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號放大鏡」為什麼你樂此不疲跳入商家的坑?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奇怪的現象,都無法正常的邏輯去解釋,可是有很多時候,我們其實被套路了也未可知。

「9號放大鏡」為什麼你樂此不疲跳入商家的坑?

等公交車還是打的士?

一天,你要去一個地方見朋友,約好了下午3點見面,那個地方離你家,需要1個小時的車程,打車需要30元,而坐公交車只需要2元。你權衡下後提前了半個小時出門,來到公交站臺開始等公交車。時間過去了10分鐘,公交車還沒來,你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繼續等公交車,時間過去了30分鐘,公交車還沒來,你開始有點焦急了,想打車走,又怕公交車馬上就來,你跺跺腳,心想再等10分鐘吧,再不來就打車了。10分鐘又過去了,公交車還是沒有來,你趕緊打了個車赴約去了。你在車上懊悔不已,早知道公交車這麼慢,還不如一開始就打車。

你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這其實就是我們經濟學裡面的 -- 沉默成本

沉默成本: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剛剛這個例子中,你所付出的沉默成本就是那收不回來的時間。


「9號放大鏡」為什麼你樂此不疲跳入商家的坑?

沉默成本運用的鼻主 - Costco


在現實的商業現象中,又有哪些商家的策略運用了沉默成本而讓你欲罷不能的呢?

2019年在上海開業的中國首家開市客(Costco)商超,就是這方面的鼻主。這個商超裡,什麼都有的賣,關鍵是還特別的便宜,讓人慾罷不能!但是,前提是你必須花幾百塊錢辦一張它的年度會員卡,你才能夠享受折扣價格,然後買買買。當你充值了幾百元的會員之後,你可能就會想,我一定要多去那裡買些東西,才對得起那花出去的幾百塊會員費。其實,這個時候你就已經著了商家的道了。而你所付出的那幾百元的會員費,就是你所付出的沉默成本,如果你想要收回成本,那就只能買買買,這也正是商家想要的結果。

其實,不止是你,連老鼠也跳入了沉默成本的坑(摘自知乎,侵刪!)

作者:文小寧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87488/answer/74071164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明尼蘇達大學的神經科學博士 Brian Sweis 及團隊設計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實驗來研究老鼠的沉沒成本,並且給這個實驗取了一個名字叫「餐廳探險」:

「9號放大鏡」為什麼你樂此不疲跳入商家的坑?

具體的操作是:

把老鼠放在一個設置了四個「鼠食餐廳」的迷宮裡,不同的「鼠食餐廳」位於迷宮不同的位置,老鼠在這四個餐廳裡分別可以享用葡萄、酸奶、巧克力、香蕉這四種食物中的一種。

在迷宮裡,每一個餐廳都分為進食區和候餐區兩個區域,老鼠首次進入某個餐廳時,可以在進食區吃到這個餐廳的特色美食,但食物只有一點點,吃完以後就沒有了。如果老鼠想要再次獲得食物,就需要進入候餐區等上一段時間,然後食物才會掉落在進食區。

「9號放大鏡」為什麼你樂此不疲跳入商家的坑?

老鼠在坐等

當然,老鼠在巧克力餐廳候餐區等待食物掉落的過程中可以隨時選擇放棄等待,轉而去香蕉(或者葡萄、酸奶)餐廳覓食,但不管去了哪個餐廳,老鼠都必須在該餐廳的候餐區老老實實等上一段時間才能吃到好吃的。

實驗過程中,老鼠共有30分鐘的時間在四個餐廳裡排隊候餐、吃飯。因此,時間的合理分配對於老鼠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

「9號放大鏡」為什麼你樂此不疲跳入商家的坑?

等等等

在這個實驗中,在候餐區已經等待的時間也就是老鼠的沉沒成本。而選擇繼續等待還是放棄等待轉而去別的餐廳,就是老鼠在沉沒成本情境下所要做的決策。

實驗結果表明,老鼠在候餐區等待的時間越長,它就越不會改變自己的決定。也就是說,老鼠在同一候餐區繼續等待下去的意願會受到已等待時間,也就是沉沒成本的影響。

如果你覺得上面這段話不太好懂,正常,因為這個實驗本身就很繞。總之,結論是:不僅是人類,老鼠也會有沉沒成本效應。

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沉默成本呢?

應對沉默成本,其實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方法,就是要對自己夠狠!直截了當!斬釘截鐵!面對沉默成本時,敢於快速做出反應,迅速分析你的機會成本,魚和熊掌,到底誰才是你真正想要的,選擇魚需要付出的成本和獲得的收益更多,還是熊掌,一旦分析完,果斷做出選擇。

做事情,如果這件事情是你必須做的,那就不要猶豫,猶豫只會增加你的沉默成本。越是讓人慾罷不能的事情,越能製造沉默成本。面對選擇,如果發現錯了,就要及時放棄,將付出的沉默成本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