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類大學中的領頭羊--華中科技大學

科技類大學中的領頭羊--華中科技大學

院校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華中大,是一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中國頂尖綜合研究型大學,學校前身為1952年設立的華中工學院、1907年德國醫師埃裡希·寶隆博士創立的上海德文醫學堂以及1898年張之洞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2000年由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和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成立。

華中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高校,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千人計劃”入選高校,是21世紀學術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臺、七校聯合辦學、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等成員,是與清華大學一同被美國製造工程師協會(SME)授予“大學領先獎”的兩所中國大學之一。入選《Nature》評出的“中國十大科研機構”,被稱作“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 ~關注“志高生涯規劃”公眾號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佔地7000餘畝;設有45個學院,99個本科專業;專任教師3400餘人,教師中有院士17人;有20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8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有8所附屬三級甲等醫院。

基本概況:

華中科技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於2000年5月26日合併成立。原三所學校既繼承了百年老校的辦學歷史傳統,更體現了在共和國的旗幟下發展壯大的鮮明特色。

原華中理工大學的前身是華中工學院,於1952年建立,1960年被批准成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88年改名為“華中理工大學”。

原同濟醫科大學,1907年德國醫生埃裡希•寶隆創辦上海德文醫學堂,於1927年改名為同濟大學。1952年前後與原武漢大學醫學院合併組建中南同濟醫學院。1985年改名為“同濟醫科大學”。

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1952年國家合併中南地區四所工程類專科學校成立了中南建築工程學校,後更名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在當時是全國唯一的一所城市建設專業的高等學校。

華中科技大學校園佔地7000餘畝,被譽為“森林式大學”。截止2018年11月,擁有45個院系,設有99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

科技類大學中的領頭羊--華中科技大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擁有專任教師3400餘人,其中教授1200餘人,副教授1400餘人;教師中有全職院士17人,雙聘院士1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9人、長江學者青年項目1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9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4人,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青年科學家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9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9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2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0人;獲批有1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其中,人文社會學科領域學術名師有:教育家朱九思、楊叔子;經濟學家張培剛;哲學家塗又光、鄧曉芒;高等教育專家劉獻君;中青年法學家易繼明;社會學專家賀雪峰、吳毅;新聞傳播學專家吳廷俊、張昆。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華中工學院查謙老院長在華中工學院成立大會上講話華中理工大學前身

華中理工大學,原直屬國家教育部,前身為原高等教育部於1952年籌建的華中工學院。

1952年11月,中南行政委員會所屬文化教育委員會召開高等教育計劃會議,決定在武漢新建三所工科院校---華中機械學院、中南動力學院和中南水利學院。[2]

1953年1月,由中南行政委員會教育部發文,正式成立三院聯合建校規劃委員會,武漢大學查謙教授任主任委員。

校園1953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部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決定將籌建中的華中機械學院、中南動力學院合併為一校,撤銷中南動力學院的建制,機電互補,命名為華中工學院。由原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大學等4所大學的機械系全部和電機系的電力部分,以及華南工學院機械系的動力部分、電機系的電力部分合並組成;設機械製造工程、金屬切削工藝及其工具、汽車、內燃機、水力動力裝置、熱能動力裝置(熱力發電廠設備)、電機與電器、發電廠配電網及電力系統8個本科專業,金工、鑄造、汽車修理與維護、發電廠配電網及電力系統4個專修科;同時,華中工學院籌備委員會成立,查謙為籌備委員會主任,劉乾才、朱九思為副主任。[3]

原華中工學院1953年9月11日,建校工程在武昌喻家山南麓破土動工。同年10月15日,華中工學院成立大會和開學典禮在武昌舉行。

1954年8月中旬,全校師生員工會師武昌喻家山,完成搬遷集中工作;1955年,國務院任命查謙教授為華中工學院第一任校長。[1]

1955年9月,汽車專業併到長春汽車拖拉機工程學院(原吉林工業大學前身,現吉林大學前身之一)。

華中科技大學1957年,恢復汽車、內燃機等專業。

1958年,汽車、拖拉機、內燃機等專業整體調整到新組建的武漢工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前身之一)。

