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超越獨孤的人,才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意義和快樂

​少女櫻井美影失去所有親人後,只有在廚房的冰箱旁才能安睡,這時,曾受她祖母關照的田邊雄一與他的變性人母親惠理子收留了她,這個病態家庭卻使她感受到了溫馨。

從廚房出發,她慢慢地從最黑暗的孤獨中走出來。美影開始獨立生活後不久,雄一突然來電告知惠理子已死,她聞訊連夜趕去,兩人又像過去那樣同室而居。隨即,她因工作關係外出,他隨後出了家門。輾轉得知他苦惱的緣由,她終於拋開顧慮,在一個滿月當空的晚上送飯到他住的旅館,藉此表明心跡,一個圓滿的結局至此終於成就。

《廚房》超越獨孤的人,才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意義和快樂

孤獨是人生的本質和常態,是人生的必不可少的一種體驗。在小說《廚房》中,美影和雄一都因為種種變故最終失去自己的親人,在他們的成長中孤獨總是如影隨形並且異於常人地殘忍,可是孤獨並非人生的唯一狀態,雄一和美影雖然無法擺脫孤獨,但是他們在心靈的成長中超越了孤獨。

《廚房》的主人公叫櫻井美影,父母早逝的她一直跟著祖父母生活,中學時期祖父去世了,“幾天前”相依為命的祖母也離她而去,她便淪為舉目無親的孤獨境地,“無論在什麼地方,我都難以入眠。因此,我搬出臥室,不斷在家中尋找更舒適的場所。直到一天清晨,我發現在冰箱旁睡得最安穩”。

廚房是現代部分女性不太喜歡的場所,一方面廚房影響了女性們對美的追求,另一方面廚房阻礙了女性走入職場尋求自身更高的人生價值。

而美影不僅對廚房有著狂熱的愛,而且認為只有廚房能給予她安心感,這當然與美影的特殊人生遭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接連失去至親的打擊下,美影陷入了孤獨的深淵,相對於臥室那樣私人的空間,此時的她更願意待在能借以回味祖母味道的廚房。而廚房裡冰箱運作的聲響,也被視作漫長孤寂的夜裡的陪伴。

《廚房》超越獨孤的人,才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意義和快樂

小說中直面死亡這一人們在心理上趨於逃避的話題,讓死亡一次又一次地奪走美影身邊的至親,讓美影陷入一種從肉體深入靈魂的絕望的孤獨。一開始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孤獨的美影,可是田邊雄一的出現讓她的生活有所改變。

在雄一的誠摯地邀請下孑然一身的美影搬到了田邊家。田邊家的生活是美影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過渡,是她走向獨立與成熟的中間過程。

在遭受了一連串命運的打擊之後,美影在這裡一點一滴的整理自己混亂的生活。她在這樣新的超越血緣制約的家庭裡她重新擁有了“家人”的陪伴,也慢慢走出傷痛超越了精神上的孤獨,獲得了重生。

孤獨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命運以死亡結束。

小說從一開始就讓讀者飽受死亡帶來的孤獨。死者長眠是孤獨,生者苦思亦是孤獨。死亡給生者帶來的是失去的孤獨,失去已經讓人習慣的陪伴是剜心般的痛苦,是一種無能為力的孤獨。

現實生活中隨著成長人也會慢慢領悟“人終有一死”這一事實,但很少人會像美影一般被命運如此殘酷地對待,小說就是以美影的極度不幸為開頭,來喚起讀者對該人物後續人生的高度好奇。

《廚房》超越獨孤的人,才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意義和快樂

美影逐漸走出孤獨深淵的過程,也讓人明白即便孤獨是人生的一種正常狀態,它如影隨形,但它也不是絕對的,永恆的。

人生總會在不同的階段領悟不同的孤獨,小時候覺得父母不在家陪自己是孤獨,青春期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是孤獨,工作後又覺得自己沒能多陪在父母身邊是孤獨。

人總免不了被一次又一次的孤獨傷害,但卻也在一次又一次超越孤獨的過程中,完成心靈的療傷和人生的成長。

孤獨是自我選擇的結果,當小說的場景轉到雄一家時,田邊雄一的母親惠理子出場了。“看她的穿著,並不是生活中常見的服飾,又畫著濃妝”,“一頭柔順的披肩長髮,細長的雙眸深邃且神采動人,嘴唇形狀優美,鼻樑高挺”,總之,美得“簡直不像真人”。這就是惠理子給美影的第一印象。

可是之後美影卻從雄一口中得知惠理子是個男的,他本是雄一的父親,原名叫雄司,與雄一的母親不顧家人反對私奔結婚,並在雄一母親病逝後整容成女性,假以母親的身份養育雄一。

《廚房》超越獨孤的人,才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意義和快樂

在《廚房》裡描繪了一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離奇命運,如果說,美影的孤獨是命運造成的,那惠理子的孤獨更多的趨向於自我選擇的結果。

首先,他不被人祝福的愛情是孤獨的,為了反抗他選擇了私奔,從而與家人斷絕了關係。

當愛人被病魔帶走時,萬念俱灰的他極端地選擇變性成女人養育雄一,這種不被理解的選擇使得家人一提到他就咬牙切齒,兩次的選擇徹底將他推入孤獨。

但是,在小說中他的選擇即便一開始使他陷入孤獨,卻沒有孤獨到底。小說中,田邊家總是浮動著一種淡淡的和諧與隨意,雄一和惠理子的言談舉止之間從未流露出濃烈的親情,卻有一種深藏不漏的親密和寬容。

