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發展的全新增長動力——忻州古城活化保護工程綜述


系舟莽莽,牧水潺潺,歲月悠悠,潮起潮落。

伴著春日勝景,欣欣然走進正接受著新冠肺炎疫情考驗和洗禮的忻州古城,亭臺樓閣,古色古香。從空中俯瞰,古城如同一隻傲然昂首的拓荒臥牛,目視遠方、振蹄欲起。

悠久的歷史積澱,給勤勞善良的忻州人留下了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忻州古城——書院樓閣,巍峨聳立;青石長巷,古風習習;雕樑畫棟,獨具一格。

古城,那是先人的饋贈,更是歷史的遺產!

一座城市的古城區,往往是一個區域備受矚目的文化地標。古城記錄著城市肌理,維繫著城市的文化血脈,是古老城市文明的真實見證。在文化旅遊大發展的今天,古城區除了居住功能之外,開始越來越多地承載著歷史傳承、輻射帶動、文旅產業、經濟發展等多元使命。如何循環利用古城區、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是古城修復決策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歷史因初心而亮麗,未來因奮鬥而精彩。築夢新高地,打造“加速度”。亮點工程、復興工程——忻州古城正在書寫“春天的答卷”。

忻州發展的全新增長動力——忻州古城活化保護工程綜述


忻州古城因城牆形似臥牛,又稱“臥牛城”,有“晉北鎖鑰”“三關總要”之稱,可見當年的戰略地位和軍事地位有多高。古城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漢末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曾為直隸州城,是建制級別高於平遙的一座千年古城,擁有極高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價值。城內北城門樓全省聞名,南北大街等街巷風格古樸,秀容書院古風猶存,部分城牆牆體完整。由於歷史原因,忻州古城的風貌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古城肌理遭到了局部的破壞,邊界變得模糊不清晰,部分城門城牆只留其名,難尋覓蹤跡。

隨著城市化、現代化的推進,忻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群策群力找到一條對忻州古城保護與開發並重、傳承與利用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讓這座千年古城文脈永續流傳,再現昔日輝煌。


忻州發展的全新增長動力——忻州古城活化保護工程綜述

忻州古城東城牆 宮清華


時間進入2017年1月,忻府區委、區政府得到忻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與重視,預計投資10億元,對忻州古城進行修復改造。按照當時的設想,用兩年時間,對古城進行局部修復改造,不僅可以提升城市歷史文化品位,促進忻州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還將極大地改善老城區內群眾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古城修復改造涉及22個大項,規劃面積1.9平方公里。

於是,轟轟烈烈的忻州古城保護修復一期工程開始了。南城門及甕城、東城門、東南城牆以及秀容書院、泰山廟、財神廟、關帝廟等相繼修復改建完成。


忻州市委、市政府對忻州古城的開發從一開始就是站在一個大格局上把握的。過去一般的古城修復開放後的主要功能都集中在觀光、旅遊上,走的是“門票經濟”“旅遊產品”之路。忻州古城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特別之處首先是“定位創新”,忻州市把古城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產業升級的平臺、招商引資的樞紐、經濟發展的高地去開發、去保護、去修復,著重在古城對區域經濟的引領、助推和示範作用的發揮上下功夫,把保護和活化結合起來,真正把文物完完整整地保護起來、利用下去,讓文物活起來。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正是有了這樣的全局觀、超前意識,古城修復改造一期工程政策到位、市區聯動、措施得力,春風化雨、勢如破竹、順利推進。對老居民住房的搬遷,對古城裡的斷壁殘垣,落實棚改政策。對秀容書院、泰山廟、關帝廟、城隍廟等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運用文物保護政策。對需要改善的古城道路、不配套的管網設施,用的是市政投資政策。對需要搬遷的居民,早有已經建好的安置房,大多無需週轉,可以一次性安置。對修復完成的秀容書院和三座廟免費向社會開放,市、區兩級政府組織相關單位提供免費的地方戲曲、電影專場、文創展示、傳統文娛體育活動,為古城添人氣、添活力。

一時間,修復剛剛見到“大動作”,半座古城就早已“熱起來”“火起來”。


據古建專家、忻州古城古建顧問張福貴先生介紹,忻州古城一期工程的最大特點是“修舊如故,以存其真”,從文保點到老字號、名人故里、宗教場所、歷史街區再到全城保護,忻州古城的保護修復是一次由點到線再到面的脈絡相承的總結和探索。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從古建築的角度講,我們最終追求的是“原汁原味”,這應該是貫穿於整個忻州古城修復、保護、活化和開發的核心所在。


