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辦公空間設計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代,最新的技術發明會影響我們一舉一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讓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了我們所居住的空間。除了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智能家居和智能家電外,當代的辦公空間也包含了多種多樣的智能設計。那些智能設計的目標為:讓我們的日常工作和商業活動能夠對辦公空間的設計意圖、房地產投資,以及辦公室中的人,有更深的理解。

當代的設計越來越順應與讓員工能夠以新的方式去工作這個目的。辦公場所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公共空間、便利設施、以及一些列的開放和半開放的協作式工位。建築師和分析師從這些空間收集到的數據能夠幫助他們將設計變得更加高效和舒適。動態信息流的概念,我們在不斷髮展的設計過程中,得以加入更多的智能元素。

其實基於技術實踐的工作場合設計並不是一個新鮮事。早在20世紀初期,研究人員就發現,當人員、機器和空間在生產製造的過程中實現無縫銜接時,工廠空間的整體效率就會提高。他們明白,效率之所以提高,是因為合理的設計減少了對時間和動作的浪費,使一些不必要的動作被削減,並且能夠工人能夠掌握一些經常重複的動作,從而提高熟練度。這些設計不僅能夠在工業設計中起到作用,還改善了建築建造的的方式(例如砌磚方法)。然而,這種設計也有侷限性,因為工人是人,人就會疲憊和乏味。此後空調被引入到了工作空間,在人性化空間設計的早期階段,大量的空調出現在了工廠當中。人性化空間設計的概念不斷髮展,在當代的辦公空間,空調已必不可少。

在提高生產效率這一目標驅使之下,辦公空間設計當中加入了全新的能夠使用無線傳感器來評估會議室及工位使用情況的物聯網平臺。這種平臺能夠幫助設計師設計出最優化的辦公空間,使對空間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也在嘗試使用各種的氣候及環境的傳感器,來獲取室內的溫度、光照情況。甚至他們還通過傳感器收集某些區域的手機信號,來評估該區域的人員活動情況。收集寫字樓在一天之中的採光及光線角度,能夠幫助設計者更好的設計工位的擺放。人工智能能夠幫助他們理解會議室的使用情況,甚至還可以幫助他們重新設計辦公環境中嚴重擁擠的區域,從而合理化空間利用,鼓勵員工之間的互動。

一些公司在聽到諸如“動態傳感器”和“收集數據”之類的字眼時會感到不安,可能他們並不希望自己的業務和日常活動受到監控。然而,這些傳感器通常都會安裝在工位桌面和座椅下面,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會與具體的員工脫鉤。這些數據收集的目標不是分析員工個體的活動,而是識別公司整體人員在數週或者數月內活動的模式。

這些新的數據源為設計師完善和發展設計能力提供了極佳的機會,這樣一來,就算項目已經完成了,設計師也可以繼續設計工作,從而對項目持續做出改進。辦公空間正不斷地發展,配套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現在,有了這些新的信息與資源,房地產企業就有能力為更合理的分配資源、以及創造更舒適高效的辦公空間這兩個目標,提供由數據驅動的設計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