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從來沒有過以胖為美,楊貴妃到底是不是“胖美人”我來告訴你

首先呢我要告訴夥伴們,唐朝從來沒有以胖為美。

其實這個謠言很早就有了,以至於人們提起唐朝,總會有一個觀念:唐朝人喜歡豐腴的美人

於是,一些微胖的女生們總是會感慨,我要是生在唐朝,怕是國色天香了吧?

(憨貓只能告訴你…您怕是想多了吧?)

在唐朝人的審美和其他時代一樣,有人喜歡瘦的,有人喜歡微胖的,但多數還是喜歡胖瘦適中的女人。

記得很早之前看到過一個這樣問題,大概是問:唐朝人一天吃兩頓飯,為何還以胖為美?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因為唐朝從來沒有以胖為美過。

所以在這裡憨貓必須闢個謠,杜絕一下某些女生唐穿的幻想。

首先,唐朝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中唐以及晚唐,都不以胖為美,這點想必是共識,不用解釋了吧?

那麼問題就只出在了盛唐

有人言之鑿鑿,因為盛唐時期,國家昌盛,於是國人心態也大氣,故而出現了以豐腴為美的現象,體現了天朝上國的包羅萬象、海納百川。

那麼我們要追根溯源:盛唐以胖為美的說法從何而來?

根據南開大學郭麗博士《唐代“以胖為美”之女性審美觀演變考論》一文,給我們提供了一參考人物:楊貴妃

楊貴妃是盛唐的名片,也是公認的唐朝大美人,而她就是身材微胖,所以,這難道不是代表唐人以胖為美嗎?

關於楊貴妃的身材,《新唐書》與《資治通鑑》都用了一個詞:豐豔

而《開元天寶遺事》則更是直截了當地說:“貴妃素有肉體……”

於是,人們得出了唐朝第一美人是胖美人的結論。

可問題是,這些史書的作者都是五代、宋代的人,他們根本就沒見過楊貴妃,又怎麼能知道楊貴妃是胖美人呢?

反而是唐人的《長恨歌傳》稱楊貴妃是纖穠中度,也就是說身材正常,什麼微胖?不存在的。

還有,我們中學學的白居易大大的《長恨歌》,有一句“侍兒扶起嬌無力”,可見在白居易看來,楊貴妃是纖瘦無骨、軟弱無力的形象,你見過豐腴小胖來個嬌無力的嗎?那得多辣眼睛!

況且說,就給你算楊貴妃是胖美人,難道就可以以偏概全地說,盛唐以胖為美嗎?

比如,唐玄宗給兒子選妃,要求就是:細長潔白。

而唐玄宗大哥,寧王李憲曾奪人妻子,那女子就是:白明媚。

唐玄宗的緋聞女友梅妃,也是:清瘦

俏麗如梅。

可見,從史料上講,盛唐哪裡以胖為美了?

當然,您這時候又要反駁了:唐代的仕女圖,上面的女人就是胖乎乎的鴨!

那我要反問:誰告訴你圖上的女人就是唐代的美女?唐朝人告訴你的嗎?

關於唐代繪畫為何以胖為美,這點,唐後期的周防就已經告訴我們了:防貴遊子弟,多見美而貴者,故以豐厚為體,而又關中纖弱者為少,而其意穠態遠,宜覽者得之也。——《宣和畫譜》卷六

可見,在唐代,因為地域原因,僅是關中這裡胖女孩多而已,恰好首都長安又在關中,於是畫師畫畫多寫實,參照物多為關中女子,故而胖女孩多了些。

當然,你可能又反駁了:唐代不止是長安啊,敦煌那裡的壁畫,女孩子也是胖胖的。

你可別忘了,敦煌受哪個宗教影響?

佛教。

而佛教的菩薩形象都是寶相莊嚴,顯得富態豐滿,所以說,敦煌壁畫實際上是受了佛教的影響,如果一個受佛教影響的地區畫壁畫用的是纖柔妖嬈的女子,反而很違和啊對不對?

最後,就是出土的陶俑了,其實,這點本來和上面繪畫的解釋差不多,但還是忍不住吐個槽,就是把藝術化的陶俑扯到審美的頭上。

假如,一千年後,有人挖出了咱們這個時代的“陶俑”,如下:

唐朝從來沒有過以胖為美,楊貴妃到底是不是“胖美人”我來告訴你

於是,一千年後的人們表示:

我去,二十一世紀的人審美都這麼勁爆嗎?這個眼睛快佔臉的三分之一了,可見,二十一世紀的人都喜歡巨眼美女

您覺得是不是很滑稽?

在這裡給大家看看陝師大歷史系王雙懷教授的說法,看看是不是憨貓在吹牛。

唐朝從來沒有過以胖為美,楊貴妃到底是不是“胖美人”我來告訴你


唐朝從來沒有過以胖為美,楊貴妃到底是不是“胖美人”我來告訴你


唐朝從來沒有過以胖為美,楊貴妃到底是不是“胖美人”我來告訴你


好啦夥伴們,如果有不同見解歡迎評論留言!

祝你們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