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鄉關煙水隔——高級記者唐先武新作《故鄉,已是驛站》評介

一望鄉關煙水隔——高級記者唐先武新作《故鄉,已是驛站》評介

封頁

一望鄉關煙水隔——高級記者唐先武新作《故鄉,已是驛站》評介

扉頁

作者 | 陳小強

家鄉味、故鄉情,無疑是遊子心頭柔軟的一抹色彩。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美麗的詩篇,令人讀之遐思,聞之惆悵。

在距離高級記者唐先武上一本散文集《城市誘惑》出版7年後,他再次攜新作《故鄉,已是驛站》奪目登場。唐先武先生是國內著名的環保記者和軍事記者,先後擔任過中央媒體版面主編、週刊主編、部門主任。雖屬“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豪放之人,但也有細膩的一面,工作之餘,情繫皖西風情、江淮文化,寫出數百篇散文。

這部作品著重收錄了唐先武40餘篇未經公開發表過的散文作品,總體共分為四輯,分別是“回眸故園””山水雲天”“夢想時代”“逝者如斯”,文章以其思想之深邃、情感之深沉、格調之高雅、語言之率真,既能與整個主題相輔相成,又可每篇獨立成章,堪為滌盪心靈的精品佳作。

沒有離開過故鄉的土地,永遠體會不到思鄉的滋味。 “回眸故園”中收入了《賣新鮮魚嘍》《皖西結婚的那些事兒》《木匠與女人》《相鄰而居》等散文,均是作者通過童年的視角來回憶兒時的故鄉,字裡行間流露的不僅有對故鄉深厚的思念之情,更是對回不去的童年時光的眷念,以深情筆觸塑造了真實多彩的皖西鄉村生活和童趣。

對故鄉的印象,即便穿越遼闊而悠邈的時空,都不會褪色。或許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可是故鄉的山水,在唐先武的眼中心底,那些已不是風景,卻成為一種銘心的悵惘,一種與他息息相通的存在。正如作者文中寫的那樣:總有絲絲鄉愁縈繞於心,而故鄉如今又是面目全非,童年的故鄉已是回想。它是我人生的起點,於斯,我度過了無知少年和懵懂的青年時光;於斯,我跨上駿馬,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此後,我走過很多山水和歲月,當我身處在浮華或孤單中時,便會想起我啟程的那個地方——想起記憶中影影綽綽的風景與人……故鄉,已不是童年的故鄉。在這個大變遷的時代,故鄉,已成為一個驛站,出生於斯、童年生活於斯的人生一個驛站!

旅行,是一種心態,一種對山川流水和瑰麗文化的痴迷。 “山水雲天”部分是唐先武遊覽祖國各地包括臺灣一些名山大川的遊記。作為一名職業報人,經常各地出差,工作之餘,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從故鄉這個驛站出發,沿途的風景吸引著他,讓作者駐足稍作休憩。

人生很短,世界很大,風景很美。旅途中,唐先武懷揣一顆安靜的心和不停的腳步,不停地遇見,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流逝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記憶。身臨其境的描寫、詳實的人文解說,他是在旅行,孤獨是自我,卻思考著人生的真諦。

思念中的時光,一事一物,一景一象,彷彿都會化成血液,在自己的身上週流不息。“夢想時代”裡的篇目側重記錄了作者的人生奮鬥歷程,以靈動文字再現了令人暖心的人和事。徜徉在故鄉的山水之間,黑丫、板栗朋友、李靜……在作者腦海中久久徘徊,他早已洞悉,在那些年經歷過的苦與難,悲與喜,貧與富,愛與恨,都已深深地根植在他的靈魂深處。

面對命運不妥協,面對困難不退縮,這樣才能做自己的英雄。這輯中,《在北京讀研的日子》一文最具代表意義。先武先生少年多厄,父親早逝,在母親的獨立撫養下,生存生長在皖西一個偏僻小鄉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唐先武很要強也很勤奮,他中師起步,考大學,直至考上首都師範大學研究生,可謂是步步維艱。北京讀研期間,他因入不敷出,還兼職寫過小稿、幫人寫過書稿、推銷過考研資料、販賣過茶葉和衣服,後來還參與創辦了《新生活報》。事在人為,誠至金開。研究生畢業後,他拿著兩本厚厚的集子,得到了時任《科技日報》社領導的認可,由此正式到央媒工作,從實習記者、記者、主任記者,到高級記者,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黃金的二十年,奮鬥的二十年,奉獻給了《科技日報》。

本書最後一輯“逝者如斯”,寫了一組作者生命中逝去的親人和作者對生死的思考,作者用心去寫、用情去寫,自會感人至深。有對作者家有大恩的姥姥,有深愛著作者父親的奶奶,有愛喝酒的三舅,有能說會道的大三舅,還有愛捕魚、吃魚的鄰居老貓……斯人已逝,幽思長存。 最痛心的,不是死別,而是離開後的追憶。在作者認識的萬千人物中,這些人並未因時間的久遠而淡忘,反而因時間的雕刻,他們的形象在做著的腦海中愈加鮮明。

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一些人一些事就這樣消失在沿途的風景中,令生者遺憾終生。可是他們卻讓作者學會了安穩、學會了自立、學會了冷靜、學會了沉默、學會了堅忍。面對黃土堆上的雜草,沉寂著對親人緬懷的目光,作者或許從未如此深邃凝重……

“一望鄉關煙水隔。轉覺歸心生羽翼。”掩卷遐思,我想到了北宋詞人柳永的《歸朝歡·別岸扁舟三兩隻》兩句詞應景,恰到好處。只是,先武先生漂泊依然!

作者單位系火箭軍某旅政治工作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