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马頔瘦了,上综艺了,不再唱民谣了

Start here:

上周《我是唱作人》第二季正式开播,作为一档对标《歌手》、首季零差评的音乐综艺,首发八位歌手的名单一经公布,很快就在音乐圈产生了新话题。

按照年龄大小排列,他们分别是:郑钧、GAI、马頔、张艺兴、陈粒、霍尊、隔壁老樊、刘思鉴。

30岁的马頔瘦了,上综艺了,不再唱民谣了

应该说,大多数人最关心的点在于,以上这些风格各异、阅历不同、背景差别明显的歌手们,要是放在同一个舞台上用音乐来比拼高低,到底怎么打分才好?

站在歌迷们的立场来讲,私底下或有交集,或完全不相熟的一群音乐人,以同场竞技的方式相遇了,到底会不会尴尬?

还好第一期节目播完,打分上倒是无太大争议,八人两两相对,胜负结果都在接受范围内。只是这几位的首次碰面,确实一度让观众感受到了出屏的尴尬,当然后来还好有一次和谐的饭局算是扳回了一局。但很多细节的呈现,还是让我们对个别选手抱有更大气点。

比如,贡献出综艺首秀的前民谣歌手、现年30岁的马頔

30岁的马頔瘦了,上综艺了,不再唱民谣了

对于很多因为《南山南》而入了民谣圈的歌迷来说,马頔的名字曾经代表着中国新民谣的最强音。尤其当那英带着她的冠军学员在鸟巢一同唱响《南山南》的时候,我们一度对民谣的期许就像后来爆红的《成都》一样,以为属于民谣音乐的新时代终于要来了。

时至今日,《南山南》依然是马頔最被人熟知的代表作,只是曾经属于马頔的“民谣歌手”身份,已然在过往的几年时间里,发生着些许不同以往的转变。

马頔也在用行动和作品,屡次刷新着大众对他的全新认识。所以,就有了一首首风格变化明显的新歌,和这一次让人意外的综艺首秀。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马頔改变了这么多?我们借此文章,给予大家一种或许存在的可能性。

减肥成功,回到颜值巅峰


在不发新歌,也不做演出的日子里,喜欢马頔的朋友,都会去关注他的微博。那里也就成了马頔对外发声、更新近况的第一平台。

如果你尝试浏览他的历史消息,会发现“戒酒”和“减肥”两大人生的终极命题,始终在持续不断地环绕在这位已经进入而立之年的音乐人身边。

30岁的马頔瘦了,上综艺了,不再唱民谣了

到底要不要彻底戒酒,究竟从哪天开始减肥?放狠话、发毒誓、跟死党对赌……这些我们都会干的事,马頔也都做过了无数次。

或许能借此感受到马頔的苦恼,那就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马頔?他始终在努力,不管是生活(减肥、戒酒)上,还是在音乐(发歌、演出)上。

曾经一度被称为“颜值担当”的小鲜肉马頔,是用他的人格魅力和音乐作品征服了无数歌迷的心。以至于他的感情故事几经转述和加工,成了热门民谣评论里常见的名人逸事。

这些年,虽说新作数量不多,但马頔依然活跃在舞台之上。前几年的一次演出,马頔以近乎胖成了宋冬野的身段,登台露面,这一幕也成了他的颜值低谷。

30岁的马頔瘦了,上综艺了,不再唱民谣了

此后在朋友、歌迷等人的轮番轰炸与网络监督之下,没想到2020年刚一开年,再见面时的马頔竟然减肥成功了,荧幕上瘦削的身材再加上有棱角的下巴,难怪弹幕里是一片惊呼:跪求减肥秘诀。

其实这个点很值得做一期人物专访:让马頔谈谈他减肥的日子。当音乐人成了减肥达人,想必这个话题破圈的速度,不会比梁龙做美妆博主、臧鸿飞讲脱口秀低。

我先举手期待着,并备好小板凳。

综艺首秀,轻松战胜隔壁老樊

出道快有十年,《我是唱作人II》竟然是马頔的综艺首秀。但和好友宋冬野一样,马頔的走红却和音乐综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想当年,《董小姐》是在《快乐男声》上被唱红的,《南山南》是在《中国好声音》被更多人所熟知,两首“民谣金曲”传遍大街的最有力助推器,都能找到综艺的源头。