古城的特色和價值,不在於“古”,而在於“今”。古為今用,發展先行,抓住歷史機遇,用足用活政策,啟動各項保障,在修復建設的同時,讓運營團隊及早介入,參與設計、推進等工作,真正把忻州古城建設好。這是忻州市委、市政府領導一直在思考和運作的大課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緊接著進行的忻州古城二期工程,突出了“活化”和“保護”兩個關鍵詞,更有“引活水”“添活力”的超前意識。

正如時任忻州市市長鄭連生在古城二期工程一開始就定位的那樣:“忻州古城的保護活化,是招商、運營一體化實施,先確定經營主體,才來決定建設方案。”

政府主導、社會招聘、市場運營、自主管理,也就成了忻州古城開發的總基調和總綱領。

自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樣富有詩意的句子被寫進中共中央文件,這種“鄉愁”帶火了湖光山色兩相宜的鄉村風景,也燒旺了花樣繁多風味足的鄉村味道,引爆了遠離都市繁華卻不乏市井裡弄韻味的鄉村遊、尋根遊。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開始尋覓古樸純真、漁歌唱晚的農耕生活,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幹農家活、享農家樂成了眼下游客熱衷的旅遊休閒方式。

身處綠水青山又富含文化底蘊的忻州古城,雖然經歷過多次開發,卻總是變不成金山銀山。守著寶山難“變現”,成了忻州市委、市政府和忻府區委、區政府歷屆領導的勞心事,他們一直在致力尋找一條普惠致富路,一直在致力尋找一把打開“晉北鎖鑰”古城門的金鑰匙。

機緣終於到了。

袁家村與忻州市的結緣,源於一次考察。2017年8月31日,忻州市政府考察團赴袁家村,考察文化旅遊產業,學習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的先進經驗,轉變觀念,探索創新,推動忻州市文化旅遊產業不斷做大做強。考察團一行一路走一路看,詳細瞭解了袁家村的整體規劃,認真聽取袁家村黨總支書記郭佔武介紹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的創新模式和運營方式。鄭連生當場表示,袁家村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的思路和做法,給忻州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希望忻州與袁家村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共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忻州發展的全新增長動力——忻州古城活化保護工程綜述

秀容書院鳥瞰圖 宮愛文


2017年9月27日,忻州市正式邀請郭佔武來忻考察,並就進一步深化合作,推進忻州古城保護修復等進行廣泛的交流。

史稱“晉北鎖鑰”的秀容古城,終於找到了解碼“密鑰”,找到了打開忻州古老城門、下活整盤棋的那把“金鑰匙”。

不搞大拆大建,不限於小修小補,將非古城功能遷移出去,植入文商旅元素和業態。這一退一進之間,彰顯著忻州古城保護活化理念的全新突破,古城的肌理由此面臨著重新梳理,沉睡多年的歷史文化資源,正被系統性全方位地激活。以利用推動保護,將古老變為時尚,忻州古城開啟了全面活化的新時代。

袁家村今天的發展,離不開“老郭”和“小郭”父子接力和傳承;忻州古城今天的“活化”,其原動力來自忻州市委、市政府的精準決策和強力推進,有這樣堅實的基礎,雙方的合作前景可想而知。忻州與袁家村的攜手,是人才、資源的強強聯合,雙方優勢互補,一個獨具晉北風情及創新內涵的忻州古城將在山西北部、五臺山下,孕育而生。

袁家村今天的成就,一定會“引爆”忻州古城的明天!秦晉之好將再現,忻州古城一定會打造成人人嚮往的文化之城、財富之城、成功之城。


華燈初上,繁華熱鬧的忻州古城,市井街巷,車水馬龍,燈籠高掛,布幌搖曳,給人一種穿越時空的夢幻感覺;迴廊亭榭、曲徑通幽的街巷裡,屋黛瓦青,張揚出“院小乾坤大、移步一景新”的雅韻;眼前不時飄過的幾個漢服小姐姐、一隊卡通人物,讓人耳目一新;鏗鏘有力的北路梆子、委婉動人的二人臺小調從兩座古戲臺上傳來;忻州美食、晉北小吃、關中風味不但吸引你的視覺感官,更讓你的口腹之慾得到極大的滿足……這是忻州古城帶給遊客的嶄新印象。

同襄共舉,奮戰三年。咬定目標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如今,“臥牛”雄起的壯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文化“亮”起來,旅遊“熱”起來,古城吸引力和影響力日益凸顯。

忻州發展的全新增長動力——忻州古城活化保護工程綜述


春到古城 張存良


2019年7月1日晚,忻州古城東大街正式運營迎客,為古城全面運營拉開序幕。開街儀式在古色古香的東大街西端舉行,忻州市四大班子領導出席開街儀式,為古城首次亮相“站臺”“促銷”。

