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鐵路魯南高速鐵路臨曲阜東站輕質混凝土幫填


曲阜東站輕質混凝土幫填

專項施工方案

一、編制說明

1.1編制依據

(1)《新建魯南高速鐵路臨沂至曲阜段LQTJ-4標段施工單價承包招標招標文件》、施工招標澄清文件等。

(2)魯南高鐵有限公司提供圖紙及其它相關資料;

(3)濟南鐵路局下發的濟鐵總髮【2013】66號文《濟南鐵路局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以及二次修改、三次修改文件;

(4)濟南鐵路局關於印發《濟南鐵路局建設項目營業線施工方案計劃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濟鐵建發【2015】369號文);

(5)國家、鐵路總公司、交通部現行設計、施工規範、規程;質量檢驗標準及驗收規範等,詳見表1。

表1採用規範、指南、驗標目錄

序號

標準規範名稱

標準號

發佈文號

1

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

TB10102-2010

鐵建設 [2010]224號

2

鐵路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範

TB10501-98

鐵建設函[1998]253號

3

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範

TB10601-2009

鐵建設[2009]196號

4

鐵路工程基本作業施工安全技術規程

TB10301-2009

鐵建設[2009]181號

5

鐵路給水排水施工技術指南

TZ209-2009

6

鐵路建設項目資料管理規程

TB10443-2010

鐵建設[2010]4號

7

《現澆輕質混凝土技術規程》

CECS249:2008

中國工程建設協會標準

8

《泡沫混凝土》

JC/T 266-201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9

《泡沫混凝土用泡沫劑》

JC/T2199-20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10

氣泡混合輕質混凝土填築技術規程

CJJ/T177-2012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11

泡沫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

JGJT341-2014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1.2編制範圍

本方案針對高鐵場既有京滬高鐵正線K536+766.50~K537+035.00段右側(高鐵場上行聯絡線)、高鐵場既有京滬高鐵正線K536+900.00~K537+433.8段左側(高鐵場下行聯絡線)、高鐵場既有京滬高鐵正線K536+796.00~K536+877.50段左側(1-9安全線)、魯南場既有京滬高鐵I-5到發線K535+821~K536+496段左側(並場地段)輕質混凝土幫填施工。

1.3參建單位

項目名稱:新建魯南高速鐵路臨沂至曲阜段LQTJ-4標段

建設單位:魯南高鐵臨沂建設指揮部

設計單位: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監理單位:中鐵濟南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

配合單位:濟南西工務段、京滬高鐵濟南維管段、濟南通信段、濟南電務段、濟南供電段。

行車組織單位:濟南西站

1.4編制原則

(1)確保安全、保證質量、突出重點、統籌安排、嚴密組織,環保節約。

(2)遵循“重視環境、保護環境”的原則,做到不擾民,不汙染環境,不影響行車。

二、工程概況

2.1既有京滬高鐵概況

1、既有京滬高鐵曲阜東站(高鐵場)設2臺6線,且全部為無砟軌道;

2、既有京滬高鐵曲阜東站路基以填方為主,路基一般填高約6.5m,該段屬衝洪積平原地貌,地勢平坦、開闊。

3、既有京滬高鐵無砟軌道板1:1影響範圍路基基底採用CFG樁筏結構加固,筏板厚0.5m,其餘地基採用矩形佈置CFG樁進行加固。筏板底範圍內樁間距1.5m×1.5m,樁長30m,其餘範圍樁間距1.5m(縱向)×1.6m(橫向),樁長25m~15m橫向漸變。

4、既有京滬高鐵沉降情況:經和相關部門調查聯繫,目前既有京滬高鐵曲阜東站路基工後沉降約為6mm。

2.2輕質混凝土施工地段概況

1、高鐵場接軌段路基工程:魯南高鐵新建京滬高鐵上、下行聯絡線,分別利用維修工區聯絡線、到發線車擋對高鐵場進行接軌,需要將既有京滬高鐵路基拓寬以滿足接軌要求。

(1)高鐵場既有京滬高鐵正線K536+766.50~K537+035.00段右側(高鐵場上行聯絡線)幫填路基,長268.5m;本段需對既有京滬高鐵上行線進行幫寬,接入既有京滬高鐵曲阜東站I-4到發線。

