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的羈絆》:“自戀型”母愛有毒,別讓“愛”成為孩子的羈絆

母愛這個詞,從小就會被孩子寫進作文裡,並且更多人用來描繪母愛的詞,都是美好的。溫暖的母愛、偉大的母愛、獨特的母愛,這些都是歌頌母愛的。很多人的美好的愛來自自己的父母,但同樣的,有的人最極致的痛苦也來自父母。

有的母親並不是我們口中偉大的母親,她們的愛也不是偉大的母愛,而是有毒的母愛。這種類型的母愛叫做"自戀型"母愛。什麼是"自戀型"母愛:母親情感上過度的貧乏和強烈的自我的專注,使得她們無法為自己的女兒提供無條件的愛和情感的支持,因此在這些在與親子關係中存在著糟糕的問題。

有毒的母愛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傷害,希望母親們能夠懂得,如何好好愛自己的孩子,一本關於母愛的書《母愛的羈絆》,或許可以讓母親們有一些啟發。

《母愛的羈絆》:“自戀型”母愛有毒,別讓“愛”成為孩子的羈絆

《母愛的羈絆》:"自戀型"母愛確實存在

《母愛的羈絆》是一種探討母愛主題的書籍,作者是美國註冊婚姻和家庭治療學家麥克布萊德,書中詳細解讀了自戀型母親對女兒的傷害,以及如何來治癒這些創傷,書中收錄了大量女兒們的心聲,令人心生同情。

書中討論的,並不是抨擊母愛,而是要讓更多的母親認識到"自戀型"的母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羈絆是一種傷害。

母愛本來應該是溫暖的,是能夠促進孩子成長的,但是如果一旦母愛變味,則這種有毒的母愛能夠直接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自戀型"母愛對孩子來說那是非常可怕的存在,作家張愛玲曾在《天才夢》裡,回憶母親的惡言惡語,母親從法國回來後,打量她許久說:"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我寧願看你死,不願看你活著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

在母親語言上的打擊下,張愛玲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她變得自卑和敏感,即便後來譽滿上海灘,她依然表現出對胡蘭成"低到塵埃裡愛"。

即使很多人都會覺得,母愛是非常偉大的,但是一些母親由於自己的個人經歷或者性格發展,對於孩子的愛會逐漸變得扭曲吧。她們將自己的愛以扭曲的方法施加在孩子身上,這種愛對於孩子來說極其沉重。

麥克布萊德博士在生活中說到:自戀的母親會給女兒帶來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四大類:總覺得沒有人會愛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總覺得很空虛,生活沒有意義、總覺得不自信。

《母愛的羈絆》一書中,寫到了高成就動機型女兒、自我破壞型女兒以及"媽媽沒能給我的愛,要在其他地方得到"、"在治療中與母親相處"等的故事,這些詞從表面上看傳達出了一種女兒們的無奈和恐懼,而這一切,都是她們的母親帶給她們的。

《母愛的羈絆》:“自戀型”母愛有毒,別讓“愛”成為孩子的羈絆

有毒的母愛是孩子的"10根毒刺"

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博士,總結出了10種自戀型母親與女兒的日常互動模式,將其稱為10根毒刺。想得到治癒,就必須把這些毒刺從陳年的傷口中挑出來。

1、 忽視女兒的付出,難以被取悅

自戀母親不會看到孩子的付出,她們的眼中只有自己,並且認為自己的感情、行為要勝過孩子。面對孩子們的努力和刻苦,她看不到,甚至會對孩子的付出嗤之以鼻,從來都不會讚許自己的孩子,孩子怎樣努力,母親都不覺得這是以智能更付出。

2、 更在意一件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並非孩子感覺好不好

對於自戀型的母親來說,一件事的成敗或者別人的看法對自己來說更為重要一些,而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凸顯出母親的成就。一旦孩子做的不那麼好,母親便會開始責怪孩子沒有做好,導致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破壞了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沒有得到更多的讚許和掌聲。

《母愛的羈絆》:“自戀型”母愛有毒,別讓“愛”成為孩子的羈絆

3、 嫉妒女兒的好

對於母親來說,如果孩子取得更好的成就,應該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是應該引以為豪的事情。但是對於自戀型的母親來說,孩子取得了比自己還要好的成就,這就是對自己的挑釁,母親會感覺受到了威脅,因而會嫉妒自己的孩子,甚至做出打壓自己孩子的行為。

