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名貧困群眾寧波“掃”出脫貧路的啟示

內容摘要:據統計,目前從貴州省黔西南州來到寧波走上“愛心崗位”的貧困勞動力超過2000人,他們正在各自的環衛崗位上辛勤工作,用勤勞雙手“掃”出條條脫貧路。

(吳 旭)據統計,目前從貴州省黔西南州來到寧波走上“愛心崗位”的貧困勞動力超過2000人,他們正在各自的環衛崗位上辛勤工作,用勤勞雙手“掃”出條條脫貧路。(1月18日《寧波日報》)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黔西南州2000多貧困勞動力,能走出深山到經濟發達的寧波市工作,是寧波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的結果,是寧波市人民對黔西南州人民深情厚誼的結晶,同時也得益於黔西南州的貧困群眾能夠倍加珍惜機遇,倍加珍惜寧波市相關部門提供的“愛心崗位”,自立自強,用勤勞雙手“掃”出了脫貧路。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各單位、各部門都派出精兵強將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社會各界也積極參與,目的就是要盡銳出戰,形成合力,攻堅拔寨,讓貧困群眾共奔小康。

然而,現實中,確有少數具備勞動能力、勞動條件的身體健全的農村貧困戶,他們滿足於依賴上級的救濟金、慰問金或低保金等扶貧款,不思進取“混日子”,安於現狀“過得去”。有的成天沉迷打牌、喜愛喝酒,有的幹農活嫌累、打工嫌工資低。這種不是以“懶”為恥,反而以“懶”為榮的“懶漢貧困戶”,他們的“不爭氣”既讓基層扶貧幹部乾著急、發脾氣,又讓其他農戶感到扶貧工作的不公。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防止政策養懶漢、助長不勞而獲和“等靠要”等不良習氣。

從一定程度上說,在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衝刺時期,懶漢貧困戶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大障礙,是“攔路虎”。

貧窮並不可怕,怕就怕精神貧窮。脫貧致富沒有捷徑,關鍵要靠內因,要有一股子不向命運低頭的志氣,有一股子改變貧困命運的精氣神。勤能補拙,勤勞能致富。黔西南州2000多名貧困群眾,他們不遠千里來到寧波,靠勤勞雙手脫貧致富的故事,再一次警醒那些有勞動能力但遊手好閒不願勞動、怕苦怕累不想勞動的貧困戶,有國家那麼多好的扶貧政策,有掛鉤幫扶單位和那麼多扶貧幹部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只要徹底改變好吃懶做、“等靠要”等舊習,能夠吃苦耐勞不怕累,就一定能用自己的勤勞雙手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