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先鋒”劉小漢:曾籤生死狀參建長城站,一流學者卻致力科普

有這樣一方土地,它是這顆蔚藍星球上最後的一片淨土

,也是一個白雪茫茫的瑰麗世界。它是那樣神秘而又遼遠,撩動著無數人渴望探尋的心。

南極,在科學家的眼中就像朝聖者的天堂,它的神秘與未知,令數不清的科研學者們心馳神往,而在這群“探尋者”中,就有我國著名的南極科學家劉小漢先生。

“南極先鋒”劉小漢:曾籤生死狀參建長城站,一流學者卻致力科普

南極如夢境般的風光和奇異景象,讓劉小漢足足痴迷了幾十年。作為地球寒極的南極,有著太多的神奇和寶貴的科研價值,因此在1983年從法國郎蓋多克科技大學地質系畢業後,劉小漢便馬不停蹄地回到祖國,並且在同年加入了中科院的地質研究所。

幸運的是,在回國後的第二年,劉小漢就圓了自己多年的夢想,他成為了中國首支南極科考隊伍的一員,和隊伍一起向著他魂牽夢繞的南極進軍。

由於這是我國進行的首次南極考察,在此之前國內科學界對神秘莫測的南極洲瞭解甚少,再加上那裡極為嚴峻的寒冷環境,因此這次考察活動是風險極大的。在出發前,劉小漢和其他的隊員們都簽下了“生死狀”,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乘坐“向陽紅10”號,歷時一個多月,在喬治王島登陸。劉小漢和隊員們,在這裡建設了我國第一座南極考察站——長城站。自此,劉小漢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南極科考之旅。

“南極先鋒”劉小漢:曾籤生死狀參建長城站,一流學者卻致力科普

紮根南極為科研,在冰雪世界中實現人生理想。

南極是神秘而美麗的,同時也是冷酷和無情的。在南極,每年有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屬於大風天氣,是名副其實的“風庫”;這裡由於被巨大深厚的冰層覆蓋,常年保持在零下二十五度的氣溫,並且溫差極大;雖然擁有極其豐厚的淡水資源,但大多數都存在於冰蓋之中,隱藏的冰裂縫隙隨時可能吞噬掉鮮活的生命,想要取水也並非易事。

進入南極考察和建站的劉小漢與隊員們,雖然都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可在現實面前,他們依舊感到壓力與艱難。寒冷、飢餓、極度疲憊,這是包括劉小漢在內的所有來到南極的科考隊員的最深體會。在進行南極科考之前,劉小漢曾在西藏生活過四年,那裡的生活環境也是極為艱苦,可他都一一克服。因此他自認為能夠適應在南極的工作和生活,卻沒想到,這竟然是他人生中最為艱苦的時光。

由於乘坐的只是普通的沒有破冰和抗冰能力的航船,因此他們要趕在南極夏天結束前建立起我國的第一座南極考察站,並迅速撤離。

為了建站,所有的考察隊隊員,無論是科學家還是後勤保障人員,都成了建築工人,他們每天都在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平均一天睡眠不到五個小時,食物更是隻能勉強用來果腹,根本談不上營養。

即便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所有的科考隊員都沒有一句怨言,他們僅僅用二十天,就完成了建設長城站的壯舉。相比一些國家耗時長達三年的建站,劉小漢和隊員們的拼命與奉獻精神令人無比動容與尊敬。

在考察站建好後,劉小漢堅持不懈地進入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為祖國和人民一點點揭開南極的神秘面紗,他先後進入南極考察十幾次,成為登上南極格羅夫山的全球第一人,在南極一望無垠的冰雪世界裡,劉小漢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南極先鋒”劉小漢:曾籤生死狀參建長城站,一流學者卻致力科普

不畏艱險探尋南極奧秘,一流學者更應做科普。

三十六年的南極科考生涯,讓南極成為了劉小漢第二個故鄉。冰川、極光,那些在劉小漢眼中習以為常的事物,卻是普通大眾所感到新奇而神秘的。劉小漢意識到,自己有必要將南極的科考成果,科普給祖國的同胞。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南極,解決心中的疑惑,劉小漢身體力行地進行著科普工作,他向科學界呼籲:“一流學者更應該做科普。”主張打破中國一流科學家搞科研,二流科學家做科普的落伍觀念的劉小漢,將自己南極科考的許多成果都轉化成了著作加以出版,為普通民眾提供著瞭解南極的寶貴機會。

通過堅持與努力,劉小漢的科普之路也十分成功,他的著作先後獲得中國冰心文學大獎、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等重要獎項,深得科學界與大眾的認可。在劉小漢這位南極地質研究大咖的帶領下,世人正在緩緩揭開南極大陸的神秘面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