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資產收益 助力精準脫貧在95個貧困村開展資產收益扶貧 民生工程,實施項目100個

我市高度重視資產收益扶貧工作,密切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利益聯結,完善制度建設、強化風險管控,初步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以資產入股為手段,以產業為抓手”的資產收益扶貧運行機制。

我市印發了2019年度市級《資產收益扶貧實施方案》、《資產收益扶貧績效評價辦法》,市扶貧開發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大對資產收益的政策指導和督促落實,將市級資產收益扶貧民生工程績效評價結果納入扶貧考核指標體系,以及民生工程績效獎補指標範圍,進一步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在全市形成爭先進位的良好氛圍。

在實施過程中,我市按照“四議兩公開”原則,精心選擇實施主體和項目,以股份合作經營模式為主,兼顧租賃經營、發包經營等多種模式,優先支持形成固化資產項目。全市在95個貧困村開展資產收益扶貧民生工程,實施項目100個,優先支持無勞動能力和弱勞動能力貧困戶,使貧困戶獲得持續穩定收益。如旌德縣以“三變”改革為基礎,採取“母-子公司”的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通過承擔有限責任、嚴控固定資產入股、設置基金增量為主要舉措,築牢集體經濟風險防控防線,2018年實現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1571.68萬元,較2014年增長866%。

我市還注重加強對扶貧項目公告公示、風險防控等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強化財政支農資金形成資產的監督管理。在對扶貧資金和項目的監管上,我市嚴把清產核資、實施主體選擇、合同簽訂、項目推進、項目驗收和資金安全關。制定了《宣城市財政扶貧資金使用“負面清單”》,明確各級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範圍,要求各相關單位在安排、使用資金時,絕不允許觸及“負面清單”,要嚴格執行“兩不愁、三保障”現行目標標準,嚴禁擅自提高標準、吊高胃口,嚴禁舉債(不含地方政府債券)實施脫貧攻堅項目。對《宣城市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進一步規範市級專項扶貧資金的安排使用。落實“兩個一律”公開公示要求,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楊小燕 宣城日報記者 譚藝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