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難為“漲價”買單,餐飲業如何自救?

摘要:對於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為了撈回損失,餐飲企業也是各顯神通,漲價已成普遍趨勢。雖然應該遵循市場規律,但漲價也非餐飲業唯一出路,例如降價促銷和拓寬銷售渠道。

消費者難為“漲價”買單,餐飲業如何自救?

由於疫情等影響,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人們被迫減少可選消費開支,消費者對漲價的容忍度也更低了。不少網友對海底撈漲價的行為表示難以接受。繼海底撈漲價事件致歉後,西貝也出現反轉了。

4月11日早,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在個人微博發佈聲明稱,“我們確實漲價了,這時候漲價不對。從今天開始,所有漲價的外賣、堂食菜品價格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

消費者難為“漲價”買單,餐飲業如何自救?


消費者難為“漲價”買單

隨著疫情形勢平緩,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也開始按捺不住。在各大商場恢復正常運行、餐飲商家逐步開始開放堂食之際,海底撈、西貝等餐飲企業競相漲價。

有網友曬出在北京海底撈門店的結賬單。“血旺半份從16元漲到23元,8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算下來1片土豆1.5元;米飯7元一碗;小酥肉50元一盤。”在微博上搜索,多位網友吐槽海底撈漲價,對於“海底撈漲價”的話題,引發大量網友討論,並連續登上微博熱搜。

消費者難為“漲價”買單,餐飲業如何自救?

在海底撈漲價被“抓包”後,同為明星企業的西貝莜麵村也屢被網友吐槽漲價。在疫情期間,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最先公開發聲,稱“現金流根本扛不住”,只能撐三個月。在後續採訪中,賈國龍曾表示,預計西貝春節期間一個月將損失7-8億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於餐飲行業的“集體”漲價,不少消費者會感到難以接受。對於疫情的影響,單純以提升價格進行“割韭菜”的方式,有些過於心急和簡單粗暴。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在遠離餐館的這段時間裡,許多人的廚藝也大步提升,漲價了倒不如自己買食材回家自己做著吃。消費者難為“漲價”買單。


消費者難為“漲價”買單,餐飲業如何自救?

疫情之下,餐飲業如何自救

據瞭解,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從2020年3月1日算起,5%的樣本企業賬上沒有現金支撐運營;79%的樣本企業表示,依靠自有現金無法支撐再過3個月;而表示現金流儲備豐厚,且能支撐6個月以上的樣本企業佔比僅為16%。

此前,恆大研究院發佈《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指出,因此次疫情影響,今年餐飲行業零售額僅在春節7天內就會有5000億元的損失。彼時,疫情剛開始爆發不久,海外疫情尚未嚴重。在全球確診病例早已突破百萬之際,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將更為持久。

由於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餐飲企業們也積極展開自救措施,例如“漲價”。堂食剛恢復就漲價確實讓人難以接受,其實漲價的企業不止海底撈一家,西貝和喜茶也被曝出餐品飲品單價上漲。

也許降價促銷和拓寬銷售渠道是目前拉動消費的最好方法。據有關《報告》顯示,91.6%樣本企業在疫情期間發力外賣,73.2%樣本企業嘗試拓展團餐外賣業務。各餐飲企業開展多種類型的跨界合作,58.6%的樣本企業與外部開展供應鏈方面的合作,51.7%的樣本企業探索員工的跨界合作。

據瞭解,在海底撈宣佈漲價的時候,麥當勞推出了一款週一會員半價桶,原價81元,售價39元。4月6日,聞訊而來的消費者蜂擁而至,搶到麥當勞小程序崩盤。網友們感慨,在這特殊時期,物美價廉才是王道。

目前各家餐飲企業的自救措施,總的來看是降價促銷和發力拓寬銷售渠道,例如外賣、自提、售賣半成品等仍是主流趨勢,其餘創新之處主要集中在流量獲取和出貨渠道建設之上。

受到重創的餐飲行業,政府也已相繼出臺多項政策,通過對行業企業加強信貸、減免稅費、免交緩交社保等方式,緩解行業壓力;多家銀行雪中送炭,向餐飲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解其燃眉之急。

結語

對於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為了撈回損失,餐飲企業也是各顯神通,漲價已成普遍趨勢。雖然應該遵循市場規律,但漲價也非餐飲業唯一出路,例如降價促銷和拓寬銷售渠道。

而且餐飲行業競爭激烈,品牌形象尤為重要,過於心急和簡單粗暴的“漲價”實不可取,要想長遠地發展下去,關鍵還是要瞄準消費者的新需求,建立好的盈利模式,以高品質服務贏得消費者的“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