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溮河區行政區劃

溮河區位於河南省南部,地處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麓,是信陽市的主城區、老城區,也是信陽市的經濟、文化、交通、商貿和金融中心,因古老、美麗的溮河穿城而過而得名。全區轄8個鄉鎮、8個辦事處、1個產業集聚區,國土面積1512平方公里,總人口近80萬人。

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溮河區西周時屬申國,故也稱“申城”,後改為“義陽”,宋太宗時改“義陽”為“信陽”,距今已有2800多年曆史。古聖先賢,群星燦爛。蜀漢名將魏延、文壇領袖何景明、一代狀王宋世傑等名垂青史。溮河區是豫南革命的策源地,豫南第一個中共組織的誕生地,河南省第一塊紅色區域的發祥地,豫鄂邊抗日根據地的發源地,中原突圍的首戰地,也是解放軍南下渡江作戰的前進基地。血與火的革命歷史,造就出溮河兒女堅韌不拔、勤勞善良的紅色品格和革命老區精神。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溮河區南臨荊楚,北接中原,承東啟西,縱貫南北。在300公里半徑區域內,簇擁著人口密集、發展強勁的中原城市群、武漢經濟圈和皖江經濟帶,有著“中部之中”、河南南大門的獨特區位,是最具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潛力的地區和最具投資潛力的中小城市。京廣、寧西鐵路和107、312國道在區內交匯,形成了“雙十”字型交通骨架,京珠高速、滬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達九州”,是全國44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

環境優美,宜業宜遊。溮河區西環南灣湖,南枕大別山,屬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適中,氣候溫和,光熱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域內自然風光優美,名勝古蹟眾多。有雞公山、南灣湖、四望山、黑龍潭、白龍潭、靈龍湖、五曲峽等具有典型豫南山水特色的自然景觀,也有賢隱寺、文廟大成殿、準提庵、明朝前七子何景明墓、馮鎬墓、宋士傑遺址、溮河新八景等眾多具有深厚文化歷史淵源的人文景觀。境內高等植物有180多科、2000多種,森林覆蓋率高達6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置身溮河,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千峰競秀、萬頃茶海的獨特山水景觀,讓人彷彿置身於畫卷,如醉如痴。

紅綠相映,名茶飄香。溮河區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的原產地和主產區,也是新派紅茶信陽紅的發源地和主產區,境內“五雲兩潭一寨”是極品信陽毛尖的核心產區,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的信陽毛尖,就產自於“五雲”之一的車雲山。目前,全區茶園面積發展到60萬畝,涉茶綜合產值63.8億元,信陽毛尖品牌價值達59.9億元,位居“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第二位,溮河區連續九年蟬聯全國重點產茶縣區,躋身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區。信陽毛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發展前景越來越廣。

產業明晰,潛力巨大。近年來,溮河區立足優越的交通區位和生態資源優勢,緊抓信陽市列入全省重點扶持的現代物流業發展節點城市機遇,致力構建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電商物流組織中心,加快培育電商物流、農產品冷鏈物流、茶旅文化產業。目前,全區電商物流企業發展到677家,入駐阿里巴巴信陽產業帶企業488家,在全國204個產業帶站點中排名第41位,榮獲“2017年度中國城市物流管理創新獎”。圍繞健康養老、文化旅遊、運動休閒、觀光體驗、基因工程等產業,積極謀劃招引項目,引進了谷麥光電等一批優質項目,溮河區已經成為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大展身手的創業樂土。

面對新時代發展要求,區委、區政府將發揮優勢,堅定“重振溮河雄風”的信心和決心,大力實施“革命老區”“信陽毛尖”“ 生態環境”三大品牌戰略,形成紅色精神、綠色品質、內涵多彩的良好發展態勢和格局,堅持“共建美麗溮河、共創美好生活、共享發展成果”的發展理念,致力把溮河區建設成為“生態優美、功能完善、產業發達、城鄉文明、生活幸福、社會和諧”的現代化美麗溮河。在城區,以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為著力點,大力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在農村,發揮優良的自然生態和獨特的信陽毛尖優勢,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茶旅融合發展,切實將自然生態基礎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效益優勢。在產業發展培育上,致力發展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著力優化發展環境,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