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骨髓的愛,往往源於被看見

知乎上看到一個問答:怎樣才是全然的愛上一個人?

有人說是覺得有了他,再不看森林;

有人說,愛其實沒多神奇,兩個人在一起開心,互相想起對方可以情不自禁的微笑;

有人說,是你能穿越他的一切缺點只看到他的優點,縱使他糟糕到不行像是一個無賴

在你眼裡他還是那個會給路邊的流浪貓吃食的男孩;

有人說,是看見他我便好開心,看不見他我便好難過,即便再也見不到他,我也捨不得忘記他;

有人說,你在這裡不言不語我依然能感覺到你的關愛,因為你我也變成了最好的模樣;

有人說是非TA不可,愛是深入骨髓,愛是責任,愛是包容,愛心裡始終想著對方,愛是容忍一切缺點和不足;

全然愛上一個人,包容他的缺點,看見他的痛苦,思念,容忍,情不自禁的微笑,都源於被看見。

深入骨髓的愛,往往源於被看見

被看見,是深刻的瞭解,看到他的靈魂

弗洛姆曾在愛的藝術中提到,愛是瞭解。瞭解是從對方的觀點和處境來真正瞭解他。

不瞭解就不能尊重,而照顧和責任如果不以瞭解為引導,就是盲目的。瞭解如果不以關懷為動機,則是空虛的。瞭解有許多層次,出於愛的層面的瞭解,則不能停留於表面,而是穿透核心的瞭解,這種瞭解,只有在超越了對自己的關懷,而以對方的處境來了解的時候,才能做到。

只有瞭解,才能真正的看見對方。

電影《超脫》薩沙暗戀亨利,然而她並不瞭解亨利,只是看到亨利的軀殼,更糟糕的是她誤以為亨利對學生進行性騷擾,她看不到亨利內心的痛苦和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薩沙和亨利兩人表面上平靜美好,實際上中間有著巨大的鴻溝。亨利內涵豐富,靈魂與現實有著無人觸及的遙遠。薩沙只會用生硬的語言和亨利對話,無法理解亨利的內心感受,她淺薄的思想無法理解亨利的深刻和隱忍。

從薩沙的眼裡,亨利看不見眼中的自己,看不見自己的影子,他找不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感覺

如果你的靈魂不被一個人真正的看見,你就不會愛上這個人。

試想,我們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自己的伴侶,除了他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是否瞭解他內心最深切的渴望、信仰和恐懼?是否讀懂她堅強背後的軟弱,理解她嘆息裡的無奈,聽懂她語言裡的不捨,傾聽她的真正需要?

深入骨髓的愛,往往源於被看見

被看見,是相互交換能量,交換靈魂

愛TA,除了要了解TA,更是放下偽裝,在彼此面前做真實的自己,彼此交換能量,交換靈魂。

《紙牌屋》第二季開篇的第一幕,安德伍德與克萊爾一起跑步登場。

鏡頭裡,這對夫妻獨處的時候,總是在窗前一起吸菸,或者一起跑步。從來沒有一個鏡頭,是安德伍德與克萊爾一起躺在床上,鬆弛隨意地聊天。

克萊爾的情人亞當,是位敏感的攝影師。克萊爾拜會丈夫的出軌對象後,離家出走,到了亞當身邊。兩個人擁抱著入睡,醒來並不馬上起身,而是依偎在床上繼續聊天——這是在安德伍德身邊從未見過的輕鬆愜意。

