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開篇


  AMD Zen2架構三代Ryzen評測來的有點晚。按習慣應該都是分享超頻評測的,但標題沒有加超頻,主要是因為目前體質再好的Ryzen 9 3950X用水冷散熱都很難實現全核到PBO範圍的最高頻率,簡單點說就是自己折騰調節頻率,很可能單核心或者某幾個核心的跑分還不如全默認開PBO高,但多核性能一般都會比默認的PBO來的高。Zen2架構目前桌面這麼多型號,Ryzen銳龍系列最吸引我的兩個型號,一個是Ryzen 5 3600X,再一個就是本文的Ryzen 9 3950X,也是Ryzen目前最新發布的一塊處理器,之前有傳言說3950X延期是因為TSMC為其打磨7nm工藝,個人覺得單獨為3950X打磨或者改進工藝不現實,本身銷量就不大,特別是折騰完手裡這顆3950X之後,更讓我相信可能是當前TSMC 7nm工藝生產的CCD良品的問題而引起的延期,這個後面評測中再聊。


  Ryzen 9 3950X這顆16核心32線程的CPU戰術意義很清晰,越級送走HEDT的Skylake-X全家桶,向下跟3700X和3800X繼續給9900K(KS)組合拳。儘管這代TSMC的7nm工藝表現一般,但確實在功耗和溫度降低上帶了一些不小的改進,但這代核心依然不夠理想,下一代應該才是真正7nm應該有的表現。不過3950X平臺成本對比HEDT的X299來說優勢太大,性能就更不用說了,估計大家評測也都看過不少了,這裡分享一下3950X全核超頻對比5GHz頻率9900K的內容。開篇先說個結論,如果你想折騰3950X頻率的話,除非上到4.3GHz或者更高,否則不如直接開PBO默認用來的省心實在!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AMD Ryzen 9 3950X 國行包裝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包裝


  之前分享過3950X的開箱了,沒什麼特殊的,不怎麼精緻的貼紙和一坨黑色大泡沫,牆裂要求附贈Lisa手辦!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內部是兩個CCD 每個CCD裡面2個CCX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依然是AM4接口 可以向下兼容AM4接口的主板 但3950X如果折騰頻率的話 最好還是上X570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參數表


  這次Zen2的16C32T下放到AM4的X570了,平臺成本低了,核心戰收益的還是用戶,將來16核心不再是HEDT級別平臺的專屬了。3950X基頻比較保守,只有3.5GHz,但實際上開PBO後全核基本都能達到4.0GHz,甚至是4.1GHz,其中Boost頻率最高標稱4.7GHz,這個對於這代Zen2來說就有點厲害了,幾乎是目前Zen2架構處理器中最高的Boost頻率了,但實際表明這頻率在應用中也是曇花一現,很難保持住,也正因如此,3950X的一組Die必須特挑。售價方面,目前京東價格是5749元,這個價格對於Ryzen銳龍整個系列來說絕對不便宜,但如果看完性能表現對比Intel的X299平臺的那幾款產品後,你會發現還是AMD更良心,但上AMD的車容易,下車可能就有點風險,特別是下一代出來之後,價格跌的相當兇殘,雖說誰也不會指望CPU作為理財工具,但價格落差太大也會影響用戶的選擇。


  Ryzen 9 3950X如果保持默認Boost,降壓的話,性能也會折損,這個可能有些同學會覺得意外,其實這就是PBO(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的機制,一套官方的超頻機制,官方給了一套頻率,電壓,功耗牆,溫度等一系列的限制,為的是就是安全既能實現單核的頻率也保證多核時候溫度不會很高,但官方的往往是保守的,所以你動電壓就會讓PBO這套機制強制往穩定的方向拉,比如你電壓高了,可能多核性能會變差,因為會更容易撞功耗牆,電壓低了,可能單核性能會變差,因為PBO機制會認為低電壓不能保證單核高頻穩定,所以會降低單核心高頻的保持水平,這個機制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要不然如果你手裡的這顆U體質一般,很可能一頓騷操作,結果實際溫度和功耗劇增,同時性能還不如默認開PBO的情況呢,這就是開篇說的這個問題。


整體


  C8H這款主板在去年電腦展的時候就備受關注,除了銳龍三代的YES背景之外,ROG對這款主板也傾注了很多心思,這一次ROG的X570系列中,這款HERO的定位是超頻標杆級的主板,在配置上大幅領先ROG Strix,同時在接口和超頻表現上又幾乎與C8F持平,價格更具優勢。型號上"Wi-Fi"這個後綴也是有重要含義的,C8H採用了Intel Wi-Fi6 AX200無線網卡, 802.11ax協議的Wi-Fi6無線網卡在速度和延遲性表現上更低,也是更適合聯網競技遊戲的協議標準。
  同時供電和內存優化技術也都採用了新的Teamed Power Stage和OptiMemIII,前者可以在保障供電穩定性的前提下提供更低的輸出紋波,同時全新方案的Mosfet在滿載狀態下溫度也相當好看,後者則是從佈線到BIOS優化來實現內存高頻的穩定性,本身這代銳龍三對高頻內存的支持明顯好於上一代銳龍,所以OptiMemIII絕對是很有必要的。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ROG CROSSHAIR VIII HERO(WI-FI)主板包裝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附件一覽