(2)高鐵場既有京滬高鐵正線K536+900.00~K537+433.8段左側(高鐵場下行聯絡線),長度533.8m;本段需對既有京滬高鐵下行線進行幫寬,接入既有京滬高鐵曲阜東站I-3到發線。

(3)高鐵場既有京滬高鐵正線K536+796.00~K536+877.50段左側(1-9安全線)幫填路基,長度81.50m;本段需對既有京滬高鐵1-9安全線進行幫寬,以滿足接軌需求。

2、魯南場並場段路基工程:魯南高鐵引入曲阜東站後,在既有京滬高鐵曲阜東站東側新建魯南場。魯南場並場段位於既有京滬高鐵K535+821~K536+496(I-5到發線)線路左側,長度675米。本段懸臂式擋牆牆背採用輕質混凝土填築。

高鐵場接軌段路基幫填及魯南場並場段路基填築均採用輕質混凝土填築。

2.3與既有京滬高鐵關係

採用輕質混凝土填築分兩種情況:一是高鐵場接軌段路基幫寬輕質混凝土;二是魯南站場擋牆牆揹回填輕質混凝土,與既有京滬高鐵的位置關係詳見橫斷面示意圖2.3-1、2.3-2。

2.4臨近既有線主要施工項目和施工配合單位

(1)臨近既有線施工項目

主要工項目有:開挖京滬高鐵路基邊坡臺階,填築一層完成以後再開挖下一層臺階(立模板及加固、澆築輕質混凝土、養護等)。

(2)施工配合單位

為了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利用京滬高鐵旅客地道接長施工期間,I-5道停止運營期間,進行魯南場並場地段輕質混凝土澆築施工。

高鐵場接軌地段,既有京滬高鐵路基邊坡臺階開挖工程利用天窗點施工。

天窗時段:根據與曲阜東站聯繫每日的00:30~04:30天窗點時間。

施工期間與項目部、溝通協調後方可組織施工。

2.5主要工程量

.6主要危險源分析及措施

主要危險源分析及措施

安全風險因素分析

安全措施對策

1

地下管線未探明

在開工前與相關站段進行挖探,並由產權單位負責改移

至安全區域或防護。施工過程中標識明確,避免損壞。

2

邊坡開挖影響既有線邊坡穩定。

在施工過程中對周邊及既有線軌道進行變形觀測,

指導施工進度。

三、施工總體部署

3.1施工組織管理機構

輕質混凝土拌合站成立臨近營業線施工領導小組,由拌合站站長任組長,輕質土混凝土技術負責人和現場生產經理任副組長,各工區長及現場施工員任組員。主要人員見表3.1。

楚風臣

組長

負責臨近營業線輕質混凝土施工的總體部署和安排

15938800831

3.2施工人員安排

3.2.1、分包項目組織機構

3.2、勞動力部署

根據工程的特點,經我公司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了解,細核對施工工程量,瞭解總包方的施工工期,並結合工程的施工難易程度,安排如表1勞動力進行施工:

表1 勞動力安排及分工表

分項工程名稱

.3、施工機具部署

3.4施工工期計劃安排

施工計劃於201 年 月 日開工,201 年 月 日完工,共計天。根據項目部施工部署及進度,合理有效安排機組,人員。

四、具體施工方案

1.高鐵場既有京滬高鐵正線K536+766.50~K537+035.00段右側(高鐵場上行聯絡線)幫填路基,長268.5m。

2.高鐵場既有京滬高鐵正線K536+900.00~K537+433.8段左側(高鐵場下行聯絡線),長度533.8m。

3.高鐵場京滬高鐵正線K536+796.00~K536+877.50段左側(1-9安全線)幫填路基,長度81.50m。

4.魯南場NDK9+305.00~NDK9+980.00段左側路基及懸臂式擋牆牆背,長度675.00m。

採用輕質混凝土填築,這段路基與既有線京滬高速鐵路相連接。

5.輕質混凝土幫填路基基床表層為0.6m厚級配碎石摻百分之5水泥,表層下方為0.6m厚高強加筋輕質混凝土層,其下澆築普通輕質混凝土。

6.高強加筋輕質混凝土頂面以下0.3m處,普通輕質混凝土底面以上0.5m處,以及輕質混凝土與既有京滬高鐵邊坡臺階面0.2m處各鋪設一道鍍鋅鋼絲網。

7.高鐵場既有京滬高鐵正線路基邊坡臨時開挖臺階上與魯南場輕質混凝土與普通填料連接面上均設置一層複合土工膜。當複合土工布被預埋25鋼筋刺破時,可採取聚氨酯發泡進行填縫。