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

1966年至1976年,由於“文革”初期軍宣隊指揮長劉崑山、學校副校長朱九思等人的努力,實現三個“沒有”:學校主要領導人沒有變、師資隊伍沒有散、科研教學設備沒有濫,教師、幹部受傷害較少。

1971年,武漢機械學院停辦,部分專業和300多名教職工併入華中工學院。

1972年至1979年,共收留全國各地的專家教授600多名。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70年代末80年代初,先後設立了激光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微波技術等一批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理工結合的技術學科專業。

1979年,第一個文科研究機構——中國語言研究所成立。[4]

1984年,已開設包括理科、文科、工科和管理學科的45個本科專業,形成了新型綜合性大學的基本輪廓,初步實現了以工為基礎,理、工、文、管相結合向綜合化發展的目標。

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當年招收研究生181人。[5]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4月,首批試辦研究生院(共22所)。

華中理工大學

1988年1月,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

1988年、1992年,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評選,獲國家特等獎1種,國家級優秀獎7種,部級一等獎18種。

1989年、1993年,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評選,獲國家特等獎1項,國家級獎3項,國家級二等獎5項。

1994年,成立研究生院10年:博士學位點31個,博士生導師111人,博士後流動站7個,碩士學位點76個。

1994年,招收碩士研究生710人,博士研究生178人,在校研究生達到2232人,比1978年增長了12倍。

1994年,科研經費達到7640萬元,比1978年增長了60倍,居國家教委直屬高校第4位。

1993年,國內發表論文數達到1032篇,“首次突破國內發表論文數1000篇”,位居全國高校及科研機構第1位。被EI收錄的論文居全國高校第7位,被ISTP收錄的論文居全國高校第7位,被SCI收錄的論文居全國高校第11位。

1995年,全國高校研究生院綜合評估,名列第9,受到國家教委表彰。

1995年,順利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單位。

1996年,通過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評價,被評為優秀。

1996年2月,首批獲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共10所)。

1997年,第一個在全國高校中創辦了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1997年,《中國大學研究與發展成果評價》顯示,學校在中國大學工科排名中居第5位,在自然科學研究與發展排名中居第9位,在研究與發展排名中居第8位。

1998年、1999年,《中國高等教育評估》兩次公佈中國高校排行榜,學校均名列第7。

1999年,因在CIMS方面的突出成就,學校榮膺1999年度國際製造工程師協會(SME)頒發的“大學領先獎”(成為繼1994年清華大學獲獎後中國高校第二次獲得該獎)。

2000年2月,科技部幹部管理學院(武漢科技職工大學)併入華中理工大學。

同濟醫科大學

同濟醫科大學,原直屬國家衛生部,前身為德國醫師埃裡希·寶隆博士於1907年創建的上海德文醫學堂。

1893年,德國海軍艦醫埃裡希·寶隆到上海,建立德醫公會。

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醫學堂舉行第一次開學典禮。

1908年,德文醫學堂改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

1912年,增設工科,更名為同濟醫工學堂,設醫、工和德文三科。

1917年4月23日起,改名為同濟醫工學校,轉由華人董事會接辦,直屬北洋政府教育部領導。

1917年12月,更名為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

1924年5月20日,改名為同濟醫工大學,含醫科和工科。

1927年8月,學校由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為國立同濟大學,原醫、工兩科分別更名為醫學院、工學院。

1937年,先後增設了文、理、法等學院,成為一所綜合性國立大學。

1949年6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同濟大學。

1950年1月27日起,學校劃歸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主管。

1950年2月起,為了支援湘、鄂、粵、桂、豫、贛六省(中南區)醫療衛生事業,同濟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同濟醫院內遷武漢,劃歸中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主管;1950年10月,與武漢大學醫學院合併,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

1955年6月,漢口協和醫院劃歸中南同濟醫學院作為附屬醫院。

1955年8月,更名為武漢醫學院;“文革”後直屬國家衛生部領導。

1981年11月,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5年7月,武漢醫學院改名為同濟醫科大學。

武漢城市建設學院

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原直屬國家建設部,是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898年,湖北工藝學堂創建。

1907年,更名為湖北中等工業學堂。

1913年,更名為湖北省甲等工業學校。

1922年,更名為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

1926年,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湖北省高級商科中學校、湖北省立第五中學組建湖北省立第二中學。