惠理子的變性使雄一得以擺脫了父親的威懾和母親的溺愛,有助於他形成獨立自由的人格。

《廚房》超越獨孤的人,才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意義和快樂

《廚房》的續篇《滿月》以惠理子的死開頭,她被一個精神不正常的男人殺死了,她預感到了自己的不幸,在死前已經以男性口吻寫下了一封遺書,他說到“我熱愛自己的人生,無論是作為男人的那個階段,還是和你母親結婚這件事,還有她去世後變性生活下去的決定,以及把你養育成人,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

惠理子在徹底地絕望中作出的取捨,即使不被理解但他的人生是快樂的,是自己熱愛的,所以並不讓人覺得遺憾。

孤獨也許是自我選擇的結果。人生充滿選擇,而總有一些選擇會被現實否定為不切實際,或是會被身邊的人看做一意孤行。固執於自己的選擇,或許是叛逆之下的故意而為之,或許是理智之下的堅定信念。或許只是為了向他人證明,或許是想尋找一個自己的答案。

不被理解的固執總會讓人陷入孤獨,有的人會在這樣的孤獨中,仇視不給予自己理解的世界,

開始在自我封閉中走向毀滅,也有些人會在這種孤獨的刺激下萌生鬥志,在自我完善中走向昇華。

無法超越孤獨的人就只能被孤獨吞滅,超越獨孤的人才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意義和快樂。

《廚房》超越獨孤的人,才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意義和快樂

芭娜娜說:“孤獨的超越源於交流。”

《廚房》中的全體成員都處於一種極限狀態,一種艱難存活的危險邊緣。在《廚房》的續篇《滿月》的一開始,惠理子被殺害,雄一變成像美影一樣的孤兒。

小說將現實生活中人們會遇到的生離死別的痛,以及由此產生的孤獨多次地重疊於美影身上,將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多數人無法接受的變性經歷,刻畫在惠理子身上,甚至到了《滿月》,原本相對幸運的雄一也未能倖免。

可是小說並不是給人悲傷的感覺,因為在小說的結局裡,主人公們都完成了療傷的過程改變了精神面貌,而幫助他們完成這個過程的就是貫穿小說的人物對話。

在《廚房》中,人物對話非常多,讀者常常可以在對話中感受人物心境的變化。美影剛住進雄一家時,美影在與雄一、理惠子的交流中大多是回答問題,很少主動發問。

而雄一和理惠子一直充當找話題的角色,不停地向美影發問,而且兩個人都向美影描述了對方,對突然加入的新成員毫無防備之心,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正是這種交流讓美影漸漸打開心扉,安心入住。

《廚房》超越獨孤的人,才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意義和快樂

到後來美影會對回家的雄一說“你回來了”,交流時也變得越來越自然,雙方的談話越來越有家庭成員之間的感覺。

這樣的變化過程也讓我們感受到美影正在一步步走出孤獨。

人在孤獨時,會對於與旁人的交往會變得特別敏感,也許內心並不想保持沉默,但是孤獨的狀態久了他們會不知道如何與旁人交流,甚至於對於交流缺乏勇氣進而產生厭惡感。

可是交流能夠轉移人的注意力,幫助孤獨的人在輕鬆的氛圍中,卸下自己的心理負擔,最終使他們超越孤獨。

人生無法擺脫孤獨,它可能是命運帶來的,也可能是自己造成的,即使孤獨無法避免,但是通過與他人的交流能超越孤獨。

《廚房》超越獨孤的人,才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意義和快樂

在現代社會,即使經濟、科技高度發達,人還是要面臨死亡,所以最終免不了孤獨。即使通訊工具迅速發展,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理解的人可以轉向網絡世界尋求安慰,可那終究是虛擬的,並且是要回到現實生活的,所以最終免不了孤獨。

反而,很多人或在忙於追求名利的日子裡、或在紙醉金迷碌碌無為的日子裡,陷入找不到漸漸迷失自己方向的孤獨。

很多人的人生開頭都比美影、雄一幸運太多,但是結局卻遠不如他們明朗。不借助任何通訊工具,不為了利益或玩樂,只是面對面地進行心與心之間的純粹交談,或許能帶領人們超越孤獨。

在美好的生活中,廚房就是一個小縮影,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生活的影子,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那麼其廚房也必定可愛美好。

至於故事本身,講述的也是生活的悲傷和憂愁,但我們知道其實最後所有的傷感和憂愁都會化作涓涓細流一樣會消失,而美好卻最後會來到你的身邊和跟前,兩個悲傷的人最後走到一起成就一段美好的故事。

雄一和美影在同一片夜空中的不同地方餓肚子,美影身邊有豬排蓋飯,本想借此打趣一下雄一,但話到嘴邊嚥了回去,美影說,當時給他的感覺估計是想讓他知道,我和他一起在餓肚子吧。這就是愛情中的小小點滴,如果你放大,就會發現愛的光輝和世界的美好,有時候的愛情就是這樣,低調守護,卻不說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