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後一份工作,應該是理財

“人生最後一份工作,應該是理財。”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理財就是最後一份工作了?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首先,當你理財賺的錢可以超過工資,那麼就不用再苦兮兮地給別人打工了,靠錢生的錢就可以生活下去,自然是最後一份工作。


特別是像最近特殊時期,很多人沒法做生意出去工作,如果能有理財收入,自然是不慌的。


人生最後一份工作,應該是理財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層意思是:


理財,是每個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人殊途同歸,終究要做的事。


簡單來說就是,不管你現在在幹些什麼,最後總免不了要管理自己的錢。


無論你是整天操持家務的主婦也好,出入格子間的白領也罷,或者僅僅是個普普通通的還沒工作的學生。


只要還生活在商業社會,只要還用得到錢,那麼對金錢的管理、財富的規劃就將伴隨著我們度過漫長的一生,直至死亡。


人生最後一份工作,應該是理財


有月賺幾十萬的企業主,醉心事業,不懂投資,等40多歲回過神來,發現這些年掙得錢也只夠北上廣一套房,現在開始從頭學理財,研究房地產。


還有在大廠的高管,工資獎金不少,但沒有理財觀念,賺得多,花得更多。遇上大病的時候,手頭的現金少得可憐,看病還需要東借西貸。


也有工資幾千塊的小朋友,年紀輕輕就開始追求大牌,不但沒有養成儲蓄觀念,還提前消費,借錢消費。錢沒有賺多少,反而借了一大堆消費貸。


有錢,不知道如何管理,就很可能返貧。


很多人會說,口袋就那麼點錢,根本沒有理財的需要。


人生最後一份工作,應該是理財


有錢,要學會理財,讓錢生錢;沒錢,更要學會理財,錢都是理出來的。


理財是終生的職業,更是一輩子的修行。


人生最後一份工作,應該是理財


曾讀過一個非常有趣的理論:你擁有的錢和你的財商,也就是理財能力,必然是相當的,一旦不相等,你的財富會向著你的財商均值迴歸。


人生最後一份工作,應該是理財


如果你一夜暴富了,但是你的財商不夠的話。過了一段時間,你暴富的錢,必然會以消費、投資虧損或通貨膨脹的方式,還給社會。


也就是,你只能獲得你認知之內的錢。


很沮喪?沒關係。好消息是,這條原理倒過來也適用。


人生最後一份工作,應該是理財


當你的財商上升了之後,你的財富必然會跟著一起增長。所以擁有財商思維是非常重要。


知識可以學會,但技能只能習得。這句話在培養思維上面也適用。短時間的學習可以讓你學習到理論,但是要靈活運用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無他,唯手熟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