柳樓三十六友刺血淋盆,羅士信救娘戰來乎兒,老楊林三擋秦叔寶,單雄信四世不投唐。羅成攻一字長蛇陣,裴元慶三傑反打二傑宇文成都,……破銅旗陣,戰四平山……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總戲尉遲恭,三鞭換兩鐧大唐建成……

《隋唐》是我聽單老的第一部書,一部印在我腦海中永不磨滅的書!

那年,那月,聽評書


現在想來,評書都給我帶了什麼?

評書給我故事和蘊含在故事中的各方各面的人情世故的道理。重要的收穫是給我最初的文學素修和講故事的技巧。

看世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論學業:學好文武藝,賣於帝王家。

與領導:大將保名主,俊鳥登高枝。

談交友:鳥隨鸞鳳騰飛遠,人伴賢良品自高。

講人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念魚情念水情。

因與果:善惡到頭終有報,只分來早與來遲。

說後悔: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平臺: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初涉世:小馬乍行嫌路窄,雛鳥出籠恨天低。

小心為上:屋內說話窗外有人聽,道邊說話草稞有人聽。

人難測: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瞧臉色:進門看臉色,出門觀天氣。論

忠孝:盡忠不能盡孝,盡孝難以盡忠。

志氣:三軍儘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家國:國難當頭,匹夫有責。

時運:龍在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凡此種種,辨善惡,知美醜,曉禮儀,明是非。普及和補充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傳播並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評書對一個孩子的滋養和示範意義反映在其成長的每個過程,直到今天仍取之不竭,甘之若貽。

在物慾橫流,道德淪喪,價值觀式微的今天,很慶幸因為評書而使自己“不忘初心”;常常懷念那時候的一天顯得很長的日子。

那些日子當時淡若水,現在想起醇過酒。

那些日子過得慢也過得快;慢從“且聽下回分解”開始,快從“上文書講到……”

那些日子過得是明晰的;一週是清晰的,一月是清晰的,一年也是清晰的,不曾少過一天;每天的人物登場,場景雖過三十餘年仍在目歷歷。

那些日子有畫面感,儘可以憑你想象:或金戈鐵馬,或扼腕太息,或悲憤不已,或興高彩烈,或意猶未盡,風捲帳旗獵獵,才子佳人,書生意氣,英雄末路,一坯黃土掩風流。

那些日子很簡單,人物場景只是兩個處切換,偶而是現時,其餘多唐宋。

那些日子幽幽的,漫長,舒婉,清轍,自由,更多的成份是寬泛。

那些日子高興時可跨越灃河去二溜灘撥草,累了就在河堤的拐灣的國柳蔭下睡覺,身下鋪著乾淨的暖暖的沙子。

那些日子不為別事憂,只屬於我和我的評書。

那些日子;世界好小――圍著收音機一圈人:選利大,黑教爺,太爺,還有我。

那一刻,天地間只有這四個人,和沒見過面的單田芳;那一刻,肚子不飽,精神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