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文同《墨竹圖》

橫看成嶺側成峰——文同《墨竹圖》


《墨竹圖》是北宋畫家文同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以倒垂竹枝為主體,竹葉和竹枝從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橫空之勢,著葉不多,但疏密有致,其莖多新枝,竿、節、枝、葉均以水墨單色一筆畫出,生趣蓬勃。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由此可見文同創作這幅畫的目的是宣洩情感和抒發胸懷。

橫看成嶺側成峰——文同《墨竹圖》

此圖用水墨畫倒垂竹枝,筆法謹嚴有致,又現瀟灑之態。竹幹由屈而勁挺,似竹生於懸崖而掙扎向上的動態。竹枝虯曲,變化中又有彈性,氣度不凡具有節奏美。枝頭輕輕向上一挑,密葉紛披,折旋向背,向四處奔放擴張。凌空倚勢,龍翔鳳舞,顯示了無窮盡生命的力度。節與節之間雖斷離而有連屬意。畫小枝行筆疾速,柔和而婉順,枝與枝間橫斜曲直顧盼有情。竹葉更是筆筆有生意,逆順往來,揮灑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

橫看成嶺側成峰——文同《墨竹圖》

全圖呈"S"形構圖,吳鎮在《墨竹譜》中將這種構圖稱之謂"俯而仰",這種構圖方式有很強的空間感。此外這幅畫有大量的留白,竹子集中的一角,畫面的空間隨著一虛一實、一明一暗的流動節奏表達出來,做到了氣韻生動。這樣的構圖方式,並沒有給人畫面的缺失感,反而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讓自由的思緒在無限的空間裡飄遊。

橫看成嶺側成峰——文同《墨竹圖》

在用墨方面,《墨竹圖》竹竿墨色偏淡,竹葉在墨色處理上更突出墨彩繽紛和豐富的層次:以濃墨寫竹葉的正面,以淡墨表現竹葉的背面,枝葉濃墨,嫩葉新枝施以淡墨,撇葉鋒長而不露毫芒,葉尾拖筆布白,純熟地融合了書法藝術,使畫面意蘊無窮。

橫看成嶺側成峰——文同《墨竹圖》

橫看成嶺側成峰——文同《墨竹圖》

文同之所以能以畫竹的卓越成績名標中國繪畫史,正在於他對竹傾注了自己的感情,並對竹進行了仔細的觀察。中國古代文人多傾慕於竹之勁節虛心,高雅孤傲,並以竹寄託其對高尚人格和品德的追求與嚮往,文同更是如此。他認為竹“雖傷而益壯,已病而增奇。悽風號怒乎隙穴,飛雪凝冱乎陂池,悲眾木之無賴,雖百圍而莫支。猶復蒼然於既寒之後,凜乎無可憐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竅仁人之所為”(蘇轍《墨竹賦》)。

橫看成嶺側成峰——文同《墨竹圖》

橫看成嶺側成峰——文同《墨竹圖》

橫看成嶺側成峰——文同《墨竹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