8.京滬高鐵邊坡與幫填路基預埋25鋼筋進行連接加固,鋼筋長度2.0m,預埋入京滬線邊坡1.0m。鋼筋間距1.0m,梅花型佈置。鋼筋進行防鏽處理。

9.高強加筋輕質混凝土層噴塗5mm厚防水層,防水層採用聚脲高分子材料噴塗。聚脲高分子防水層上面加鋪一層HDPE防滲土工膜。

10.輕質混凝土幫填路基地段於既有邊坡頂部最上一級臺階處沿縱向澆築0.5m寬c25素混凝土止水帶,聚脲高分子防水層需完全鋪設覆蓋住素混凝土止水帶以防止地表水下滲進入輕質混凝土內部。

11.輕質混凝土路基邊坡按照1:1.5坡率澆築成臺階狀,臺階高度為0.6m,表面噴塗5mm厚聚脲高分子防水層。

12.輕質混凝土幫填路基與既有路基縱向連接處以及橋臺臺尾處設置錐坡,錐坡型式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方形或者圓形,錐坡坡度為1:1.25。錐坡坡面同樣採用分臺階澆築。

4.1輕質混凝土的技術來源

根據《泡沫混凝土》(JG / T 266-2011)產品標準、《現澆輕質混凝土技術規程》(CECS 249:2008,下稱《規程》)的定義,輕質混凝土是“用物理方法將發泡劑水溶液製備成泡沫,與必須組分水泥基膠凝材料、水及可選組分集料、摻和料、外加劑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攪拌,並經物理化學作用硬化形成的一種輕質材料”。

4.2輕質混凝土施工工藝

1)採用壓縮空氣與發泡劑溶液混合的方式生成泡沫,嚴禁攪拌發泡生成泡沫;

2)應能設置穩定的發泡倍率,並生成標準泡沫密度的泡沫;

3)輕質混凝土水泥漿的拌合製作與輕質混凝土的拌合製作應分開進行;

4)輕質混凝土製作設備應具有原材料自動化計量功能,在拌合製作輕質混凝土時,應能調節水泥漿或泡沫流量;

5)拌合製作成型過程中,攪拌時間應確保各組分混合均勻。水泥漿或輕質混凝土在出料裝置中的停止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

6)輕質混凝土澆築施工採用直接泵送或配管泵送方式。

4.3輕質混凝土的技術指標

1)施工溼密度和抗壓強度應滿足下表5.2的要求

表5.2輕質混凝土路基施工溼密度及強度

部位

施工溼密度

Rfw(kg/m2)

28d抗壓強度

(MPa)

高強輕質混凝土

750≤Rfw≤800

≥1.6

普通輕質混凝土

650≤Rfw≤700

≥1.0

4.4廠拌法輕質混凝土

(1)施工準備

均採用專用施工設備,詳見物資清單表,且滿足以下要求:

(1)施工設備

須採用專用施工設備(一體化工作站),且滿足以下要求:

1)控制系統具有水、水泥自動稱重計量,攪拌次數、累計用量、漿體流量實時數顯並具備實時傳輸功能,且應集中顯示於觸摸屏或平板電腦上或指定傳輸終端上。

3)生產設備應具備設定配合比條件下自動生產模式,以保證漿體溼密度連續穩定,不受人為因素影響,運行狀態及實時數據具有數顯功能,且應具備連續記錄並可追溯查詢功能,輕質混凝土在拌合製作過程中,材料的計量精度應滿足表5.3-2的要求:

