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老鼠哲學

多年以後,李斯被裝在囚車裡,準會想起那個看見老鼠的夏天。

李斯的老鼠哲學

那時,他還是一個青年,摸爬滾打多年,終於有了事業編制,在老家河南上蔡成為一名小小的倉庫管理員。李斯並不滿足於此,他在思考人生更大的發展,有心人能從一切平常事中悟出大道理。李斯的恩主,來自兩隻老鼠(看清楚不是兩隻老虎)。那一天,他喝了很多茶,上廁所的時候,還在思考著。一隻老鼠,被他的腳步驚動,落荒而逃。老鼠在官邸的廁所裡,吃著髒糞。當他來到穀倉時,看到這裡的老鼠正在吃穀子山,住在一個大房子裡,而且沒有任何人來打擾。於是李斯乃嘆曰:“人有沒有出息,就像這老鼠,是由所處的位置決定的”。從此,老鼠哲學成為李斯的三觀。

他要學倉中之鼠,毅然放棄了事業編制,不遠千里來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他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倉鼠需要倉庫,李斯需要名師。學業完成之後,李斯覺得需要找更大的倉庫去了。他苦思良久,認為現在天下六國氣數將盡,最大的靠山就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他要去,已經迫不及待,他去向荀子辭行,說:“我聽說一個人若遇到機會,千萬不可鬆懈錯過。如今各諸侯國都爭取時機,秦王想吞併各國,稱帝治理天下,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動家和遊說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負的好時機。地位卑賤,而不想著去求取功名富貴,就如同禽獸一般,只等看到現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長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強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悲哀莫過於貧窮。長期處於卑賤的地位和貧困的環境之中,卻還要非難社會、厭惡功名利祿,標謗自己與世無爭,這不是士子的本願。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遊說秦王了。”

楚國上蔡的這個窮書生,來到了咸陽。他看上去顯得憔悴而躊躇滿志,一雙炯目充滿了心機和城府。他是前來投奔秦國權傾朝野的相國呂不韋的,他的才華令丞相非常喜歡。然而,李斯是警覺的,如老鼠一般警覺,他知道呂不韋未必是個好靠山。很快他見到了秦王,以一統天下,成就前所未有的霸業打動了秦王,他有了更大的靠山。他為秦王出主意賄賂六國官員,這個計策的實行效果不錯。

就在李斯如魚得水之際,發生了一件讓李斯差點功虧一簣的事件。原來,韓國為了多活幾年,想出了一招疲秦之策,派遣自己的水利專家鄭國去秦國,鼓動秦國興建水利工程,工程修建到一半的時候,鄭國間諜的身份就暴露了,秦王因此下達了逐客令,要趕走所有的老外。李斯哪裡甘心就此離開,一篇《諫逐客書》,在李斯磨磨蹭蹭離開的路上,送到了秦王面前。文章裡,李斯雄辯地回顧了秦國長期以來對各國人才的依賴。秦穆公時代戎國的由余,楚國的百里奚,宋國的蹇叔,晉國的丕豹、公孫支,秦孝公時期的商鞅,惠王時期的張儀,昭王時期的範睢,唯獨沒有自己的伯樂呂不韋,他是老鼠,秦王的忌諱他懂。秦王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也被任命為廷尉,成為秦國的重量級人物。秦國繼續招攬各國人才,勢力迅速膨脹,李斯終於有了從茅廁到糧倉的感覺。

李斯的老鼠哲學

秦王統一天,李斯實實在在的忙的不可開交,聯合官員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制定禮儀制度,拜為丞相。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燬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度,堅持郡縣制;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諸子學說,禁止私學,以加強思想統治。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這時候的李斯,大概是忙的忘了,大概是身份尊貴了,他意氣風發,似乎不再是一隻容易被驚動的老鼠。

然而,三觀豈是能說變就變的,那是年輕時就烙在心裡的印。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嬴政生平最後一次出巡。行至沙丘,忽然暴病而亡。宦官趙高來見丞相李斯,說:“皇上賜給扶蘇的詔書及符璽都在胡亥那裡。定立太子之事只在您我口中的一句話罷了。這件事將怎麼辦呢?”李斯說:“怎麼能夠說這種亡國的話呀!此事不是我們這些為人臣子的人所應當議論的啊!”趙高道:“您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以及獲扶蘇的信任,這五點全部拿來與蒙恬相比,哪一點比得上他呢?”李斯回答:“都比不上他。”趙高說:“既然如此,那麼只要扶蘇即位,就必定任用蒙恬為丞相,您最終不能懷揣通侯的印信返歸故鄉的結局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而胡亥仁慈忠厚,是可以擔當皇位繼承人的。希望您慎重地考慮一下,作出定奪!”

李斯的老鼠哲學

趙高一番分析,李斯心裡的老鼠被驚動了。於是,二人共同謀劃,詐稱接受了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篡改始皇給扶蘇的詔書,指斥他多年來不能開闢疆土、創立功業,卻使士卒大量傷亡,並且數次上書,直言誹謗父皇,日日夜夜地抱怨不能獲准解除監軍職務,返歸咸陽當太子;而將軍蒙恬不糾正扶蘇的過失,並參與和了解扶蘇的圖謀。因此令他們自殺。

李斯有老鼠哲學,趙高有黃鼠狼哲學。在被趙高陷害腰斬於市前,他深深地感慨到:倉中之鼠,爬的越高,摔的越慘啊。李斯走上刑場時,無限悔恨地對兒子說:“現在,要想和你牽著狗在上蔡打獵,也不能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