歌火以后,人也跟着起势,在曾经的民谣厂牌麻油叶里,宋冬野和马頔有着很相似的遭遇。两人在拥有代表作后,随即成了演出的宠儿,乐迷争相喜爱的对象。

新民谣这一面大旗,也在这时候被麻油叶的众将们扛起,但很快在之后的时间里,慢慢又放下,并不再提及。

马頔作为麻油叶的核心与发起人,同时也在经历着个人风格上的转型。到了2018年,谁能继续代表民谣,很多人在这时候认识了隔壁老樊

当《我是唱作人II》节目中,不会聊天的隔壁老樊遇上了前辈马頔,两人原本是可以聊出很多话题的,但很显然剪辑后的效果是,明显的“代沟”似乎清晰可见。小了马頔9岁之多的“歌坛新贵”隔壁老樊,几乎每句话都没跟马頔聊在同一个点上。

30岁的马頔瘦了,上综艺了,不再唱民谣了

看完两人的对话,才明白了什么叫尬

到了比赛场上,他的作品依然延续了此前《歌手》的个人风格,一贯的远超其年龄的成熟表达,略带沧桑和沙哑的嗓音,反复地拍打着听众的神经,“审美疲劳”在所难免。

而反观马頔,还是一个人、一把琴登台,只是身后多了乐队,“琴也换成了电琴”。演出配置的直观变化,也自然地体现在了音乐作品的呈现上。

比赛前,隔壁老樊还曾这样解释过,选择对战马頔的理由:“风格相似(都是民谣),在他身上受到过启蒙。”

结果比赛后,他发现拿起电吉他的马頔,在台上不再民谣了,同时也无悬念地赢下了自己。想必一时间,最难接受这个结果的人,只有老樊。

他还是不太清楚,马頔不再民谣,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再民谣,弹电吉他玩起后摇

我始终不清楚,究竟是从何时起,当年的民谣歌手们,开始想跳脱出民谣这个圈,并谋划着迅速摘掉民谣的标签。

今天的马頔,也只是这股大浪潮里的一员。和他一起出现在《我是唱作人II》里的陈粒,从举办个人巡回演唱会开始,就越来越不像当年唱着民谣、走着巡演的民谣歌手了。

直到后来屡次站上各大舞台,以及其他音乐综艺,陈粒在众人里率先出头,成了拥有独立风格的新兴唱作人,民谣的标签已然不见。

马頔拿起电琴,唱起“后摇”,大概是从和文雀乐队合作《大雁》开始的。当有了那一次大胆且冒险的音乐尝试以后,越来越多的歌迷在主动或被动中,接受了一个正在转变的马頔。

30岁的马頔瘦了,上综艺了,不再唱民谣了

虽然在近些年的草莓音乐节上,歌迷们依然能看到马頔的身影,但他的位置却离主舞台很远,一般会在副舞台压轴出场。即便唱的歌,大多还是《孤岛》专辑里的经典作品,但是在编曲和舞台呈现上,已经越来越不像《南山南》时期的马頔。

直到《青年王国》来到歌迷面前,马頔的转型也接近定型,这一转变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所以这首歌被更多人喜爱,也是实力所致。当然,得感谢他自身的执着和坚持。

说到底,问题不是出在了“民谣”二字身上,在麻油叶等人之后,依然还会有隔壁老樊们靠民谣杀出重围,接过大旗,赢得市场。即便这些年“民谣”的口碑不同以往,甚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这些都构不成音乐人选择转型的最终理由。

根本原因,我赞成还是要回到其自身的选择之上:就是马頔自己觉得,哪种表达更适合当下的自己,哪种风格更有利于音乐的发挥,哪种方式让你在台上更舒服?他就可以去做出选择,选择去唱《是首情歌》,而不太需要去考量市场或者流行。

30岁的马頔瘦了,上综艺了,不再唱民谣了

即便在当下,《是首情歌》这首新作在节目播出后,被很多人听出了别人的影子,但值得肯定的是,马頔在舞台上用其“微醺”的姿态,演绎的是此刻真实的自己,延续着他想要的音乐之路,即便他已经戒酒成功了,但是这股新来的酒劲儿还在他头上,于是写成了歌。

任何一个时代,过去或者现在,多数人都是更爱新鲜的,不管是年轻的小鲜肉,新上市的数码产品,还是刚发布的新歌单曲。新,至少代表着创作者的与时俱进,或者他们并未放弃对自身的思考。

所以民谣也好,后摇也罢,马頔还是那个马頔。如今他已经30岁了,刚减肥成功,在综艺上说着他的北京话,在凌晨两点还会发微信给别人:你觉得人都是孤独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