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省市醫療協作發展:從“輸血式”走向“造血式”

每週五,北京安貞醫院的醫生王蘇都會趕到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醫院,為這裡的心血管內科患者做一天手術。從2016年7月至今,從未間斷。起初,他只是來診治疑難雜症。時間久了,當地醫生跟著王蘇,醫術也得到了提升。在京津冀三省市的醫療協作中,這種從“輸血式”走向“造血式”的轉變已經越來越多。

“以前本地做不了支架手術。”曹妃甸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孫春霞介紹,患者只能轉到唐山市醫院治療。不僅耽誤病情,還要支出更多的費用。

兩年多來,王蘇不僅自己做手術,還對曹妃甸區醫院心血管內科的醫生悉心指導。曹妃甸區醫院副院長孫善衛介紹,在京冀兩地的醫療協作下,曹妃甸的醫生還分批到北京安貞醫院、阜外醫院學習。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注重從單方面“輸血式”共建,向聯合津冀推動當地公共服務提升水平的“造血式”轉變,合力提升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北京通州潞河醫院臨近河北省的“北三縣”,接診的患者中來自“北三縣”的曾經高達30%至40%。京津冀三省市醫療協作逐步展開之後,潞河醫院幫助“北三縣”的醫院建立急救體系,先後派出支援醫務人員550餘人次。

這仍然是“輸血式”的醫療協作,真正讓潞河醫院院長紀智禮自豪的,是“造血式”的醫療協作。潞河醫院的醫生們正在調研當地土壤和水質問題。紀智禮說,通州和“北三縣”水土相連,很多疾病也是類似的,希望通過三至五年的時間把當地的土壤、水質等環境因素研究清楚,然後協同環保、疾控等部門做出進一步改善。

北京威努特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來自北京中關村的高科技企業,已經落戶在天津濱海新區。公司負責人王方立說,通過北京、天津的共建共管,公司員工的醫療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公司也有信心在濱海長期發展下去。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京津冀三省市醫療衛生協作緊密。北京市17家醫院與河北省唐山市、張家口市、保定市等地的醫院建立合作關係,三省市推進雙向轉診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推動組建跨區域醫聯體,聯合培養高端醫學人才,33項臨床檢驗結果在京津冀296家醫療機構實現互認,20項醫學影像檢查結果在155家醫療機構實行共享。

此外,在京醫院幫扶河北建立13家區域醫療中心。醫療保險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服務取得重要進展,河北燕達醫院實現異地就醫直接持卡結算,三省市新農合信息平臺完成對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