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昨天逛知乎,看到一個熱門問題:

已經成年的女兒洗澡時,爸爸直接推門而入,雖然女兒很快把門關上,但身體依舊被看了個遍。女兒感覺被觸犯了底線,但爸爸覺得無所謂,也不道歉,還說看了又怎麼樣,都是一家人。

更讓女兒傷心的是媽媽的態度——不僅質問女兒“你還想怎樣?”,還勸丈夫不用理會女兒小題大做。

媽媽的介入,正好讓這位爸爸裝“大度”:我是誰啊?我幹嘛生她的氣!

多麼蠻橫無理且無知的父母!

這樣令人無語的例子,還不是個例。

就在前兩天,杭州某小區,民警接到一起父女打架的報案。

請注意,這個案件中的女兒已經上大一了!因為學校還沒完全開學,女兒要在家裡上網課。但父親一直不滿女兒整天拿著手機躺著手機,覺得她在玩。

讓女兒覺得委屈的是,其實自己並非整天玩手機,家裡的家務她都有幫忙在做。但不論爸爸還是媽媽,都單方面認定女兒在家就是玩手機。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以上是這個事情的背景。

這天,女兒是下午3點的網課,大概2點的時候,父親突然衝進女兒房間,一把掀開女兒的被子。

一個快20歲的女孩子,被父親毫無徵兆地掀開被子,別提有多難堪了。而這位爸爸,接下來做了一個更加讓女孩迷惑的行為——他掏出手機開始拍視頻,最後還把視頻發到了家族群裡,美其名曰:讓大家看看這個孩子有多懶。

僅僅這一次還不夠。當天晚上十點,女兒關燈準備睡覺,父親突然又衝進房間,第二次把她的被子掀掉!還一臉怒氣衝衝地說:怎麼睡了一天了,又在睡覺!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此時,羞辱和憤怒讓女兒再也無法忍受父親的行為,她拿起剪刀和父親對峙……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為什麼這些父母丁點看不到孩子的受傷感受,對於孩子一次再次的憤怒和抗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因為在這些父母眼裡,孩子不是獨立的人。頂多算是父母的附屬品,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是應付社會的面子,是家庭的所有物。是一切,唯獨不是孩子自己。

這樣的越界對孩子的人格究竟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們這裡暫且不提。僅僅從性教育的角度,這樣的行為也是極為不妥當的。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這是每個家庭都需要明白的常識。此前,張亮在節目上就談過這個問題。

在《新生日記》中,作為新手爸媽,姜潮夫婦十分擔憂以後該如何與寶寶相處。聊到親子關係時,姜潮提出了一個觀點:“小孩剛出生時,大人不宜親他們。”

張亮立馬錶示贊同:“不能親,不能親嘴。”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之所以會有這個意識,是因為他覺得作為父母,有必要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他自己也用言行告訴女兒,即使親如爸爸,也只能親她額頭、手背或者頭髮。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中國兒童性教育第一人胡萍老師曾說過:

對於任何一個獨立人格的人,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當我們要跟他進行身體接觸的時候,都需要徵得他的同意。

我們需要讓孩子從小明白,你的身體你做主,沒有經過你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可以隨意觸碰。這是性教育中非常非常關鍵的一個內容。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如果父母長期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身體界限,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要麼親子關係緊張,家庭雞犬不寧。要麼孩子就乖乖就範,徹底放棄掉對個人身體界限的捍衛。

下面是個來自島國的真實案例。

日本女星北見直美上電視透露,23歲的她,在家裡依舊和三個哥哥和爸爸一起泡澡。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真是讓人目瞪口呆!但電視臺經過跟蹤報道,發現她所言非虛。

一開始,直美正在泡澡,隨後哥哥推門進來,直接在浴缸中坐下,和直美坦誠相對。在泡澡的過程過,直美和哥哥還會聊天,一起看動漫視頻,看起來毫無拘束。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過了一會兒,父親也加入了進來,很自然地拉起家常。

直美坦言,家裡人一個一個的輪流洗澡太花費時間了,大家一起泡澡已經是他們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另外,直美還透露,除了共浴之外,她還經常會和哥哥一起同床睡覺。

哪怕是慣有共浴習俗的日本,直美身邊的很多朋友在得知她家的情況,都表示很詫異。

所以,我們看到的完全是一個沒有性別意識和界限意識的家庭。

直美雖然感到困惑,但也沒有停止混浴,因為怕爸爸會傷心!

所以看到了嗎?這位女星她其實並非自主選擇了跟父親、哥哥共浴,而是出於討好、帶著恐懼在放棄捍衛自己的領地和界限!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兒童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從3歲起,孩子的性別意識高度發展,大部分的孩子3歲後逐漸認同自己的性別,明白男孩和女孩的區別是什麼。

如果有父母一直給異性孩子洗澡,或者嘴對嘴親吻異性子女到十來歲,或者允許異性孩子洗完澡光著就跑出來,也不避諱其他家人,這很容易影響孩子身體界限的構建。

因為從2~3歲起,孩子的羞恥感漸漸形成(所以我們一般建議孩子2歲以後異性父母就儘量不要給孩子洗澡),4~5歲快速發展(孩子上了幼兒園父母就要做好榜樣,不要隨意在孩子面前裸露身體,避免在孩子不願意時親吻擁抱或觸碰孩子)。

他們開始明白哪些事是不應公開的,而是應該秘密做的,他們開始明白,“我是我自己,我有自己的小秘密,我要保護自己”。這時候是孩子構建身體界限的關鍵年齡,一旦錯過,重建很難。

而一個身體界限意識被破壞掉的孩子,在家裡不懂得不避諱父母,長大後在宿舍就很難避諱同學,走上社會也不會刻意避諱同事,是很容易遭受到性侵害和一些其他類型的傷害。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儘管上面我們列舉的多半是女孩兒的例子,但是這裡必須要強調的是,不止女孩在承受著這種父母越界的苦,男孩兒也有類似的遭遇。

比如,網上有這樣一則報道:

一個小男孩,總是獨自在小區門口玩。保安處的一個大爺,常常喊他去看電視,給他買雪糕和糖果。家長感恩戴德,覺得這大爺人真好。直到有一天,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孩子捂著屁股喊疼,才發現端倪。

家長悔不當初,問孩子為什麼不早說。可憐的孩子,以前從來沒聽大人說過:哪些是自己的隱秘部位,不能允許別人觸碰。面對騷擾和侵害,他雖然心裡牴觸,卻以為是大爺覺得他討人喜歡,跟他親近一點而已。

因為從小大人就告訴他:“爺爺這是喜歡你才彈你小雞雞呢。”

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他人隨意觸摸和看生殖器,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身體不被尊重,沒有隱私感。

一個從小意識不到身體隱私和界限的孩子,未來被欺辱、性侵的可能性會更大。

在我們的身邊,實在有太多太多來自父母的各種越界事件,從來沒有人想過這些入侵式的“愛”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災難。

張亮教育觀“不能和女兒親嘴”獲贊: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有界限感

在美國教育體系中,有一個著名的“二十碼法則”,是說要尊重孩子的獨立傾向,與其至少保持二十碼的距離。

它倡導父母,要允許孩子保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主動權和決定權,不必時時處處圍著孩子轉,更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

就如美國教育專家西爾斯說,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要有尺度和分寸,只有如此,愛才不會成為變態的掩飾。

釐不清界限的愛,不是愛,而是傷害。

兒女早晚有一天會長大,從與父母的親密無間中分離開來。父母不但要自己學著適應,也要幫助孩子順利地走向獨立、自尊和自愛,走向屬於他自己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