4、 控制女兒的愛好和興趣

有的母親會讓孩子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去發展,自己喜歡什麼就讓孩子做什麼,從來不考慮這些事情孩子是否喜歡。這樣的母親眼中只有自己,她不願意讓孩子去發展自己的興趣,因為她認為孩子的興趣不重要也不必要,只有規定孩子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才是正確的。

5、 家裡必須以母親為中心

這樣的母親會在家中表現出很強烈的情緒,並且常常家中的爭吵都是因為她才會出現的。她不允許別人不聽她的話,不按照她說的去做。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常常需要看自己母親的臉色,想著怎樣才不會使得母親生氣,怎樣才能讓家庭和睦。

孩子得獎精力用來思考這一方面的問題,那對於其實事情,他自然也會少去很多精力。因而母親的行為其實很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的未來。

《母愛的羈絆》:“自戀型”母愛有毒,別讓“愛”成為孩子的羈絆

6、 母親缺乏同情心

缺乏同情心的母親,面對孩子的危險、哭泣、傷心等都不會感到心疼,孩子的存在是自己實現夢想的工具,她的溫暖不會給予孩子一次。

7、 無法管控好自己的情緒

自戀的母親對自己的情緒管控能力也極差,他們的情緒如同過山車,時好時壞,這讓家庭中的人感到很心累,家中就像有一顆炸彈一樣,隨時都會爆炸。對於子女的關愛,她們也做不到,常常是對孩子很冷漠。

8、 挑剔

自戀型的母親對子女尤為挑剔,對於子女的任何行為,她都要找出或大或小的錯誤來指責她們,並且美其名曰是要做到至善至美,但其實她們只是想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出氣筒罷了。

9、 把女兒當"朋友"看待

朋友和孩子的區別,就在於是否需要用無時無刻的愛來對待他。自戀型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就像對自己的朋友一樣,需要讓孩子來滿足自己心中的感情需要。

10、 缺乏界限感

對於自戀型的母親來說,孩子也是朋友,並且孩子的私事會被母親當做與培養之間的談資,無論這些私事是否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怎樣才能避免成為"自戀型"母親

1、 尋找自身價值

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父母,同時一個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父母,我要要做到照顧孩子的生活,同時也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價值。很多人成為母親之後,就感覺失去了自我,一心撲在家庭上,特別是圍繞著孩子轉,沒有自己的時間,沒有自己的事業。

這樣的母親會把全部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因而會對孩子寄予更大的希望,一旦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父母就容易小題大做,從而對孩子造成傷害。所以,一個合格的母親應當尋找自己的自身價值,去創造更多的價值。

比如,可以擁有自己的一份工作,或者發展自己的愛好,常常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整天呆在家中看著孩子。

《母愛的羈絆》:“自戀型”母愛有毒,別讓“愛”成為孩子的羈絆

2、 學會剋制自己

衝動的人往往會成為生活中的魔鬼,一個不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又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呢?

孩子對於父母的情緒感知是十分敏感的,如果父母的情緒總是波動,孩子生活在父母的陪伴下,也會覺得很煎熬,因為不知道母親什麼時候會發脾氣。

學會剋制自己,當自己要發脾氣的時候,應該想一下是為什麼,有沒有必要這樣做,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想清楚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之後再決定是否要去做,才能更大程度上剋制住自己。

3、 與孩子保持一定距離

父母要與孩子存在一定的距離,才能給與雙方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聰明的父母一般都不會去過分干涉孩子的個人空間。孩子的私事,父母不要將其在大人面前大肆談論,這會傷及孩子的自尊。

同時,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隱私事,不要過分好奇,總是去打聽孩子的事情,甚至去看他們的日記。孩子感覺到心理不舒服向父母反映的時候,父母要及時詢問是什麼行為導致自己不舒服,從而改掉自己的行為。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讓孩子更加從容地生活。

《母愛的羈絆》:“自戀型”母愛有毒,別讓“愛”成為孩子的羈絆

我是小F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