4)發泡裝置應具有發泡劑自動稀釋功能。

5)水泥漿輸送泵必須為定流量泵。

6)水泥漿的製作應採用專業拌合站,嚴禁使用小型攪拌機。

7)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或輕質混凝土在儲料裝置中的停滯時間不宜超過2h。

8)現澆輕質混凝土施工設備進場後,按《現澆輕質混凝土路基設計施工技術規程》的要求對設備功能進行逐項檢查,報監理驗收後方能展開施工。

輕質混凝土拌合設備

(2)材料準備

輕質混凝土的生產原材料包括髮泡劑、水泥和水,粉煤灰,路基材料包括防滲土工膜、金屬網,澆注輔助材料包括木膠板、泡沫板,聚苯乙烯泡沫膠等。

1)發泡劑。

泡沫的質量以堅韌性、發泡倍數和泌水率等指標來鑑定;泡沫的堅韌性就是泡沫與水泥漿混合後在規定時間內不致破壞的特性,常以消泡試驗後的沉陷距來確定;發泡倍數是泡沫體積大於泡沫劑水溶液體積的倍數,泌水率是指泡沫破壞後所產生泡沫劑水溶液體積。發泡劑嚴禁採用動物蛋白類發泡劑。對環境應無不良影響,採用界面活性類發泡劑。在0℃以上的溫度環境,發泡劑不應出現離析現象。發泡劑所有制作的泡沫應細密,經消泡試驗確定的溼密度增加率不應超過10%。當發泡劑質量符合下列指標時,即可發泡用於生產輕質混凝土: 發泡劑性能指標見表5.3-3。參考標準《泡沫混凝土用泡沫劑》JC/T2199-2013

2)水泥、粉煤灰、外加劑、水

現澆輕質混凝土所使用水泥的細度、凝結時間、安定性及強度應滿足國家規範要求:水泥應符合《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的規定;快硬硫鋁酸鹽水泥,快硬鐵鋁酸鹽水泥應符合《快硬硫鋁酸鹽水泥、快硬鐵鋁酸鹽水泥》JC933的規定。集料最大粒徑不宜超過5mm。粉煤灰應符合《用於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規定。外加劑應符合《混凝土外加劑》GB8076的規定。拌合水不應含有影響泡沫穩定性、輕質混凝土的強度及耐久性的有機物、油汙等雜質。

3) HDPE防滲土工膜、鍍鋅金屬網

鍍鋅金屬網採用Φ[email protected]*2.0cm冷鍍鋅鐵絲網,HDPE防滲土工膜採用GH-1型聚乙烯土工膜,厚度0.5mm,

4.5、設備架設、調試

4.5.1 水泥、集料及水的上料控制

水泥及集料的上料採用電子計量秤及PCL控制自動定量上料、上水,以實現設備的電子計量及自動上料。計量偏差±2%。設備架設部署可根據現場情況做出適當調整。

4.5.2 供水

輕質混凝土生產用水使用河水(或井水),使用前對水進行取樣試驗,確定符合輕質混凝土施工用水要求;水從河中(或井中)抽出後,進入預先備好的蓄水池內;生產設備用水採用定量水泵從蓄水槽內吸水,通過PLC自動控制變頻水泵調節單位時間內供水量,滿足輕質混凝土連續生產供水。

4.5.3 攪拌

攪拌採用HT-18電控自動化型專用攪拌站。攪拌站將攪拌好的水泥漿放入HT-18設備連續供料攪拌箱內進行二次攪拌,在連續供料攪拌機中對水泥漿進行過濾,達到無雜質、無結塊、均勻和易後,送至HT-18主機。

4.5.4 發泡劑發泡、調式

發泡劑使用前按照設計配比,用清潔水進行稀釋後盛於容器中。通過HT-18型設備主機發泡液進料控制系統控制單位進料量,在發泡系統中發泡後進行試泡。觀察泡沫泡徑大小,泡沫壁厚度,稱量密度,進行消泡試驗,以保證滿足設計要求。

4.5.5 漿料與泡沫混合

由於泵送距離過長,保證質量無消泡的情況下,該項工程採用二次泵送模式,輕質混凝土製備站進行計量,泵送水泥漿,在二次泵送澆築時在HT-18主機混泡系統中進行。該系統採用封閉高壓自充式混合,水泥漿料與泡沫混合均勻,速度快、無損泡、漿泡成分比例精確、穩定,生產的輕質混凝土成品幹密度與設計值相符。

4.5.6 輕質混凝土漿料輸送

HT-18主機集成我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輕質混凝土輸送泵作為動力部分,該系統節電、輸送量大,輸送距離長,泡沫損失小。輸料管採用鋼編橡膠輸送管,內壁光滑,耐高壓,移動方便。輸料管頭出料後,在出料口處取樣輕質混凝土漿料,觀察漿體和易性,泡孔大小,測量其溼密度,取樣、做試塊。

