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女生抑鬱症,一度要休學,心理醫生: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有關

家,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溫暖的港灣,堅固的家,是我們躲避風雨最好的選擇。但是

一個孩子的毀滅往往是原生家庭殘缺的教育觀念引起的。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一生。

小吳是一個孤兒,在她三歲時父母的意外死亡讓孤零零的小吳不得不在祖父母的家裡生活。年邁的祖父母是退休教師,每個月都有些退休金,可以說家裡算得上是富有的。

但是祖父母卻還是很節儉,沒事幹的祖父母經常在外面撿垃圾,什麼破的鐵皮了,還是就是瓶子和紙箱拿回家來等存得多的時候就拿去賣 。

高三女生抑鬱症,一度要休學,心理醫生: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有關

漸漸在祖父母的觀念灌輸中,她變成了走到街上的垃圾桶都要看看裡面有沒有瓶子,有就要撿回家!

更令人難過的是在她考上市區的初高中時家裡不同意她去上,一直要求她在離家近的學校唸書。

而原因就是祖父母覺得去外地上班來回要車費,還要伙食費,在和家裡近的學校上學,騎個自行車就到家了,而且還可以週末帶些菜去學校,可以省好多錢。

祖父母說要是能上學,在哪裡上學都是一樣的了,哪裡用去那麼遠上學。

依然小吳在六歲時抽獎贏得了一床被子,而祖父母覺得家裡的被子還可以蓋,所以硬是把那床被子收了起來,放了十幾年才拿出來蓋。

小吳發育早,在同年齡階段還沒穿上內衣的時候她已經需要穿了,可是祖母並沒有關注到這個問題,從小被祖母罵的她不怕提出買內衣的要求,只能一樣穿著一件衣服去上學,導致小吳受到同學的嘲笑,產生了自卑、自閉的心理。

現在小吳上高三時聽說得了抑鬱症,一度要休學,去看了心理醫生,而醫生了解到小吳的家庭情況,說極可能是家庭的環境造成的。主要是原生家庭造成的

高三女生抑鬱症,一度要休學,心理醫生: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有關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育兒教育時就說過:“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係。”

人就是一個環境的產物,原生家庭每天的耳濡目染,就能把一個先天還不錯的孩子生吞活剝。

我曾經看到一首關於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的詩:

人並非一個獨立的單體

我們的DNA鐫刻著過往

過往也必有共鳴

我們只是宇宙間的分子

按照既定的軌道行走

偶爾相遇

倒映在彼此的心裡

原生家庭不正確的教育會養多很多絕望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要從自己做起。

高三女生抑鬱症,一度要休學,心理醫生: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有關

家庭和社會應當如何做?才能讓孩子重新懷揣美好視角看世界

1、 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

一個和睦的家庭是可以讓孩子健康自信成長的,而殘缺的家庭確是孩子不自信的開始。所以在組建家庭時要十分確保自己家庭是否和睦在考慮孩子,不然毀掉的不僅僅是家庭,更是孩子的一生。

2、 要多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鼓勵孩子做喜歡的事而不是遷就他做不正確的事,就好比孩子喜歡看動畫片那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看多少時長的動畫片,而不是辱罵她、關掉電視。孩子都是有靈性的,你正確的教育肯定能讓孩子領會到。

高三女生抑鬱症,一度要休學,心理醫生: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有關

3、 多陪伴孩子

陪伴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你多陪伴孩子就會讓孩子心理認為自己是有人愛的,從而會讓他們性格開朗,變得自信。

4、 不要過快地把壓力灌輸給孩子

往往很多貧困的家庭都會過早地讓孩子知道自己家裡沒錢一定要少花錢,好好工作賺錢,這其實不是一種激勵,而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我們要在孩子的不同階段告訴孩子該做什麼,而不是在他上學的年紀告訴他要賺錢。

5、 多點寬容多點愛

曾經聽過這個世界上對你好的只有你的父母沒有他人,但是你要想想有些孩子沒有父母呢,他們該怎麼辦。所以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要對每個人都寬容,給予幫助,奉獻愛心,讓他們感受溫暖。

這不是人性的薰陶。

高三女生抑鬱症,一度要休學,心理醫生: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有關

我多麼希望這個世界多的是開心的人少的是傷心的人,我不希望熱鬧無比的煙火裡出現像黑澤明故事裡的蛤蟆,明明很寶貴卻多了自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