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漢的報道(十)——信仰》:“重症八仙”坐鎮七家重症定點醫院,與全國醫療隊一起抗“疫”

《來自武漢的報道(十)——信仰》:“重症八仙”坐鎮七家重症定點醫院,與全國醫療隊一起抗“疫”

重症醫學八位專家,是第一批到達武漢的援鄂醫生。八位專家坐鎮七家重症定點醫院,與全國各醫療隊一起堅守“重症堡壘”,他們被稱為“重症八仙”。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說:“既然選擇了危重症醫學這個專業,我們就必須把危重症病人都搶救過來。這就是我們的一種信仰。”今晚21:06,北京衛視將播出《生命緣》抗“疫”特別節目——《來自武漢的報道(十)信仰》。

《来自武汉的报道(十)——信仰》:“重症八仙”坐镇七家重症定点医院,与全国医疗队一起抗“疫”

長夜漫漫總有明燈為你點亮

世界再大總有親人等你回家

金銀潭醫院是武漢的傳染病專科醫院,也是第一批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醫院。被稱為武漢疫情的“風暴之眼”。“重症八仙”中唯一的女性,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姜利主任,坐鎮金銀潭醫院。

《来自武汉的报道(十)——信仰》:“重症八仙”坐镇七家重症定点医院,与全国医疗队一起抗“疫”

30床患者老安,在完成氣切手術的十天後,恢復了意識。在醫生的幫助下,第一次與家人視頻,老伴一直鼓勵他:“你想我啊,想我就回家。堅強就是勝利。”得到家人鼓勵的老安,用口型不斷重複“我想活”。家人的鼓勵給了老安活下去的動力,不辜負家人的期盼,就是努力活下去的信仰。

看著老安手指可以活動,漸漸在恢復,醫生們都很激動。長沙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ICU醫生謝靜說:“我就覺得他的生命力特別頑強,你能感覺到那種力量,像生命說‘我回來了’的感覺。”老安入院60天后,病情明顯好轉。

《来自武汉的报道(十)——信仰》:“重症八仙”坐镇七家重症定点医院,与全国医疗队一起抗“疫”

“在病房的時候,我會忘了所有的疲憊。我們知道,一個患者背後是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那麼挽救了一個人,實際上也就挽救了一個家庭。”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從1月18日到達武漢,88天裡,童朝暉副院長一直奔波在各個醫院的重症病房之間。奮戰在武漢的這些天,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康復。而在北京,有人也在等著童朝暉副院長平安歸來。

童朝暉副院長的女兒說爸爸在她眼中是英雄,家裡的那盞燈一直在亮著,等著爸爸的平安歸來。“長夜漫漫總有明燈為你點亮,世界再大總有親人等你回家。”

搶救病人是醫生的天職

拯救生命是醫生的信仰

對於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姜利主任來說,在不同的醫院,一個人就是一個隊伍,需要和不同醫院的醫療隊,進行溝通,進行協同作戰。她說:“重症病房裡,我們有著共同的敵人。這些原來素不相識的人,都在一個戰壕裡。一開始我們誰都不認識,但我們必須要把敵人打退,必須勝利。”

《来自武汉的报道(十)——信仰》:“重症八仙”坐镇七家重症定点医院,与全国医疗队一起抗“疫”

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說:“重症病房的單詞叫ICU,I是intensive高度、緊張、密切;C是care照顧、觀察;U是unit單元、病房。ICU這個單詞很好地詮釋了我們做重症醫學的人應該怎麼做。”重症病房裡,每天都是在跟死神搶時間。永遠不變的特點就是一直在變,因為病人的情況一直在變,甚至瞬息萬變。這個搶奪生命的戰場,是對生命的敬畏與信仰,讓醫護人員充滿力量。堅守著生命的陣地,無畏地對抗著未知的危險。

《来自武汉的报道(十)——信仰》:“重症八仙”坐镇七家重症定点医院,与全国医疗队一起抗“疫”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做醫生的,面對一種完全未知的疾病,我們沒有其他選擇,我們就記著兩個字‘不退’。不僅不退,還要往前前進,我們要守住所有的重症患者。守住武漢。”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在內的“重症八仙”,繼續堅守武漢。

《来自武汉的报道(十)——信仰》:“重症八仙”坐镇七家重症定点医院,与全国医疗队一起抗“疫”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姜利主任預計4月15日結束金銀潭醫院的工作之後,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繼續奮戰。她說:“換個戰場,戰場和戰場可能有一些不同,但是打的仗是一樣的。”

《来自武汉的报道(十)——信仰》:“重症八仙”坐镇七家重症定点医院,与全国医疗队一起抗“疫”

4月12日 金銀潭醫院ICU患者全部轉陰,至此,武漢金銀潭醫院共收治2801名重症患者,共2371名患者治癒出院。今晚21:06,敬請關注北京衛視《生命緣》抗“疫”特別節目——《來自武漢的報道(十)信仰》。來自北京的三位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姜利主任、北京協和醫院內科重症監護病房杜斌主任,攻堅最後的“重症堡壘”。

《来自武汉的报道(十)——信仰》:“重症八仙”坐镇七家重症定点医院,与全国医疗队一起抗“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