4.6既有京滬高鐵路基邊坡開挖

輕質混凝土路基施工之前,需要對既有京滬高鐵路基邊坡和魯南高速鐵路路基邊坡自下而上挖臺階分層填築。為了保證既有京滬高鐵路基邊坡的穩定,邊開挖臺階邊施工放線進行模板支設和加固進行輕質混凝土施工。

既有京滬高鐵路基邊開邊坡比例採用0.6:1,詳見圖5.5。

圖5.2既有京滬高鐵路基邊坡開挖示意圖

邊坡開挖採用機械配合、人工開挖,開挖之前首先測量放線,人工利用電錘將邊坡噴漿混凝土鑿除,機械開挖邊坡棄土立即裝車拉走,開挖臺階應需人工夯實。

4.7 埋設預埋筋

京滬高鐵邊坡與幫填路基預埋25鋼筋進行連接加固,鋼筋長度2.0m,預埋入京滬線邊坡1.0m。鋼筋間距1.0m,梅花型佈置。鋼筋進行防鏽處理。

高鐵場既有京滬高鐵正線路基邊坡臨時開挖臺階上與魯南場輕質混凝土與普通填料連接面上均設置一層複合土工膜。當複合土工布被預埋25鋼筋刺破時,可採取聚氨酯發泡進行填縫。

4.7輕質混凝土施工

輕質混凝土路基施工應注意與前後工序、平行工序的銜接,具體施工如圖5.6。


圖5.6輕質混凝土的施工工藝

填土路基拼接段輕質混凝土擴建路基施工順序:原路肩削坡及開挖臺階→安裝側向擋板及分區模板→澆注輕質混凝土→鋪設鋼絲網(土工膜)→養護。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

澆注場地驗收: 輕質混凝土路基澆注施工前,基底無明顯積水、無鬆軟土;按設計地基處理加固施工完成滿足設計和規範要求;澆注區平面尺寸不小於設計,基底高程與設計值的偏差不超過±10cm;

1)澆注區與澆注層劃分:

本標段輕質混凝土路基工程量大,且夏季高溫環境施工與大體積澆注的水化熱對輕質混凝土質量影響大,為嚴格控制輕質混凝土施工質量,對全線的輕質混凝土路基採用分段、分區、全面分層澆注。

a、澆注區的劃分應符合以下要求:當路基縱橫向尺寸較大時,個澆注區頂面面積最大不應超過400m2,以200 m2~300m2為宜;施工平面單個澆注區長軸方向長度按10m一個澆注區進行劃分;

b、澆注層的劃分應符合以下要求:按每個澆注區路基高度進行劃分,單層厚度宜在0.3m~1.0m範圍內按0.6m控制,以保證單層澆注的正常施工時間在水泥漿初凝前完成;且每一澆築區該層應一次性澆築完畢。

1)變形縫設置:路基總體上除設計圖紙有明確標識外,縱向每隔10m,設置一道橫向佈置的變形縫,採用2cm厚的高密度泡沫板支擋間隔分縫,泡沫板為臨時支檔模板兼做變形縫填充,不得抽掉,木泡沫板貫穿整個輕質混凝土路基,變形縫必須保證鉛垂。

2)輕質混凝土澆築至鍍鋅鋼絲網設計位置後,按照設計要求鋪設鍍鋅鋼絲網,繼續澆築輕質混凝土

高強加筋輕質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施工聚脲高分子防水層,按照要求在幫填,回填區伸縮縫處設置止水帶

3)側向擋板安裝

a、側向擋板安裝施工工藝流程

測量放樣→檢查位置及標高→安裝側向擋板→澆注輕質混凝土→養護→拆除側向擋板。

b、側向擋板的施工

側向擋板應垂直且定位準確,外側平面位置偏差不應超過1cm,澆注過程中派專人檢查,嚴格防止移位。

模板的拼接縫應嚴密,不漏漿。

施工時,應特別注意對模板的支護,以避免輕質混凝土壓力及其它外力影響其位置或引起傾倒。

在輕質混凝土路基澆築高度達到單級臺階高度且輕質混凝土固化24小時後,側向擋板方可拆除,拆除須緩慢進行,按順序分段拆除,嚴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積撬落和拉倒模板,以免損壞輕質混凝土。

