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烈士回家】72年來第一次“相見”!“父親,咱回家啦!”

“父親,咱回家啦!今天,我給你帶了吃的來,咱吃好喝好跟我回家吧。”9月20日,“向英烈致敬·為復興奮鬥”主題紀念活動在菏澤市開發區張和莊舉行,原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23師革命烈士張登雲的女兒劉傳雲用顫抖著的手把水果放到烈士碑前,從出生就未見過父親的她,終於在72年後與父親“相認”,並接父親回家鄉。

 第一次相見:

烈士女兒顫抖著給父親送上飯菜和水果

【幫烈士回家】72年來第一次“相見”!“父親,咱回家啦!”

張登雲烈士女兒劉傳雲到烈士陵園認親痛哭

【幫烈士回家】72年來第一次“相見”!“父親,咱回家啦!”

張登雲烈士女兒劉傳雲跪地痛哭

“父親你愛吃什麼,就多吃點,咱好吃好喝的我帶你回去吧。”9月20日,在菏澤張和莊烈士陵園,烈士張登雲的女兒劉傳雲泣不成聲,這位70多歲的老人跪在烈士墓前,把帶來的飯菜擺好,顫抖著手擺好水果,剝開一個香蕉放在墓碑前。

劉傳雲老人70多歲了,瘦瘦的,頭髮花白,從濰坊臨朐和家人大老遠一路顛簸而來。她挎著一個紅色的大包袱來到烈士陵園,大包袱裡有水果、肉、還有蛋糕。

“我這心裡心疼啊,難受。”劉傳雲抹著眼淚說。在她的心中,她的父親曾經生活在困難年代,後來參軍打仗犧牲,他的一生可能沒撈著吃過好的,甚至曾餓過肚子。

她不知道父親愛吃什麼,把她能想到的都帶來了。她要把父親接回去葬在老家。

 回憶:

父親很高,是1米85的大個子

母親年輕時會騎馬、打槍

“我掛念了70多年了,今天終於了了心願了。”劉傳雲哭著回憶,母親曾說,劉傳雲剛出生不到一年,父親就去世了,如今70多歲的她,從來沒想到有一天能距離父親這麼近,終於了了一個心願,圓夢了。

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們或許是完整幸福的一家。據當地有關部門介紹,張登雲的女兒劉傳雲1946年出生,她出生的第二年,部隊上來信說張登雲犧牲了。張登雲的妻子馬瑞英1927年生,臨朐辛寨鎮河北村人,如今也已過世。

“我母親年輕時也會騎馬、打槍,扎著一條大辮子,我父親個子很高,有1米85,他們認識以後就結婚了。”劉傳雲說,當年部隊在母親的家鄉拉練,她的父母在那時相識,當年母親19歲,父親20多歲。

不久之後,父親隨部隊轉移,劉傳雲也隨即出生。劉傳雲回憶說,母親曾說找了父親一年多沒有找到,又等了一年家人收到了一張“黃紙”,上面寫著她父親犧牲的消息,但她家人具體不知道她父親埋葬在什麼地方。

落葉歸根:

老人跪地痛哭,她捧回一把黃土“接”父親回家鄉

8月1日,“讓思念發光,幫烈士回家”活動啟動後,張登雲烈士的回家之路有了線索。據烈士名單信息記載,張登雲是原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23師68團1營3連副排長,1946年2月入伍,犧牲時間為1947年12月,犧牲時年齡24歲。這和尋親多年的劉傳雲老人手裡的信息相符,這讓她十分激動。

劉傳雲老人今年70多歲了,因為年紀大了,家裡年輕的晚輩們曾提出可以替她過來看看,但她堅持要自己到菏澤“認親”。

她從小隻見過母親,這是第一次“見”父親,離父親這麼近。蒼松肅立,翠柏靜哀,來到烈士陵園的劉傳雲老人跪地痛哭,泣不成聲,遲遲不肯起身。

“父親離家72年了,我想接他回家。”劉傳雲說,她的父親張登雲烈士已長眠於此72年,這一次見到之後她接想父親回家。她知道當年130多位烈士們都埋葬在一起,今後還將長眠在一起。劉傳雲捧了一把烈士陵園的黃土,她跪別父親和眾多無名烈士的墓碑,啟程將父親帶回家鄉。在長達72年的漫長尋親後,這一次,終於圓了一家人的團圓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