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墓中陪葬的銅鏡——並非不用於墓主正衣冠,竟是昇仙

在漢代中小型墓葬的考古發掘中,發現漢墓一般都會隨葬一枚或者多枚銅鏡,長久以來對於漢鏡的研究多是在漢鏡的材質、紋飾、銘文和工藝等方面的研究較多,但是卻很少觸及到銅鏡作為漢墓中不可或缺的隨葬品,在漢代的喪葬文化中的作用,今天就聊一聊銅鏡在漢代喪葬文化中的作用。

漢墓中陪葬的銅鏡——並非不用於墓主正衣冠,竟是昇仙

博局鏡

銅鏡用於墓主昇仙的媒介

銅鏡用於墓主人昇仙的媒介主要體現在銅鏡的形制。我們知道中國玉斂葬的習俗由來已經,從新石器時代就有用玉隨葬的習俗。這是由於玉器其特殊的質地,在古人認為有通神的作用。西周之前的玉器一般還是禮玉,就是來祭祀天地、神明的漸漸到春秋時期發展成為葬玉的傳統,出現了玉覆面、九竅塞、鱗施等形式,到了漢代更是將葬玉的習俗發揮到了極致,出現了玉衣制度。到這時候,墓葬中的玉器禮制的功能開始消失,更多的體現是葬玉,主要的是防止屍體腐爛和引導墓主人昇仙的作用。

漢墓中陪葬的銅鏡——並非不用於墓主正衣冠,竟是昇仙

玉覆面

漢代的昇仙思想特別盛行,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認為靈魂不滅,有朝一日可以修仙昇天。希望可以“體生毛,臂變兩翼”,飛昇成仙,更是嚮往死後可以昇仙長生。那麼死後就要引導自己的靈魂飛昇成仙,那麼引導自己靈魂的媒介就是玉臂,我們發現在漢代高等級墓葬中會出土大量的玉璧,不論是身體上鋪的玉璧,還會再棺材上鑲上玉璧。例如在玉衣頭罩頭頂連綴一個玉璧,其意圖非常明顯就是為了引導墓主人的靈魂昇仙所用。

漢墓中陪葬的銅鏡——並非不用於墓主正衣冠,竟是昇仙

玉衣頭罩

在那麼作為普通的中下層的人來說,沒有使用玉璧來引導自己昇仙的條件,那麼他會選擇一個和玉璧相似的東西來替代玉璧,那就是——銅鏡。

我們知道漢代銅鏡和玉璧非常的相似,銅鏡一般為圓形,背部中央有一個半圓形鈕,相對應的玉璧的“肉”和“好”。我們在考古發掘中,銅鏡一般出土於墓主人的頭部、胸前或者腳下,也有滿身鋪銅鏡的現象,這和高等級貴族墓葬的滿身鋪玉的現象非常相似。所以銅鏡在漢代隨葬於墓主人應該和隨葬玉璧的功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引導墓主人昇仙所用。

漢墓中陪葬的銅鏡——並非不用於墓主正衣冠,竟是昇仙

四乳四風銅鏡

漢墓中陪葬的銅鏡——並非不用於墓主正衣冠,竟是昇仙

玉璧

銅鏡用於去惡辟邪的靈器

銅鏡用於去惡辟邪的作用主要體現於它的銘文和紋飾。銅鏡發展到了還帶開始出現一些銘文鏡,用於表達一些美好的祈願。例如常見的有“修相思,毋相忘。長樂未央”、“位至公卿修祿食”、“闢去不羊宜古市,常保二親利子孫”、“左龍右虎闢不詳,朱鳥玄武調陰陽”等吉語。這些吉語用來守護墓主人和保佑子孫後代的作用,表達了生人的美好的願景和對死者的尊敬和孝道。

漢墓中陪葬的銅鏡——並非不用於墓主正衣冠,竟是昇仙

在紋飾方面有蟠螭鏡、花草葉紋鏡、四靈博局鏡、神獸鏡等這些紋飾在一定程度上也都代表了去惡辟邪的功能。例如四靈、博局和神獸鏡等銘文都和保護和引導墓主人昇仙的思想有關,特別是四靈和博局鏡等尤其明顯。在漢墓中四靈的現象比比皆是,有的是塗繪或者刻畫在墓的牆壁上,以壁畫或者畫像石和畫像磚的形式體現,有的是用漆繪於棺槨之上,來引導墓主人昇仙。博局在漢代非常盛行,豈能盛行的原因,是因為博局“隨四時,合五行,浩如天地,日月光照”。

漢墓中陪葬的銅鏡——並非不用於墓主正衣冠,竟是昇仙

在漢墓出土的銅鏡更多的是它作為漢代喪葬文化和昇仙思想的一部分,而作為現實生活中照像的功能並不是它的主要功能,有很多出土的銅鏡根本就沒有使用過的痕跡,有的銅鏡上面還有彩繪,顯然不是像是生活中使用的實用器,就是專門用於斂葬所用的。我們通過對於漢代銅鏡的研究,對於研究漢代的喪葬文化也是大有裨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