4)輕質混凝土的澆注

對於縱向與橋樑、通道相連的輕質混凝土路基,應待橋樑橋面鋪裝完成後再進行輕質混凝土的澆注施工,嚴禁在輕質混凝土路基兩側修築上行便道進行路面施工。

輕質混凝土單個澆注區澆注層的澆注施工時間應控制在水泥漿初凝時間內。同一區段上下相鄰澆築層,當施工期氣溫不低於15℃,最短澆築間隔時間可按8小時控制;否則,澆築間隔時間應不低於1天。

輕質混凝土單個澆築區澆築層的澆築施工時間應控制在2小時內。

應沿澆注區長軸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澆注;如採用一條以上澆注管澆注時,則可並排地從一端開始澆注,或採用對角的澆注方式。

澆注過程中,當需要移動澆注管時,應沿澆注管放置的方向前後移動,而不宜左右移動澆注管;如確實需要左右移動澆注管,則應將澆注管儘可能提出當前已澆注輕質混凝土表面後再移動。

澆築時出料口宜埋入輕質混凝土內。進行掃平表面時,應儘量使澆注口保持水平,並使澆注口離當前澆築輕質混凝土表面儘可能低,澆築管出料口離當前澆築面的距離不宜高於1.0m。

5)養護與維護

輕質混凝土澆築區頂面澆築至設計高程後,採用無紡土工布覆蓋結合灑水的方式養護,養護時間不低於7天。

輕質混凝土路基頂部填土施工前,嚴禁其上行駛工程機械;局部地段,無法迴避時,應在合適位置鋪設厚度不小於50cm的臨時保護層或採用鋼板覆蓋的方式作為臨時便道,以提供工程機械行駛。

基床施工時必須在輕質混凝土同條件養護強度達到1.6MPa時方能展開施工,且施工時,嚴禁自卸車、壓路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直接在輕質混凝土頂面行走,應採取邊卸料、邊推平、邊碾壓的前進方式進行攤鋪和碾壓,即卸料車、壓路機應在推平機械的後端卸料和行走。

6)成品保護措施

禁止在已澆完尚未固化的輕質混凝土裡走動,在以完成區域設置警示牌,警戒線。

儘量減少在固化後尚未達到設計強度的澆注區內走動,如施工必需進入時,應在澆注區輕質混凝土面層鋪墊模板,在其上行走。

輕質混凝土在夏季高溫施工時,澆注體水化熱大,內外溫差作用易產生溫度裂縫,表層輕質混凝土因高溫蒸發失水過快會致使表層強度降低。每層澆注完畢後應採用防滲土工布進行覆蓋保溼養護。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路面結構層或素土回填施工時,應避免大型機械如自卸車直接在輕質混凝土頂部行走,應採取邊推平、邊卸料的前進方式進行攤鋪和碾壓,即卸料車應在推平機械的後端卸料,避免輕質混凝土頂部因承受車輛的集中荷載及碾壓而導致破壞。

土工膜鋪設後應儘快進行包邊土施工,避免土工膜長時間暴曬而導致老化。

7)與其他工序的銜接

輕質混凝土幫填路基施工前嚴格參考施工設計圖

(1)高強加筋輕質混凝土頂部應儘量施工平整,以保證聚脲高分子防水層施工質量。嚴禁在輕質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時切割打磨其頂面。

(2)防水層和基床表層應在高強加筋輕質混凝土相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不低於設計強度時,方能展開施工,在工期特別緊迫時,相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至少不低於0.6mpa。

(3)接觸網立柱基礎應與輕質混凝土施工同步施工,澆築輕質混凝土前必須事先與設計院站後接觸網專業進行溝通,確定接觸網具體位置里程及預埋接觸網位置及形狀。輕質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嚴禁切割,鑽孔。

8)鍍鋅金屬網施工

金屬鋪設前,應檢查其外觀,有明顯鏽跡的金屬網,不能採用。

金屬網按照設計要求位置鋪設。鋪設時,應展開鋪平,避免出現捲起現象,並採用U形釘進行錨固,縱向錨固間距2m,橫向錨固間距1.0m。

相鄰幅的金屬網平面位置應重疊搭接,搭接寬度不少於5cm,搭接處用塑料扎扣綁紮並用U形釘錨固,相鄰綁紮點間距不應超過10倍網眼邊長。

在變形縫位置,金屬網應斷開鋪設。 頂部兩層金屬網鋪設時應按設計預留防撞欄立柱鑽孔安裝位置。

9)HDPE防滲土工膜施工

輕質混凝土路基頂部澆注完畢7天內應進行必要的灑水或覆蓋養護,其後方可鋪設防滲土工膜。

不同輕度的輕質混凝土填築高程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輕質混凝土路基頂部防滲土工膜鋪設時搭接應採用熱焊的方式,搭接寬度不小於10cm。鋪設時,應展平拉緊,避免局部捲起的現象,必要時,可採用U型釘進行錨固,刺破地方採用聚苯乙烯泡沫膠進行填堵。

