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是而昨非

今是而昨非

韶華散盡不可追,歲月蹉跎意傷悲。

憂思難解心自問,始知今是而昨非。—題記

今是而昨非

今日而昨非,正心以改悔

當你剛來到這個世界,一切猶如白紙。遇到的事、碰見的人如同墨水,你的所作所為就像畫筆,在紙張上盡情揮灑,這張畫很容易看出你的性格。水墨畫可能不盡人意,性格也可能出現偏差。人們經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什麼決定性格?就同作畫一樣,你的"所遇所見"和之後的"所做所為"決定了你的性格,也決定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遇所見"不可能隨心所欲,但"所做所為"卻可以控制。要是能把一切做到完美無瑕,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但完美只是一種理想,而不是一種存在。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道理總是這麼簡單,你只要活著,就會犯各種各樣的錯。但犯錯並不可怕,關鍵是怎樣對待它。有的人故意淡化自己的錯誤,以此來尋求心理安慰;有的人像鴕鳥一樣把頭鑽進沙子裡,便以為萬事大吉。但這隻能暫時隱藏焦慮和痛苦,錯誤一直在那,它只是被掩蓋但從未得到解決。

為什麼犯錯後很多人要去淡化它,想要去逃避?原因就是恐懼,他們恐懼錯誤對自身的打擊;同時害怕犯錯會讓人看不起自己。犯錯的確會讓人愧疚,讓人不自信,嚴重的甚至到了自我否定的程度。為了改變這種情形,他們不自覺地淡化錯誤和逃避現實。但這方法一點都不長遠,只是暫時性的心理解脫。你犯的錯沒有改正,它會像充氣的氣球一樣慢慢膨脹,最後爆裂開來,產生更壞的影響。所以說,對於錯誤,不但要正視它,還要明白改錯趁早不趁晚,及時止損,方是正理。

再說一生中怎麼可能一點錯誤都不犯,能做到"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就很不錯了。做事全力拼搏,自當心安理得、無需愧疚,也不必否定自我。另外人們常因害怕犯錯而失去自信,這份自信算是一種自我認同,人人都渴望認同自己並驕傲地活著。那正視並"斬落"自己的錯誤不更令人驕傲嗎?常言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犯錯帶來的經驗教訓也許比循循善誘的老師給予你的更加實在。打不死你的會讓你更加強大,犯錯後的思考會給你更多的智慧。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那錯誤就是人生路途中的荊棘,把它們連根拔起,做成柺杖然後出發吧。

有個很樸素的道理叫"求則得之",比如說"求富貴得富貴,求姻緣得姻緣,求仁義道德得仁義道德"。照這個道理說,我們力求改錯,得到的就是更加美好的自我。改過有意義也有價值,但它到底需要什麼?看過很多故事、見過很多人、讀過很多書後有了想法,改過需要的是"明理心、羞恥心、英勇心"。

今是而昨非

君當明理

首先說說"明理心",明理,既明辨是非、通情達理。為人處事這一輩子,首先要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碰、什麼人應盡力結交、什麼人要少接觸。也就是說人得有原則,要有所敬畏,不傷害別人也要盡全力保護自己的"正心"。此外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還要明白怎樣才能實現它。可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獨自一人便參破這一切明理,不現實也不可能。但世間不止你一人,我們可以去琢磨別人的故事,去和其他人交流,再思考別人和自己的行為是否合理、是否誤入歧途。看得多、想的多,並守住一個"正"字,自然有一顆明辨是非、通情達理的"明理心"。

今是而昨非

君當知恥

再來談談"羞恥心",羞恥,既羞愧、恥辱。羞恥心大致是意識到自己遠不如人或是因自己行為不當而產生羞愧的心情,它對人的自我反省、自我改進有很大的作用。很多人同樣天生資質不佳,但他們的結局卻大相徑庭。有的人"碌碌無為",有的人卻能"飛上枝頭變鳳凰"。如果你自認將來無所作為,便自暴自棄的生存,那肯定是一事無成。可假如你"知恥而後勇",拼盡全力尋求突破,不敢說一定能飛黃騰達,但絕對無愧於己。正如孟子所說的"恥之於人大矣",有了"羞恥心",便敢於改正錯誤,便敢於尋求突破去成為更加美好的自我。

今是而昨非

君當英勇

最後聊聊"英勇心",英勇,既果斷勇敢,所懼。有些過錯令人心生畏懼,還沒開始改正就認定自己無能為力。可見因循退縮是個大問題,勇氣的缺乏讓人無法面對錯誤,但這樣更能看出"英勇心"的可貴。英勇大致源於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人想要英勇,就要知道自己渴望什麼,想要完成什麼。當你的意願足夠強烈,你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談及以上三種心態,我們經常落腳於前面兩個字—明理、羞恥、英勇。的確如此,"懂明理、知羞恥、需英勇"給予我們無盡的力量去改正過錯進而奮發圖強。但最主要的還是後面的一個"心"字,我們的一切意願都是內心發散出來的,我們的思想、認知會決定我們變成怎麼樣的人。過錯要在行動上改正,更要在心裡得到修正。如果內心滿是光明,那錯誤何所遁形?如果正理早已融入靈魂,那錯誤處處難行!

今是而昨非

過錯雖千種萬種,皆由一心所起。唯願正念在前,"明理、知恥、英勇"三心同發其力,猶如烈日當空,烏雲自散。最後為詩一首,定為終章。

終知今是而昨非,知錯正心可改悔。

明理羞恥以英勇,破厄離難成祥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