  HERO系的主板在附件上可能不算豪華,實用流,說明書,產品卡,杯墊,驅動光盤,很多sata 3.0線,兩條aura神光同步的延長線,一個藍牙&wifi一體的天線。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ROG CROSSHAIR VIII HERO(WI-FI)主板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整體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整體


  這代C8H主板正面風格上更接近C8F了,但少了LiveDash OLED屏幕,同時C8F上的EK訂製Crosschill EK III混合水冷散熱模塊也換成了熱管連接的鋁製散熱片,其實對於這代X570的CROSSHAIR VIII來說,Mosfet散熱壓力不大,當然C8F的EK訂製風水混合模塊對於分體水用戶會更有用,而對於單純風冷超頻玩家來說更多隻是顏值上的錦上添花。同時ROG的“一刀流”視覺設計理念在C8H上也表現的非常到位,鏡面處理的結構從I/O擋板外殼一直貫穿到覆蓋主板的M.2散熱片,這一刀視覺上很舒服。同時跟其他X570主板一樣,在橋芯片上加裝了風扇。外觀方面,C8H整體能看出跟ROG Strix系列的X570明顯的差異。


  內存與CPU的供電部分在設計,元件用料,BIOS設置選項方面,C8H和C8F是完全一致的,這點繼續好評。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整體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整體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整體


  不同於F這幾代傳統的一體式雙M.2散熱片,C8H的兩個M.2位置是距離比較遠的,一個在第一個PCIe 4.0插槽上面,一個在最後一個PCIe 4.0插槽上面,這樣好處是兩個SSD溫度不會干擾,不足就是一旦插上顯卡了,第一個M.2的盤位的散熱片就不好拆裝了。主板上有兩個醒目的燈光位,一個是I/O擋板上的HERO logo、另外一個是橋散熱器上的ROG logo,都支持AuraSync同步。板載了小螃蟹RTL8125-CG型號的2.5G有線網卡,對於萬兆下用機械盤居多的NAS場景來說剛好夠用,C8F帶的是一個Aquantia AQC111C 5G網卡,這個也是H和F的一個重要差異。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能看到CPU供電部分背面是沒有Mosfet Driver的,供電主控也在背面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I/O接口


  背面I/O部分從左到右分別是Bios FlashBack按鈕,CLR CMOS按鈕,藍牙和Wi-Fi6無線網卡的天線接頭,紅色的是USB 3.2 Gen2接口,藍色的是USB 3.2 Gen1,最高速度Gen2可以理論達到10Gbps。黑色的LAN口是2.5G網卡,紅色的是千兆LAN口。5個鍍金音頻插孔,還有一個光線數字音頻輸出接口。自帶擋板安裝的時候非常方便了。


細節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這個8pin ATX-12V供電也用了Safe Slot加固 當年M11F都沒有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四條DIMM插槽 最高支持128GB容量 三代銳龍的話有機會上到4800的頻率


  在內存槽上面能看到灰色字印刷的OPTIMEM III技術的字樣。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兩條帶Safe Slot金屬加固的PCIe是直連CPU的 後面x1和x16的是X570芯片提供的PCIe 4.0通道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第一個M.2插槽支持到最高2280規格的SSD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第二個M.2插槽支持到22110規格 可以上380GB的905p等SSD


  兩個SSD上面都有做工不錯的鋁製散熱片覆蓋,唯一麻煩的就是散熱片固定跟螺絲孔對位需要仔細一點,不像C8F那樣盔甲有專門散熱片槽位。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這個X570芯片散熱風扇外面有金屬保護罩 如果要清灰的話可以直接取出來


  因為這代X570發熱量較高,所以主板多數都用了主動散熱,據瞭解,這顆風扇穩定性相當不錯,這個也可以等待C8H用戶長時間的驗證。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CPU VRM散熱器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表面有黑化處理 非常有質感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散熱片兩部分通過熱管連接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16相供電 應對7nm的Ryzen9 3950X超頻完全沒有問題


  主板上的固態電容用的全都是富士通的FP10K,這也是目前ROG主板上最高規格的電容。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總共16顆IR 3555M Mosfet 也是目前ROG主板的最高規格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ROG訂製的ASP14051供電主控


