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鄉城步作家唐文安新作:木葉吹歌有傳人(散文)


苗鄉城步作家唐文安新作:木葉吹歌有傳人(散文)

唐文安,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茅坪鎮人,縣作家協會副主席。熱愛文學、新聞寫作,尤愛宣傳苗鄉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採寫的《愛的小屋》與《木葉歌王的擁軍情》先後在鳳凰網與《中國國防報》上發表。20多年來有30多篇通訊散文在全國華聲在線湖南紅網等網站發表。


苗鄉城步作家唐文安新作:木葉吹歌有傳人(散文)

  在苗鄉城步,說起楊光清的木葉吹歌,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記得六年前的一個上午,我在縣城的儒林廣場剛好碰到一次公益演出,恰逢楊光清老人在表演木葉吹奏《兵哥哥》,我深受感動,便寫了一篇《苗鄉木葉歌王的擁軍情》,文章在《中國國防報》上發表。因楊光清從年輕時就放映過電影,那時他常穿越山寨給村民放映一些革命題材的戰爭影片、宣傳愛軍擁軍,常在放映電影之前,也用木葉吹奏《洪湖水浪打浪》《映山紅》,很為當地百姓的喜愛。後來他也注意收集一些紅軍長征過城步的一些的歷史文物,以資來教育後代。楊光清的藝術情懷多次得到全國媒體的報道,他的名聲已是傳揚四海、譽滿神州大地,難以可貴的是他還曾應邀隨湖南藝術團隊赴寶島臺灣演出,木葉吹歌飄過海峽,讓臺灣同胞一飽耳福。


苗鄉城步作家唐文安新作:木葉吹歌有傳人(散文)

  4月8日,我隨著縣作協部分會員再次來到丹口的新鋪裡,再一次聆聽了楊光清藝術家的木葉吹歌,當他吹奏了一曲《我的祖國》歌曲後,笑著對我說道;“我有些老了,氣力顯得有些不足,好在我的兒子楊昌鑫已很好地接了我的班,他也學會了吹木葉了。”一聽到這話,我的內心也是一陣喜悅,城步縣政府早些年就將這裡定為木葉吹歌的傳承基地,但木葉吹歌有些難度,真正一時能學會的還是極少,能吹好的則是更少了;猛然聽到老藝術家有了藝術的傳承人,內心真的很是興奮;為了進一步驗證,我讓楊老與他的兒子一起用木葉吹奏《迎賓曲》:“哩啦哩乖、哩啦哩乖,清早喜鵲它叫得乖,果然我城步苗鄉有客來,碧綠的翠竹它點頭笑,美麗的鮮花朵朵開……”木葉吹奏的歌曲確實優美動人、宛轉悠揚。


苗鄉城步作家唐文安新作:木葉吹歌有傳人(散文)

  古語說得好:“雛鳳清於老鳳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木葉傳承人楊昌鑫卻很是謙虛地說:“父親的木葉歌王的位置是難以取代的,以後還得多琢磨啊!”楊昌鑫學會吹木葉也就這兩年的時間,但是進步很神速,他悟性高,父親也沒有特意傳授他什麼“秘訣”,只是當外地來的遊客在學吹木葉時,楊昌鑫常站在一旁暗暗的用心記、用心學,平日裡有空常採摘河邊的楊梅樹葉用心苦練,功夫不負有心人,楊昌鑫吹奏木葉的水平越來越高了,現在也能贏得客人的青睞與讚賞了。另外除了木葉這門藝術,好學的楊昌鑫還在十多年前就學會了蘆苼吹奏,一曲《蘆苼戀歌》也讓客人蕩氣迴腸、三月不知肉味。


苗鄉城步作家唐文安新作:木葉吹歌有傳人(散文)

  說起新鋪裡的民俗文化,楊昌鑫很是動情,他說:“在我們丹口下團,新鋪裡是很有名氣的,早在一百年前,我們這裡就是茶馬古道,那時候因交通不便,而新鋪里正處在古代官道的當口,來往的商販與生意人都會從這裡路過,很多客人會在這裡用飯或住宿,所以這裡一百年來,生意就十分地好,當年的紅軍一支隊伍就從這裡經過,還給我們留下了一盞馬燈作紀念,以感謝我們對他們的款待與照顧。”談到新鋪裡樓上的“農耕文化及文物博物館”,楊昌鑫談到了一直往事:“記得是兩年前,一位從北京來的老人,當他在陳列館裡看到那件抗美援朝時的軍大衣時,老人家競然哭了,他說當他看到這件軍大衣時,不禁想起自己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們……”這事楊昌鑫至今還記得,他覺得這件事告訴自己,博物館的陳列的教育意義很大,他讓老年人追憶往事、讓年輕人尤其是孩子們知道農村的辛苦勞作“粒粒皆辛苦”,幾年前湖南衛視帶著一群家長與城市的孩子們來到這裡,專門拍了孩子們來這裡遊學的情景。


苗鄉城步作家唐文安新作:木葉吹歌有傳人(散文)

  當我提到木葉傳承人對將來新鋪裡發展的憧憬時,他想了想說道:“我們新鋪裡,是百年老店,現在我們這個大家庭的老一輩與年輕人大多在外地工作,我作為老店的接班人與木葉吹歌的傳承者,我會努力發揚光大這裡的傳統藝術文化,讓外地的客人來這裡,會享受到美好的藝術陶冶,會覺得到城步苗鄉不虛此行,做好苗寨文化的守望者是我將來奮鬥的目標!”他停了一下說:“關於農耕文化博物館,我想把它做得更大些,以後會繼續去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物與農耕時期的紀念品,讓遊客們來到這裡能記住鄉愁!”

  美麗的新鋪裡,這裡是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遊景點、農家樂”,這裡有好聽的蘆苼吹奏、木葉吹歌,這裡還有著俏麗的苗家妹好聽的山歌;正值“鄉村旅遊”已成為旅遊事業強勁發展動力之源,新鋪裡的經驗無疑有著示範意義;如何將這裡的獨特魅力文化發揚光大,在楊昌鑫的肩膀上還有著很重的擔子,他以後的路還很長很長……


苗鄉城步作家唐文安新作:木葉吹歌有傳人(散文)

推薦者簡介

族人才俊,真名陳建族,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人,苗族。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散文詩學會會員,廣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和《中國國家地理》《海軍文藝》《廣州文藝》雜誌等報刊,並有作品入選《魅力水鄉》《全國名鎮·醉美東湧散文詩徵文精品集》《中國百年詩人新詩精選》《2018中國散文詩年選》《2019中國散文詩年選》等作品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