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龍:ISIS利用新冠病毒肆虐 妄圖東山再起

ISIS利用新冠病毒肆虐 妄圖東山再起

自2020年1月底,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上傳播以來,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一直試圖利用這種病毒來吸引儘可能多的恐怖分子和有極端思想傾向的同情者加入該組織,妄圖東山再起。ISIS在其官方網絡出版物《AL-Naba》(埃爾-納巴報)發出號召,要求同情伊斯蘭國的民眾,投身加入伊斯蘭國組織,尋求開展恐怖主義活動的機會,並稱由此可以“避禍消災”。


ISIS宣稱新冠病毒是對西方的“天罰”

當新冠病毒在2020年1月開始爆發的時候,ISIS在其出版物《AL-Naba》中表現得很興奮,宣稱這是對異端敵人的“天罰”,是“真主對異端和異教的憤怒”。它呼籲人們“懺悔”,為了躲避傳染而加入ISIS組織“避難”。

後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傳播,感染者越來越多,而特效療法卻一直未找到,因此很多人可能就開始對這種瘋狂宣傳將信將疑。事實上,已經看到很多視頻和推特都宣稱,這種病毒是一種“天罰”。而這種宣傳可以為ISIS的徵募加油鼓勁。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4月3日報道,ISIS和基地組織都宣稱新冠病毒是上帝對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懲罰,把美國的經濟榨乾一直是恐怖組織的一個目標,而9·11事件給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被認為是被擊斃的恐怖頭目本·拉登的巨大成功。

在恐怖組織的一些頭目眼裡,重大流行病的蔓延以及世界各國未能針對新冠病毒獲得有效藥品,可能會促使大量恐怖分子,在ISIS的極端主義言論蠱惑下,並在缺乏宗教覺悟的情況下,更容易接近ISIS組織。而且特別是這一流行病與一些國家存在的愚昧思想之間相互聯繫的視頻和推文的泛濫,增強了後者加入ISIS組織的決心。

新冠病毒因地區不同產生差異

阿聯酋《Future Center UAE》智庫網站3月31日刊文指出,也許病毒傳播因ISIS組織結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ISIS及其下屬組織的結構和地理位置不同,也會導致新冠病毒帶來的影響也有差別。例如,與世界其他地方的ISIS分支機構相比,薩赫勒地區(海岸地區)和撒哈拉地區(沙漠地區)的ISIS組織,就與所在國本地社會的互動更少,他們很大程度上是在偏遠的沙漠地區活動,遠離人口密度高的聚居地帶。

毫無疑問,此前爆發的埃博拉疫情的時候,正是這種隔離狀態讓他們倖免於難。顯然,當分析新冠病毒對ISIS的影響時,也應該注意將中西非和其他地方區分開來。在非洲中西部地區,ISIS的成員遠離人口聚集區;他們因此逃過了埃博拉,自然也因此有更小的概率感染新冠病毒;此外,從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來看,新冠病毒在當地還沒有形成大流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關係。因此,他們受到的打擊會更小,這可能使得ISIS的重心一定程度上從中東向中西非轉移。

有鑑於此,與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地區相比,ISIS分子在薩赫勒(海岸)和撒哈拉(沙漠)地區開展的恐怖主義行動數量可能會增加。分析人士注意到,2020年3月19日尼日爾25名士兵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就是明顯的例子。但該組織非常謹慎,在策劃針對法國部隊和馬裡安全人員的行動計劃時,指示其成員避免前往歐洲國家,以防止艾滋病毒感染。

七項防範指令

許多跡象表明,2017年埃博拉在一些非洲區域的傳播並沒有影響到ISIS,因為它沒有擴展到當地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因此,該組織一些分子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國感染的可能性似乎很大,特別是因為他們無法去醫院或接受與當地居民類似的病毒檢測分析。當新冠病毒開始在伊拉克等中東國家傳播時,ISIS的出版物《Al-Naba》為減少其成員感染新冠病毒的機會,發佈了以下七項指令:

1、必須相信,這種疾病不是自己傳播的,而是承蒙全能真主的意旨。

2、必須採取預防和規避疾病的措施。

3、必須在打哈欠和噴嚏的時候遮住口部。

4、必須在使用餐具前洗手。

5、必須信仰真主,懇求免於疾病的庇護。

6、不能把健康的人帶入疫區,也不能把染病的人帶離疫區。

7、必須在不用的時候密閉好鍋和水壺。

有分析認為,該組織熱衷於發佈這些指令,反而增加了這些地區恐怖分子感染病毒的可能性,特別是因為它不是一個與地理和人口環境隔絕的組織,特別是在伊拉克、敘利亞和利比亞的ISIS分子與當地社區之間高度混雜的情況下,許多病例可能在這些國家的城市中很快傳播,而且無法獲得關於感染和死亡的準確統計數據。

有趣的是,恰恰就在這七點的指令出臺之前的兩週,ISIS才宣稱說這種傳染病的目標是有罪者和異教徒的社會,這表明ISIS自己也有成員捲入新冠病毒危機之中了。這進一步說明,ISIS並不是在自己活動區域內孤立存在,而是會與周邊發生地理和人口上的互動交流。

分析人士指出,新冠病毒的傳播有可能成為ISIS恐怖組織結構的一個轉折點。正如一些專家預言,在疫情得到控制後,世界將發生巨大變化,ISIS似乎也會發生變化,而且準備迎接和應對因世界變化而來的新變化。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上外中東所智庫理事、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