一般的女人,這樣也就算是找到所謂的愛情了,該留在這裡。

但是,克萊爾告訴亞當:我愛你只能偶爾一週。然後,繼續回到安德伍德身邊。

為什麼?因為和亞當相比,安德伍德更懂她,和她的關係更深刻。

克萊爾,有人喜歡她的優雅、聰慧、得體,很多男人夢寐以求的女人。在克萊爾的內核,一直點燃她,推動她,折磨她的,是她自己勃勃的野心。

深入骨髓的愛,往往源於被看見

亞當對克萊爾說:你一直想要萬眾矚目。克萊爾搖搖頭說:不止,我要舉足輕重。

一個女人,擁有這樣野心的內核,99.9%的男人都不會喜歡,他們只想要這個女人令人愉悅的那一面。

只有安德伍德,那個窮小子,看懂了這個被野心折磨的富家女。因為他有一樣的痛。對於擁有這樣巨大痛苦的人,歡愉是多麼的短暫與廉價。

才華與美好的肉體,確實令人怦然心動。在美好的清晨有放鬆的心情,一起早餐,一起散步,一起創作,確實是好生活。

可是,對於安德伍德和克萊爾這樣的人,“我想要的那張椅子上,坐的不是我”的那種痛苦,令他們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銷魂蝕骨。輕鬆愜意的好生活,並無法安撫她如影隨行的真痛苦。

唯有回到戰場,回到夥伴身邊,拿起武器,繼續準備作戰,才能讓她緩解焦慮。能贏與否,天知道。但是,他們在做準備,他們在做事情,他們在一寸一寸前進,他和她在一起,這一切的動作裡,她的痛苦才能得到慰藉。

世界上最動人的情話,就是我看見了你。

深入骨髓的愛,往往源於被看見

安德伍德一次一次去找年輕的佐伊,毫無疑問佐伊給了他歡愉,但是佐伊不能懂他的痛苦。

亞當一個電話、一個吻都可以令克萊爾微笑,但是亞當不能懂克萊爾的痛苦。

安德伍德和克萊爾,可以與無數人共享歡愉。但是隻有他們二人,才能真實地分享痛苦。他們彼此交換了太多的能量,交換了太多的靈魂。

兩個人都很難把另外一個人從自己的生命中剝離出去——這就是深刻的愛。

所以,傻白甜是不可能真正搞定霸道總裁的。因為,她可能真實地給了霸道總裁歡愉,可是歡愉如此脆弱。

兩個人是否深愛,還是取決於,她是否能懂他的痛苦,兩個人交換了多少能量,交換了多少靈魂。

深入骨髓的愛,往往源於被看見

被看見,你的存在便是我的存在,我和你全然相遇

魯米是成吉思汗時代的人,他出生於阿富汗。後來為了躲避蒙古大軍的入侵,先是遷居到伊拉克,後遷居到土耳其,成為蘇菲教派的宗教領袖,具有極高的聲譽和地位。蘇菲教派有一個傳承:找到你靈魂伴侶,和他同修。

夏姆斯則是一位默默無聞的苦行僧,一次走在沙漠中,有一個聲音問他:我可以幫助你找到你的靈魂伴侶,為此,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

夏姆斯毫不猶豫地說:我的頭顱。

之後,夏姆斯和魯米相遇,他們深深相愛,總是相伴在一起。這招致了魯米身邊人的嫉恨,夏姆斯被殺,而殺掉他的,據說是魯米的兒子,他還將夏姆斯的頭顱送給魯米,夏姆斯果真付出了自己頭顱的代價。之後,魯米長時間陷入痛苦中,到處尋找夏姆斯的蹤影,直到有一天徹悟:

我為什麼要尋找他呢?

我不就是他嗎?

他的本質透過我而顯現。

我尋找的,只是我自己。

這個故事可能聽著有些殘忍,但揭示了愛的意義:

“我”全然地愛上“你”,而最終發現,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作為外在的存在,和我內在的存在,完全合二為一。

我們追逐關係,追逐愛情,在最深的含義上,就是在追逐這樣一個東西:我和你全然相遇

深入骨髓的愛,往往源於被看見

寫在最後

被看見,是靈魂中最入心的交融風景,是生命中最溫暖的遇見,是人生中最恆古柔心的感情,是歲月中最恬靜柔情的心靈語言。

語不多,心清澈。傾不說,無處不升暖,無處不是景,無刻不是連。

被看見,我看得到你的付出,我懂你的需要,是抵達內心深處的懂得,是相互默契,是我和你的全然相遇。

生命中最深沉,最有溫度的感情,往往源於,被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