平臺


  平臺如下,沒有開PBO,直接手動設置頻率,因為我手裡這顆3950X體質有點怪,兩個CCD,其中一個CCD體質還可以,裡面的CCX0和CCX1可以在4.4GHz最低1.288v下通過AIDA64 FPU一個小時烤機,而另外一個CCD就完蛋了,裡面的CCX2和CCX3在1.31v電壓下都不能穩4.3GHz,頂多跑個分,再加上本次用的是風冷散熱條件,對烤機時候3950X的換熱效率顯然不如水冷,所以最後選擇了分CCX超頻,第一個CCD兩個CCX全部4.4GHz,第二個CCD兩個CCX只能4.2GHz,CPU給入電壓1.268v,開壓補後實際滿載電壓是1.288v~1.296v波動,內存頻率為3600,保持fclk頻率默認1800MHz,後面我們會單獨分享一下這套平臺fclk上1900MHz的測試內容以及內存時序。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硬件平臺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平臺特寫 IA相愛先殺


  下面分享一下ROG C8H下的3950X超頻設置,或者嚴謹點叫頻率鎖定設置,如果你不超內存和fclk的話,剩下的設置就非常非常簡單了,在搭好硬件平臺後,建議首先嚐試一下全核4.3GHz的電壓,以C8H為例,手動核心電壓可以給定1.24~1.26v,然後在供電控制界面開啟壓補,建議先開Level3即可(一共有5級)。看看能否進系統通過跑分測試,如果跑分測試都ok,再看是否可以過AIDA64 FPU烤機,如果這些都通過了,那麼可以保持電壓不變,嘗試全核4.4GHz頻率,如果不穩定可以考慮酌情加壓,比如加到1.28v~1.34v,如果還是不穩定,那麼就推薦分CCX超頻了,保持兩組CCX在較低的頻率,比如4.2GHz,單獨超另外兩組CCX4,多試幾次基本就能摸清在當前頻率下這幾個CCX的體質情況了,之後針對每個CCX獨立設定頻率,在散熱條件好的情況下,分CCX超頻上到4.4GHz應該不但,散熱條件好的話繼續上到4.5GHz甚至4.6GHz都有可能,但上到4.5GHz後,電壓其實已經很高了,即使是水冷散熱,在烤機測試的時候核心溫度也有可能接近或者超過100℃,所以日常用的話,4.5GHz以內相對會在溫度、功耗以及散熱噪音方面有個較好的折中。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給定CPU電壓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然後電壓監視這裡選擇Socket Sense 這個可以很好地反應壓補後的電壓水平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分CCX超頻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Ryzen Master顯示的黃色星星是每個CCD中可以加速到最高頻率的核心


  如果一個CCD是雷的話,那麼這個核心就相當於在這雷的CCD裡面最快,很喜感!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PBO關不關都行 反正手動設置頻率後PBO就自動失效了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強迫症又把外頻拉了到100.05MHz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默認3600內存帶寬測試成績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內存上到3800C18 帶寬測試成績


  至於內存超頻和fclk上1900,建議內存超頻和fclk最好分著來,先折騰內存,再折騰fclk,SoC、VDDG、VDDP電壓可以參考Ryzen內存計算器的設定,這個也是有個範圍的,不是越大越好。


性能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CPU-Z Benchmark成績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3DMark TS成績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3DMark FSE成績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CBR15成績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CBR20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Corona 1.3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FC象棋測試最多隻支持16個線程 即使這樣3950X也超過了5GHz的99K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wPrime成績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x265壓縮編碼測試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在銀劍風冷情況下 3950X跑FP64直接溫度到達100℃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遊戲的話還是5GHz的99K更佔優勢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除了烤機壓力測試以外的其他測試,3950X溫度均低於5GHz的99K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待機功耗還是99K佔優勢


  儘管頻率不對等,但Zen2架構的16C/32T多線程性能相當兇殘,即使沒達到全核4.4GHz,在一些多線程測試中已經領先5GHz的99K超過90%的水平了,而單線程的成績略微落後於5GHz頻率的99K。


總結


  Ryzen 9 3950X還是受限於工藝,頻率如果能再上一檔次,幾乎可以稱為勸退99K和一眾Skylake-X的神U了,對於愛折騰的人來說可玩性還是有點的,但折騰來折騰去會發現可能還是PBO用著安逸,真要折騰頻率到4.5GHz或者更高的話,建議還是上水吧,風冷烤機確實很難壓住。回想當年i3 7350K吊打1800X的事件,同樣作為Ryzen銳龍系列的旗艦型號,3950X的戰術意義深刻,這確實是一款讓Intel旗艦系列很難受的型號!

ROG CROSSHAIR VIII HERO+Ryzen9 3950X評測


AMD Ryzen 9 3950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