1927年,湖北省立第二中學(漢陽工科分校及初中部)改建為湖北省立第三中學。

1935年,湖北省立第三中學(原湖北省高級工科中學校部分)更名為湖北省立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949年,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湖北省高級商業學校、湖北省女子職業學校組建湖北省高級職業學校。

1949年,湖北省高級職業學校(原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部分)改建為武昌高級工業學校。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武昌高級工業學校一分為五,在歷經中南建築工程學校、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武昌建築工程學校、武漢建築工程專科學校等階段之後,土木建築科的部分在1960年成立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當時是全國唯一的一所城市建設專業的高等學校。

1961年,中南給排水設計院專科學校給排水專業師生併入。

1964年,改為建築工程部武漢建築工程學校

1971年,與同屬建工部的原北京建築工業學院合併成立湖北建築工業學院。

1978年,更名為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

1981年,國務院批准恢復和重建武漢城市建設學院。

1997年,建設部與武漢市共建學校。

合併發展

華中科技大學2000年5月26日,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與華中理工大學合併,共同組建華中科技大學。

200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首批獲准試辦示範性軟件學院。

2006年,首批入選國家”111計劃“。

2007年,首批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

2010年,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1年,獲評“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入選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首批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湖北省2011計劃”。

2013年,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被確定為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2015年,學校成立湖北地區首個航空航天學院。[3]

2017年1月,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10月,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佈的2018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位列中國第九。[2]

2018年3月,獲批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1月,入選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同月,華中科技大學等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聯合組建了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關注“志高生涯規劃”公眾號

2019年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增列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科技類大學中的領頭羊--華中科技大學

優勢學科:

1. 雙一流學科:

華中科技大學入選我國“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有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共8個學科入選我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2. 第四輪學科評估

在教育部2017年公佈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華中科技大學共有14個學科進入A檔。其中A+學科4個,包括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A學科3個,包括新聞傳播學、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A-學科7個,包括:控制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生物學。

科技類大學中的領頭羊--華中科技大學

3.特色專業

新聞學

華中科技大學的新聞學院在全國新聞系中排名靠前,新聞學院教學水平很高,學風好,在學校也是重點專業,是文科最好的專業之一,能在新聞、出版與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等工作

信息安全

華中科技大學的信息安全專業在全國中排名靠前,學風濃重,學術水平很高,畢業生在信息技術、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等相關領域和行業工作;也可以在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金融、通信、稅務、外貿、工商、交通、海關以及政府管理部門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工作

電子科學與技術

學科歷史悠久,教學實力雄厚,就業率很高,生就業前景比較廣闊,工作崗位主要分為研發、技術支持、客戶服務、生產管理、銷售等,主要就業單位有華為、中興、聯發科、TCL、比亞迪、富士康、賽意法等,也可出國、在國內讀研繼續深造

軟件工程(設2個專業方向)

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與香港新華集團、IBM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聯合辦學,合作企業對軟件學院畢業生具有優先選擇權,並可向其他機構推薦畢業生,各學期均安排大量的軟件開發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

臨床醫學

前身是同濟醫科大學,歷史非常悠久,學術水平高超,處於泰斗級地位,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是華中大王牌專業之一,絕對是A++級的專業,全國專業排名名列前茅,設置兩個機械設計與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方向,畢業主要從事機電設備系統及元件的研究、設計、開發,機電設備的運行管理與營銷等工作

熱能與動力工程

全國數一數二的,有國家唯一的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師資很強大,就業前景一片光明,培養具備熱能工程、傳熱學、流體力學、動力機械、動力工程等方面基礎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動力機械(如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水力機械)的動力工程(如熱電廠工程、水電動力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空調工程)的設計、製造、運行、管理、實驗研究和安裝、開發、營銷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是國內電氣工程學科領域實力最雄厚的教學科研單位之一,由原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南昌大學、華南工學院和廣西大學等南方主要大學的電機學科,於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時合併組成華中工學院電機系,培養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製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華科計算機排名最好的時候是全國第三,僅次於清華和國防科大,畢業可繼續深造,也可以選擇就業,很多人都去了騰訊,百度,華為,中興,移動,網易,千橡……互聯網通信行業的這些公司

