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MCU“芯”機遇

與非網 4 月 20 日訊,此次新冠病毒的爆發,在對經濟進行劇烈衝擊的同時,也給一些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正所謂不破不立,此次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爆發,對國外的半導體芯片產業也是十足的衝擊,許多廠商紛紛宣佈停廠停工,因而進一步加劇了價格的上漲。在這一背景環境下,國內的微控制器(MCU)就有了發展的餘地,就迎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

微控制器(MCU) 本身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諸如手機、PC 外圍、遙控器,至汽車電子、工業上的步進馬達、機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見到 MCU 的身影。

国产MCU“芯”机遇

然而,一直以來,國產 MCU 企業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市場都面臨著國際主流廠商的強力競爭。具體而言,中國對於中低端 MCU,例如中低端的 8 位的 MCU,做的還不錯,但是對於中高端的產品,比如中高端 8 位 MCU 和 32 位 MCU,比起國外來說一直沒有太大優勢,終端用戶方面還是比較依賴進口。這是由於中國的中高端 MCU 起步較晚,更新迭代較少,而且國外的 MCU 已經牢牢佔住市場,造成國產 MCU 一直以來機會並不多。

不過,這次全球新冠病毒的爆發,無形之中就對全球半導體芯片行業進行了一次打壓,MCU 供應鏈尤其嚴重,國外 MCU 出貨價普遍漲兩三成,有的甚至漲了一倍左右。這樣將會進一步影響國際大廠半導體芯片的供給狀況,給全球電子及半導體等產業鏈造成很大的壓力。另外從市場需求情況來看,部分電子消費品的購買力逐漸緊縮,加上國際貨運物流延遲,也將影響了部分市場採購訂單和營收。

面對這樣的發貨緊缺、供應不足的問題,國內的 MCU 就可以抓住這次機會迅速發展。例如醫療器械方面,主要運用的是中高端 8 位 MCU 和 32 位的 MCU,而在之前,很多本國的用戶都會選擇用進口的產品。這次由於疫情造成海外 MCU 價格爆漲並且供應嚴重不足,很多醫療行業開始使用國產的 MCU。而國內的 MCU 在價格上並沒有很大的波動,雖然偶爾會供貨不足,但是現在依然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生產。這大大提升了國產 MCU 的使用率,也大大的推動了國內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客戶認可度。

總而言之,目前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行各業也在陸續復工復產,但海外疫情依舊形勢嚴峻,使得很多海外芯片上下游產業依舊處於停工停產狀態,這就是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的良機,可以有效減少信息安全隱患、降低元件供應風險、加強研製生產保障。而在未來的道路上,更可以以此為契機,將替代與創新同時進行,真正做到國產芯的“芯”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