10)施工注意事項

當一般路基段處理、路基填築完成後,方能施工另一側的輕質混凝土。一般路基段在搭接段縱向應向輕質混凝土路基段沿設計坡線超填0.5m再反開挖臺階。

應收集當地歷史氣候資料及施工期的天氣預報,為異常天氣的施工提前制定相關預防保證措施。

當遇大雨或暴雨或持續時間較長的小雨天氣,事先採取好降雨排水。未固化的輕質混凝土表面應採取遮雨措施,防止雨水消泡。

要合理劃分施工平面的澆注區,結合設備的產能,確保能快速穩定地在水泥的初凝時間前完成單個區域的澆注,避免後澆注的輕質混凝土流動對已澆注的輕質混凝土強度形成的擾損。

夏季高溫施工時水泥凝結速度快,要注意控制並儘量縮短水泥漿從攪拌到混合利用的時間。

鋪設鐵絲網、土工膜及安裝模板時,錨固釘及錨固木樁儘可能少用,以保護輕質混凝土的完整性。

防滲土工膜和金屬網均應橫向鋪設。

五、質量保證措施

在施工時質量控制注重施工前和施工中的過程控制,以預防為主,加強對工作質量,工序質量和中間產品質量檢查,以良好的工作質量來保證工序質量,促進工程質量。質量控制具體措施如下:

(1)推行全面質量管理。

(2)實行項目部技術交底,圖紙,施工方案培訓。

(3)做到生產班組自檢、互檢和交接檢及專檢工作,施工前對工程中用的原材料進行嚴格檢驗,並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後使用,上道工序檢驗合格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5.1思想保證措施

全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國家有關產品質量的政策法規,增強“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的理念。

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貫穿到整個施工過程中,對全體施工人員,特別是作業隊的施工人員,經常進行質量教育,強化質量意識,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

5.2經濟保證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推行質量獎勵金和風險抵壓金制度。獎勵基金用於重獎在創優工作中作出成績的班組和個人,風險抵押金用於獎罰在創優工作中成績突出或失職的個人,達到質量目標者加成返回,達不到質量目標的予以沒收。

5.3制度保證措施

本工程項目的主要制度是質量責任制度、質量目標管理制度、技術交底制度、工序“三檢”制度、工序交接制度、施工過程質量檢測制度、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現場驗收制度、儀器設備標定製度、施工資料管理制度、質量預控制度、質量事故報告制度、質量保證的獎罰制度等。

(1)質量責任制度

為確保施工質量,自上而下逐級建立工程質量責任制,簽訂質量責任書,明確工作崗位的質量職責和義務,建立完善的質量責任制度,以確保施工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2)質量目標管理制度

根據項目部的總體質量目標進行量化分解,落實到每個分部分項工程、每一個施工環節和施工工序等,並逐級落實到相關負責人、施工隊、施工班組、作業人員,一級包一級,一級保一級,逐級簽訂包保責任狀,使得質量管理工作標準化、程序化,確保總體質量目標的實現。

(3)技術交底制度

各分項工程開工前,在認真熟悉設計圖紙和規範標準的基礎上,由輕質土負責人向各負責人,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講清該項工程的設計要求、技術標準、功能作用及與其他分項工程的關係、施工方法、工藝和注意事項等,要求全體人員明確標準,做到人人心中有數。

(4)工序“三檢”制度

“三檢”即:自檢、抽檢和專檢。上道工序不合格、隱蔽工程未經驗收,不得進入下道工序作業,確保各道工序的試驗質量。對工序施工現場實行標示牌管理,標明責任人、作業內容、質量要求等,作業前進行核定,作業過程中進行嚴格監控。

(5)工序交接制度

實行“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制度。“五不施工”即:不進行技術交底不施工、圖紙及技術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測量樁位和資料未經換手複核不施工、材料無合格證或試驗不合格者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經檢查簽證不施工。“三不交接”即:無自檢記錄不交接、未經專業人員驗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記錄不全不交接。