工程力學

歷史悠久,由二校四系合併而成,就業面也比較廣,可以進入機械、航空航天、汽車、土木等領域,待遇也比較好;保研率也很高,也可以在國內繼續深造或是出國

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可以說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招牌專業,培養具備預防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衛生檢測技術,能在衛生防疫、環境衛生或食品衛生監測等機構從事預防醫學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生物技術

華科的生物挺強的,科研實力全國前十名,培養具備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較系統的生物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濃郁的學習氛圍,良好的人際關係,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科目,培養具備機械熱加工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熱加工領域內的設計製造、試驗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

自動化

華科的自動化在全國還是不錯的,就業方向也很廣,既貼近理論學習,又靠近工科實踐,畢業後在工業過程控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科技開發及研究等方面工作

通信工程

華中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屬於電信系兩個方向之一,是華工最熱門的幾個專業之一,畢業生一直深受社會各界歡迎,在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光電子技術等信息工程與技術有關的大中型企業(包括民營、合資、獨資)、科研院所、部隊、國家機關、高等院校從事設計、研究、生產、應用與教學等工作

廣播電視新聞學

新聞這塊確實不錯,排的上前五,主要培養具有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寬廣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在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部門,從事編輯、採訪、節日主持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傳播學高級專門人才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絕對的好專業,華科有光電國家實驗室,激光加工構架重點實驗室,還有激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力極其強悍,王牌專業,培養具備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高級專門人才

藥學

創辦於1971年,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前身是同濟醫科大學,培養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能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鑑定、藥物設計、一般藥物製劑及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工作

物流管理

全國排名很考前,學習涵蓋的東西很廣,有著很寬廣的就業前景,就業可到工商企業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司就職,例如沃爾瑪、家樂福等公司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新建立的專業,屬於朝陽產業,比較高端前沿,有很大發展空間,前景比較寬廣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由原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和光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併成立的,新成立的專業,很有發展前景,主要學習電子、物理等學科培養素質過硬的綜合性人才

經濟學

前身是科技部幹部管理學院,科研氛圍濃,學術水平很高,培養具備紮實寬廣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黨政機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和教學研究機構從事經濟決策、管理、研究和教學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材料科學與工程

原原華中機械學院的機二系,師資力量毋庸置疑,新開功能材料專業面向新時期的功能材料,就業率很高,可從事鋼企、製造企業、汽車廠,以及陶瓷、水泥、家電等企

城市規劃

全國排名前三的專業,華中地區的龍頭老大,培養具備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方面的知識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能參與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房地產籌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

公共事業管理

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就業面很廣~加入590252816QQ群 分享更多院校資訊!

學位授予:

截止2018年5月,學校擁有21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8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內科學、外科學按三級),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14個學科進入A類(其中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4個學科進入A+),28個學科進入B類(其中19個進入B+)。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風景園林學、交通運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中藥學、口腔醫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設計學。

博士後流動站:

哲學、理論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生物學、生態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科技類大學中的領頭羊--華中科技大學

學術期刊:

學校主辦有各類學術期刊40餘種,涵蓋文管、理工、醫學等多個領域。

一、理工類期刊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水電能源科學》

《固體力學報(中文版)》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新建築》

《應用數學》

二、文管類期刊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管理學報》

《語言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新聞與信息傳播研究》

三、醫學綜合類期刊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醫學分子生物學》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醫學與社會》

《中國社會醫學》

《中西醫結合研究》

《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

《醫藥導報》

四、臨床醫學類期刊

《現代泌尿生殖腫瘤》

《臨床泌尿外科》

《臨床心血管病》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臨床血液學》

《臨床急診》

《臨床消化病》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

《放射學實踐》

《護理學》

《中國康復》

《內科急危重症》

《臨床口腔醫學》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骨科》

《中國老年病》

畢業生情況:

畢業去向以升學為主,其中國內升學2989人,佔本科畢業生總數的43.72%;出國(境)深造957人,佔本科畢業生總數的14%。另外,簽約就業2218人,佔比32.44%;靈活就業416,佔比6.08%。

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本科畢業生就業分佈在100個專業,有71個專業的就業率達到了95%以上,其中有27個專業的就業率達到了100%。~加入590252816QQ群 分享更多院校資訊!


科技類大學中的領頭羊--華中科技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