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爐,為什麼只能加熱鐵鍋,而不能加熱陶瓷或石鍋呢?

電磁爐,想不大家都不陌生。

有的人也發現了,用在電磁爐上的鍋,幾乎都是鐵鍋和鋼鍋,當然有些電磁爐鍋部分材質也是陶瓷或者石質,但是電磁爐鍋的底部一定是鐵質的,這是為什麼呢?


電磁爐,為什麼只能加熱鐵鍋,而不能加熱陶瓷或石鍋呢?

常見的電磁爐


首先,我們從電磁爐的原理說起。

電磁爐是利用電磁感應加熱原理,電能通過磁場變化,在器皿內轉化為熱能。

電磁爐內爐面的熱絕緣板下方有一銅線制線圈,線圈產生交流磁場(強弱不停變化的磁場),頻率一般由20kHz至27kHz,交流磁場通過放在爐面上的順磁性金屬器皿時,能量以兩種電磁物理現象在器皿內轉化成熱能:

  1. 渦電流—交流磁場使器皿底部產生感應渦電流,渦電流在器皿內部受阻進而轉化為熱能。
  2. 磁滯損耗—交流磁場在不停的改變器皿金屬的磁極方向時會造成能量損失而化成熱能。

而主要的熱力來源以渦流所產生的為主,磁滯損耗產生的熱能少於10%,加熱了的器皿便可加熱食物。

劃重點了,電磁爐的原理是電磁感應


電磁爐,為什麼只能加熱鐵鍋,而不能加熱陶瓷或石鍋呢?

電磁感應現象


電磁感應(英語: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是指放在變化磁通量中的導體,會產生電動勢。此電動勢稱為感應電動勢或感生電動勢,若將此導體閉合成一回路,則該電動勢會驅使電子流動,形成感應電流(感生電流)。 在1831年被邁克爾·法拉第發現。

電磁爐,為什麼只能加熱鐵鍋,而不能加熱陶瓷或石鍋呢?

邁克爾·法拉第 電磁感應發現人

簡單來說,就是電磁爐產生交流磁場,在電磁爐上的鍋底產生電流,電流再變成熱能,電流產生熱能的例子很常見,比如熱得快,電吹風,都是電流在導體裡轉化為熱能的例子。

也就是說,電磁爐上面的鍋底一定具備良好的導電性能,否則不會發生電磁感應。

那就會有新的疑問,其他金屬也導電啊,為什麼大部分是鐵材質的鍋底呢?

是的,並非只有鐵磁性金屬器皿可以利用交流磁場加熱,但只有鐵磁性金屬器皿情況下能量轉換效率足夠高,所產生的熱力、溫度足以作煮食用。

電磁爐,為什麼只能加熱鐵鍋,而不能加熱陶瓷或石鍋呢?

鐵磁性金屬


其中,鐵磁性金屬器皿90%的電能在器皿上轉為熱能,也即能量轉換效率為90%,而其金屬,效率遠遠低於此,那可能就很難煮熟東西了。

所謂“鐵磁性金屬”是指可以磁化的金屬,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被磁石所吸引的金屬,主要的金屬有鐵、鈷、鎳。一般鋼或鐵製的器皿就可以。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的不鏽鋼也適用於電磁爐,傳統的陶瓷瓦煲並不適用,一般的鋁製鍋具也不適用,有一些電磁爐專用的瓦煲,內藏鐵磁性金屬,使之可用於電磁爐。搪瓷器皿是由鐵器皿外包搪瓷而成,因此可用於電磁爐。

說了這麼多,另外一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就是我即使把電磁爐調到2100W,然後把手放在上面,也不會覺得燙。

是的,因為手不是金屬,更不是磁性金屬,所以手上幾乎不會有電流通過。

當然了,在鍋燒熱後,再去摸的話,肯定會燙手的,因為鍋和電磁爐緊挨著,鍋把熱能,又傳回給電磁爐面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