(6)隱蔽工程檢查驗收制度

凡屬隱蔽工程項目,首先由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後報項目部及監理工程師複檢,經項目部及監理工程師簽證合格後,方可隱蔽。

(7)施工過程質量檢測制度

施工過程的質量檢測按三級進行,即“跟蹤檢測”、“複測”、“抽檢”,要加強現場質量監控,確保規範規定的檢驗、抽檢頻率。通過施工過程的質量檢測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便為驗收時的質量檢驗打下良好基礎。

(8)質量預控制度

從準備工作,技術交底,預防措施,過程監控,工序驗收,質量評定,材料整理等方面實施質量預檢制度,把可能發生的質量事故消滅在施工前。

(9)質量事故報告制度

質量事故一旦發生,質檢人員應迅速進行現場調查,在規定的時限內書面報告項目部,並全力做好事故的分析處理工作。

5.4技術保證措施

在輕質混凝土填築施工過程中,按設計要求對既有幫寬範圍路基邊坡自下而上挖臺階分層填築, 施工時禁止全部臺階一次開挖完成;沿線路縱向一次開挖臺階不得過長,現場視邊坡土質情況確定開挖長度。為了保證既有京滬高鐵路基邊坡的穩定,邊開挖臺階邊施工放線進行模板支設和加固進行輕質混凝土施工。

六、安全保證措施

6.1組織保障措施

輕質混凝土在施工前,成立以輕質土拌合站站長為組長的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小組,採用包保制、逐級負責制,加強生產和安全領導和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獎罰措施,對違章作業、影響安全的作業加大處罰力度,對發現問題並制止問題的人給予重獎。

6.2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在輕質混凝土填築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既有京滬高鐵路基邊坡的穩定,邊開挖臺階邊施工放線進行模板支設和加固進行輕質混凝土施工。採用一人一機制度,一人一點制。發現問題及時上報項目部。

七、安全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措施

7.1、安全操作

7.1.1 工人進入工地施工前,必須對工人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並簽名,交底內容應齊全、完善、有針對性。

7.1.2 進場工人應做好三級教育,並寫好登記卡,註明受教育日期。。

7.1.3 進場工人必須統一穿工作服,配好安全帽及工作雨鞋。

7.1.4 使用總包或其他分包設備、電器,必須由總包方專業人員負責指揮。

7.2、環境保護措施

7.2.1 材料堆放、機具停放的統一管理

材料根據工程進度陸續進場。各種材料堆放分門別類,堆放整齊採用下墊上蓋原則,標誌清楚,拌合站場地做到內外整齊,清潔,施工廢料及時回收,妥善處理。工人在完成一天的工作時,及時清理施工場地,做到工完場清。禁止隨意佔用現場周圍道路,妨礙交通,若不得不臨時佔用,應首先徵得總包方許可。施工用設備定期維修保養,現場排列整齊美觀,並將機具設備停放整齊。對大型設備、配件考慮其運輸吊裝通道,並及時組織就位安裝,不得損壞其他單位或分包單位的產品。現場使用的機械設備,要按平面固定點存放,遵守機械安全規程,經常保持維護清潔。機械的標記、編號明顯,安全裝置可靠。

7.2.2 禁止汙水、廢水亂排放

施工現場與臨設區保持道路暢通,並設置雨水排水明溝,使現場排水得到保障。施工中的汙水、沖洗水及其它施工用水要排入臨時沉澱池沉澱處理後排放。 機械排出的汙水制定排放措施,不得隨地流淌。禁止工人現場隨地便溺,一經發現除給予經濟罰款外,並立即清除出場。職工宿舍內、外應乾燥,室內保持清潔,夏季噴灑消毒藥水滅蚊、滅蠅。本著節約的措施消滅長流水,長明燈。

7.2.3 有效控制噪音汙染

夜間施工必須經業主或現場監理單位許可。並嚴格限制噪音的產生,使噪音汙染限制在最小程度。為了減少施工噪音汙染,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夜間施工,減少噪音汙染。

7.2.4 防治揚塵汙染措施

現場易生塵土的水泥等材料堆放及運輸要加以遮蓋。嚴禁拋灑施工垃圾,防止塵土飛揚。清掃場地時必須先打灑水後清掃。嚴禁在施工現場梵燒廢棄物,防止有煙塵和有毒氣體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