皎皎明月照古城,花好月圓人團圓。9月13日中秋節,忻州古城迎來數萬遊客,市民紛紛走進古城,共賞明月度佳節。

修葺一新的忻州古城國慶節正式開城迎客,錯落有致的錦鯉燈、水母街燈、雲彩網紅燈把古城的夜晚渲染得流光溢彩、瑰麗多姿。國慶長假,忻州市民再不用捨近求遠,只需移步近在咫尺的古城和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共同觀賞沿街舞龍、舞獅特色民俗巡遊,品嚐美食、觀看地方戲曲演出。

2019年12月25日,忻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正式發文公示,擬批准忻州古城景區為國家3A級景區。

2019年12月27日,在忻州古城土稍門前,舉行“山西省特色商業街”掛牌儀式活動。古城東大街獲得“山西省特色商業街”殊榮,不僅填補了忻州市長期無特色商業街的空白,更為忻州經濟轉型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020年新春剛過,忻州古城三期工程已經在緊鑼密鼓中悄然推進。儘管新冠肺炎疫情還在肆虐,2月14日,鄭連生同志就帶隊察看古城北部區域規劃情況,研究部署工程項目推動工作,深入推進古城的保護修復活化。2月20日晚,鄭連生親自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忻州古城城牆、公園、道路設計方案彙報。會議認為,忻州古城保護修復活化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廣大幹部群眾期待繼續推進保護修復活化工作。我們做的這項工作是順應民意的,符合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各項要求。會議要求,大家要動腦筋、想辦法,研究城牆、環城公園、道路之間的空間關係,統籌考慮,科學合理佈局,完善規劃設計,真正做到以城牆為主體,體現出古城的雄偉、底蘊和文化,將來建成後能夠給遊客以觸動,讓遊客能留下記憶。要研究歷史資料,結合實際進行保護修復,努力重現忻州古城的風貌。要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市區一體,共同努力,切實把古城的事辦好,真正把一個古樸、古香、古色、古韻的忻州古城展示在廣大群眾和遊客面前。

市委書記鄭連生對忻州古城的定位高瞻遠矚:“家有梧桐樹,才有鳳凰來。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我們建設城市、開發古城的最終目的,是打造忻州的良好環境,建設公平、公正、規範、有序的市場秩序,完善健全的市場機制,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進入忻州,為我們忻州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提升我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這才是我們根本目標,一切工作都要朝這個目標來努力。”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哪裡是人的高處,哪裡能就業,哪裡能賺錢,哪裡能體現人生的價值?過去忻州沒有自己的心靈家園,沒有我們的產業高地,沒有形成我們的經濟行政和文化醫療中心,所以新一屆市委、市政府要下定決心把忻州古城打造成擴大開放、對外交流、推動產業發展和人員往來的一個大平臺,真正把忻州建設成為宜居家園、產業高地、教育科研中心。真正把忻府區打造成為京津冀、太原市的後花園,打造成為各縣區的新高地,充分發揮主城區的核心作用。


時間回溯到2019年12月14日的上午,忻州古城舉行首屆“城牆歡樂跑”暨城牆開放儀式,時任市長鄭連生髮表即興演講,他深情地講道,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愛國當愛家鄉,興邦先興故里”,我們大家都是忻州人,忻州這幾年的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在黨中央和省委的領導下,緊緊團結起來,靠自己勤勞之雙手,忻州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我們忻州主城區,現在將致力於打造“四大板塊”,南部要打造以古城為核心的對外開放高地、窗口和樞紐,做晉北生活的體驗地;西北要打造我們忻州的雜糧交易中心;東部打造以半導體為標誌的新型產業集聚區;北部打造以雲中河為核心的養生和生態康養集聚區,真正把我們忻州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生活的一個產業新城、文旅名城、田園城市。無論走到哪裡,我深感忻州就在心裡,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忻州最美,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共同生活的忻州就會越來越美好。

這,就是鄭連生書記心中的忻州和忻州古城。

忻州市是中國雜糧之都、東方佛教之都、三晉溫泉之都。忻州古城“一城融三都”,既是微縮的忻州,也是濃縮的忻州。作為忻州文化的新品牌、產業升級的新龍頭、城市發展的新名片,忻州古城正以其日漸強大的人流號召力,為全市經濟騰飛和旅遊業發展擎起大旗,為未來的忻州市打造全域旅遊這一招牌奠定雄厚基礎,將成為忻州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高地。

我們完全有理由深信,在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新一輪的古城保護與改造,這座千年古城將古韻漸濃、風雅重拾、輝煌再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